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07(2 / 2)
对他们来说,将中国武术文化发扬到世界的各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到他,本就是他们这些在异乡的武者的目标。
自然,郎有情,妾有意,不过三两句话的功夫,大家就相谈甚欢。
看到自己完成了年度任务的秦观,终于在这个2003底的寒冬中,能够踏踏实实的返乡,过一个充满着中国年味的新年了。
虽归国不久,但是在传统的佳节中,在自己最熟悉的小窝中,过一个舒服的新年,对于秦观和丛念薇来说都是充满着无限的诱惑的。
而在那个年代,已经开放了的中国,自然不需要他们再大包小包的带上所谓的土特产回去,而轻装上阵的两人,轻轻松松的在首都机场一个转机,就飞临了y市。
那个生他养他的海边小城。
那个慢步伐,慢节奏,慢生活的小城市。
每个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回家后的第一件事,就是亲戚朋友之间的见礼。
甭管认识不认识的,作为一个颇受瞩目的y市的明星,秦观的回归,就成为了父母亲戚之间炫耀的根本。
在那个通过两三个朋友,就能互相拉上亲属关系的小城市,就因为秦观的回家,像是锅盖底下的沸水一般,沸腾了起来。
张家请完,李家请,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三四日,在秦观的身上都被摸秃噜了一层皮后,才算是彻底的安顿了下来。
人在安静了下来的时候,最容易做的事情就是回念过往,那曾经的灿烂的飞扬青春。
而代表了y市人最多青春的地方,无非也就是那么几个,上学时踏青最多的南山公园,泡妞时,牵手耍帅的白色海岸。
西南河小市的油煎焖子,振华商厦边上的街机游戏。
每一个地点都是满满的学生记忆,那些斜挎着书包时,在二八自行车上曾经挥洒过的回忆。
所以自诩现在为文艺青年的秦观,很自然的就要携手丛念薇,从自己与她相爱,相知的母校作为起点,为这些点点滴滴画上一个名叫重温的句号。
2004年,新的一天,新的开始,腰间环着的是心爱人的小手,脚下瞪着的是他昨天从自家棚子中拖拽出来的半旧的自行车。
脸上顶着的是冬日的寒风,心中却如同阳春三月般的温暖明媚,那个叫做一中的牌子,此时正离着他们越来越近。
近了呼哧近了呼哧。
“我说,薇子啊”
“嗯”
“商量个事儿吧”
“说”
“你先下来,我蹬不动了,啊啊啊快,车要倒了”
伴随着秦观的大长腿支撑着这个他曾经奋斗过多年的大陡坡,是他带人上坡的失败。
“你这体力不行啊怎么还没以前的好”
“嘿,我就听不得不行,我以前上学的时候没带过你吧这后座装上一个百来十斤的麻袋,它压秤不是”
“再说了,从动力学角度我们在分析一下,这儿的坡度,被称为山坡都不为过吧,这角度都快赶上四十五度角了。”
“当年自己一个人爬坡,再加上平地时的冲刺加速,你说对吧”
丛念薇看着一脸严肃辩驳的秦观,仿佛离自己的学校越近,这个人就无端的幼稚了起来。
“嗯,你说的都对还愣着干嘛,推吧”
“哦,对了,这自行车它也不行,不带变速的”
有完没完
当然没完了两人百无聊赖的在门口大爷如同防贼的眼神中,在一中的校园操场上溜了一圈,就灰溜溜的走了出来。
实在是两个已经不算青葱的人物,其中一个还把自己裹的和一个劫匪一样,在还没有放假的校园中往那一戳,太过于扎眼。
在第三次被围着红袖箍的检查人员那若无其事的路过之后,秦观拉着丛念薇落荒而逃,甚至都忘记了缅怀一下他最喜欢流连忘返的一中食堂。
青春的回忆第一站:校园,装b失败。
第663章 小嫩葱里的白菜帮子
上坡容易下坡难,那是用来形容上山,撒了欢的秦观,一路连闸都没捏,在背后丛念薇的惊声尖叫之下,肆意的就往海边的方向溜去。
不过十分钟的疾驰,就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那个他与丛念薇并排留下足迹的,第一海水浴场。
此时,汹涌的海浪翻滚着白色的泡沫,一望无际的大海就在眼前,多少年的沧海桑田,依然是它最淡定的原貌。
那沙,那天,那海,就在这里,分毫未差。
而此时的秦观和丛念薇却流着鼻涕泡,在一旁刚收拾了一下海滩清洁卫生的大妈看神经病的眼神中,默默的面朝大海
人家是春暖花开,这里是寒风刺骨
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和海洋性冬日季风的双重碰撞,让这里彻底的成为了雪窝子的天堂
青春的回忆第二站:海边,装b,失败。
“丛念薇”
“嗯,不用问了,我冷”
“呵呵咱们下一站吧”
丛念薇用极其惊诧的小眼神,看着身边的男友,就好像第一次认识他一般,没想到他是这样一个执着的人啊。
可是看着那个被包裹着只露出了一双眼睛的脸,她的心就不由自主的柔软了下来。
这是自家男朋友,难得一见的想要玩的浪漫情怀,虽然已经连续的失败了两个地点了,可是他的计划书中不是还有两个吗
于是,丛念薇用了她此生最温柔不过的话语,弱弱的回了一句:“好,去下一站。”
因为那是最安全的一站,吃曾经最怀念的街头小吃。
要不说街边摊的乐趣和便捷就在于,你放学的时候,将车支好,不过几分钟的功夫手中就能拿上香喷喷的吃食,这种难以言明的满足感,是坐在规规矩矩的饭店中的现在的我们,是难以感受到的。
两三个小伙伴,或是闲聊,或者打闹,在喜欢的姑娘经过时,故意做出点声响,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哪怕是一个回眸,都能让情窦初开的自己回味许久。
便宜的价格,实惠的分量,也是这些放羊的孩童们,在晚归父母回来前填饱肚子的首选。
庆幸y市的小巧吧,从海边到西南河,也只不过是十几分钟的路程,而那个多年间仍未改变的小市场,依然坚挺的伫立在原地。
街边口霸占着一左一右两个最好位置的,分别是最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油煎焖子和什锦串摊。
三元的焖子和五毛的肉串,在这个物价还没有开始膨胀的小城中,依然没有改变。
顺利的抵达了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