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手上戴个小鱼塘 > 分节阅读 120

分节阅读 12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又拉孙海宁给他俩拍了好几影,镜头里面,天空碧蓝,羊卓雍湖如宝石一般,镶嵌在天地之间,画面中的宁小雪笑得无比纯美,就连李永,脸上也挂着灿烂的笑容。

这西藏、这雪山、这湖水,就好像能够涤荡灵魂一般,让李永也变得阳光起来。

刚才中巴车上是一个旅游团,导游已经在那边催促大家快走,据说是因为海拔太高,呆得时间不能太长,不然引起高原反应的可能性很大。

而且在这么高的地方,走路都不能太快,不然体力消耗会很严重,像李永和宁小雪这么活跃的,山头上几乎看不到。

很多人都是痛、并享受着。

李永和宁小雪都不想走,不过林东临还要赶路,所以只能遗憾地暂时告别。

“走了,咱们下去靠近一点看,”孙海宁笑呵呵地说道。

两人只好依依不舍地上了车,这会儿才注意到山顶上还有不少摆摊的藏民,在申城的街头,有时候也能看到一些着藏族打扮的人,在地上摆摊,卖的都是一些饰品、手工艺品、藏刀、牦牛爪子之类的。

与申城街头那些相比,这里的东西应该更正宗。

孙海宁将他俩的表情看在眼里:“别看了,等会咱们去藏民家,我给你们讨两样正宗的藏族工艺品。”

吉普车沿着山道缓缓而下。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回依然是一边峭壁,一边悬崖,看着就让人发晕。

李彦一直挡着宁小雪,使得兴奋的小丫头不能够看到悬崖这边。

等到车子下了山,就沿着湖边的公路一直前行。

一边行车,一边观赏风景,周围的雪山倒影在羊湖上,湖边的牧场,无数的牛羊群在草原悠闲自得的吃着草。

这边的道路虽然还是碎石路,但还算平整,加上车辆较少,吉普车开起来的速度就挺快,迎面而来的湖风刮在脸上,真是太舒服了。

宁小雪再次举起相机,这次只高兴了一会儿,相机就没电了。

宁小雪换上第二块电池,就不敢随便乱拍了。

毕竟,这才是刚刚上路呢

偶尔,还能听到牧民唱的民歌,声音洪亮高亢,跟那首著名的青藏高原有得一拼,听着挺有味道,不过是藏语,听不懂。

“天上的仙境,人间的羊卓。天上的繁星,湖畔的牛羊”孙海宁虽然来到日喀则也不久,但是听过这首民歌,就给李永他们介绍。

“羊卓雍湖就是一个富饶的天然鱼库,里面的鱼虾数量惊人,过去牧民都不吃鱼,而且反对捕鱼和打鸟,所以这边的鱼和鸟都很多”

孙海宁说话的时候,李永就看到好几群飞鸟掠过湖面的上空,宁小雪也兴奋得大声乱叫。

吉普车沿着羊卓雍湖开了一会儿,李永都没感觉到时间的流逝,吉普车向左一拐,拐进一处湖汊。

“羊卓雍湖的汊口较多,就像珊瑚枝一般,这些湖汊可都是宝贝”孙海宁嘿嘿笑道。

吉普车弯弯曲曲,沿着湖汊开进去很深,才停靠在一座藏民的小院子外面,院墙使用石块垒成的,看着很简陋,不过院门的檐子却雕画得很精致,颇有古风。

这是一对中年夫妇家的院子,男主人叫泽多,女主人叫米玛,名字也算容易记住,待他们也很客气。

林东临打过招呼,坐了会就坐车走了,将孙海宁和李永他们扔在这边。

孙海宁跟泽多似乎挺熟,两人的友谊,也是因为鱼。

泽多喜欢吃鱼,这是藏民中比较罕见。

藏族人的传统就不怎么吃鱼,虽然说现在风俗有所改变,但是吃鱼的人还是不多,泽多就是个异类。

据说孙海宁当年投身水产品的研究,就是因为他比较爱吃。

孙海宁来日喀则考察,第一站就选择了西藏三大圣湖之一的羊卓雍湖,并与泽多结识。

泽多擅长捕鱼,捕了鱼主要是自己吃,孙海宁则比较会吃,两人立刻相见恨晚,很快熟络起来。

李永这次来,用孙海宁他们研究室用的塑料水箱,装了一箱云梦鱼苗,还有通过冷库弄过来两条冰鱼。

到了泽多家,孙海宁就将冰鱼取出来,就说要泽多尝尝什么才是真正的鱼。

泽多也从水缸里捞出条一尺多长的大鱼,据说叫作“高原裸鲤”。

看样子,跟鲤鱼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外形有点像,纺锤形,头部钝而圆,不过没有嘴须,也没有鳞片,背部呈灰褐色,腹部灰白色,身上还有些不规则的褐色斑块,鱼鳍呈淡红色。

“高原裸鲤也叫湟鱼,味道鲜美,肉质细嫩,不过跟陶然鱼比,还是有些差距,”孙海宁有一阵没吃上陶然鱼,今天兴致很高,一边打理鱼,一边跟李永闲聊。

“西藏的人也开始吃鱼了,不过羊卓雍湖是圣湖,里面的鱼虽然多,却不能正大光明地去捕捞,泽多这个小湖汊可以说是个福地,鱼多、味美”

孙海宁做鱼的法子很常见,冰冻的鱼没有鲜鱼那么新鲜,解冻以后,剁下鱼头,从中间剖成两半,用料酒、姜片、细盐给腌上。

等到锅里的水烧开,再将铺了一层跺椒的鱼头放进去蒸熟,做的是有名的剁椒鱼头。

另外鱼肉切段,先下热油里炸熟,炸到外皮金黄,再放辣椒、佐料爆炒。

话说泽多家的生活水准其实挺不错,这边虽然就他一户人家,却也通了电,据说这边搞了个户户通电的工程,泽多因此而受益。

泽多家里的电器也不少,厨房里还有高压锅,高原上这玩意用了最方便。

不过泽多并没有用这些,他杀了一条湟鱼,用藏刀挖去内脏,扒掉鱼皮,剔了鱼骨,剩下的鱼肉剁成肉酱。

泽多也会说汉语,虽然挺蹩脚,但是沟通没有问题。

他一边剁鱼,一边跟李永闲聊:“这是我们西藏的传统吃法、很好吃,等会、你就知道。”

“你的妻子、很漂亮,”泽多向李永竖了竖大拇指。

李永也竖了竖大拇指:“你们很热情,谢谢了”

“我们西藏人,都很好客”泽多咧开大嘴笑了笑。

泽多在平底锅里放了点酥油打底,将鱼肉酱倒进去,加点辣椒粉,在火上熬,最后给熬成了粥状,浓郁的香气渐渐从锅里飘出来,勾得人食指大动。

米玛则在一边用酥油茶和青稞面,搅拌以后,摘成团,然后摊成饼状。

这玩意在西藏很常见,就是著名的“糌粑”,藏民为了方便携带,通常就是团状,要吃的时候,随便捏成啥形状都可以。

米玛的汉语没有泽多那么流利,不过她和宁小雪两个人似乎也沟通得挺好,米玛不停向宁小雪微笑,似乎在夸“她”做得也不错。

宁小雪平常连饭都做不好,不过小姑娘手也挺巧的,包饺子什么的又快又好看,捏两只糌粑,肯定不是问题。

米玛做好糌粑,却不招呼李永他们品尝。

等到泽多这边弄好了,米玛用勺子舀一下粥状的鱼肉,包在糌粑里面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