第276节(2 / 2)

折腰 蓬莱客 2146 字 2019-04-09

徐夫人目光在她脸上停留了片刻。

小乔迎上了她的目光,并无退避。

“你刚回来,路上辛苦,先去好生休息。等明日养好了精神,再抱腓腓回西屋吧。”

徐夫人端详了她片刻,点了点头,面上露出微笑。

……

自古起,军中便设专门的行军从事,录检阵亡士兵名单,于战后对家属予以抚恤。

虽有古法,然,真正能实施的,也只有盛世皇朝,或圣贤理想中的仁义之师。

生逢乱世,烽火连年,兵凶战危,死的人太多了,人命真正轻贱如同草芥。

遇大战,阵亡士兵尸体交错,更是如同堆丘。

甚至,当军粮匮乏,便拿死去士兵的尸体或劫掠百姓充当军粮,这样的事也屡见不鲜。

当打仗和死人已成了如同吃饭喝水般的日常存在,即便在魏劭军中,逢连绵战事,也不能做到能将每一个阵亡士兵的姓名检录下来。

更多的母亲和妻子,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望穿双目,直到绝望。

随魏梁同去兖州死去的一十六名随卫,名录齐备。其中有几人是渔阳人氏,都出自普通民户。

噩耗早些已随军中抚恤传至家人处。以普通阵亡论。

小乔从自己的嫁妆里另备了一份足够能让死亡随卫家人度日的额外抚恤,派人分送。

她没有亲自上门抚慰。

地位尊卑的天然不对等,决定了即便那些随卫家人知道儿子或丈夫的真正死因,心怨,能够表露出来的,想必也就只有感激和惶恐。

数日后,她只去探望了魏梁的母亲和妻子。

在洛阳,她与魏梁临辞,魏梁曾特意说,女君回渔阳,若见到老母,勿告她自己曾受伤濒危的事。

……

已经差不多一年半没见到儿子的面了。

忽从女君口中得知魏梁过些时候应就能归家探亲了,魏梁母亲和妻子十分的欢喜。

对女君上门来看望,更是感激不尽。

小乔告辞的时候,魏梁母亲不顾年迈,执意相送到了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