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04(1 / 2)
这之前的俩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满清帝国其实并没有被全世界鄙视,因为面对英法这样的国家,全世界都在被欺负,满清败了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可惜,当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日本都胜了满清后,爱新觉罗的花花江山再也保不住了
在鸦片战争前,满清帝国的军心士气还是不错的,因为不光是上层人物有着泱泱大国的自豪感,下面的兵丁虽然腐朽,但他们还是以大人自居的
这种自豪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八里桥会战后,才彻底垮掉
而赵杜天的军队,面对的就是这群自以为勇武的满清军队
一波又一波的送死冲锋,大沽口炮台下堆满了绿营战兵的尸体,后方的三品总管浑身颤抖的看着眼前的血腥战局,他很清楚,自己手底下的都是天津地区除八旗驻军外,最能打的绿营战兵,结果连敌人的边都摸不到
先是排枪和那种奇怪小炮的轰击,然后是一种可以单兵投掷的炸弹将冲近的勇士炸上天,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能冲到汉军先锋士兵的手榴弹投掷范围内,已经是这些绿营战兵的极限了
当马克辛重机枪架起来的时候,这位主官都放弃进攻的想法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前前后后只打了数个时辰而已,麾下的战兵就死伤过半,士气掉底
击溃了大沽口炮台的绿营精锐后,汉军登陆的先锋队,马不停蹄的携带着轻便的掷弹筒和步枪,长驱直入,一直追到了天津城下
在前面绿营溃兵的消息传播下,鸽子战旗所到之处,望风而逃,那些平头百姓则是冷眼旁观的看着穿着黑色立挺军装,带着高筒帽的汉国士兵路过,没有欢迎,也没有敌对,有的仅仅只是好奇和冷漠
“嘿,瓜娃子,你看看那些举着鸽子战旗的士兵,穿着的军服真好看,带的帽子好高,也不怕掉下来。”
“是挺好看,就是以前怎么没见过这群兵呢似乎连总管大人的绿营精锐都被他们打败了,这帮人好厉害啊”
“这些当兵虽然军服不同,但面相和我们汉人都差不多,我刚刚还跟其中一位交流了一番,他们说的也是汉语,似乎是以前的汉人朝廷逃亡外洋,所建立的国家军队,这不,回来想要重新登顶了”
“哦真的是汉人军队满清鞑子也有今天,呵呵,不知这一次会不会成功。”
与平民男子的讨论不同,那些大姑娘小媳妇的谈话就很纯粹了。
“哇,那个兵哥哥好帅,穿的衣服真好看,好想嫁给他”
“哎呦,那个年轻小哥好俊哦,好想给他生猴子”
“你们这些花痴,这么俊的小生,能陪奴家一晚,就心满意足了呢。”
以上全都是烟花女子的对话
真正的良家妇女都被老少爷们看在家里呢,谁出来打断腿
这种大军路过的场面,只要是个有脑子的汉子,都会将自己的闺女和媳妇紧紧关在房门里,绝不能让他们看见自家女人
汉军为了尽快赶路,拿下天津城,并没有太多驻留,直到天津城下,才开始驻扎
他们在等待后面马拉的75毫米野战炮过来
就在汉军先锋兵临城下时,天津城内已经一片混乱,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的自然是那些被特务处掌控的黑帮,愁的则是八成以上的满清官僚和士兵
敌人太强,打不过啊
就连满城里的将军都被惊动了,带着临时穿上甲胄的遛鸟八旗兵,狐假虎威的驱使着绿营兵丁上城墙守着
八旗兵打仗虽然已经不行,但他们对于维护自己的江山,还是挺卖力的,至少,那些上面的八旗将军很卖力
几日后,在驴子骡马嗷嗷叫的配乐下,75毫米野战炮终于姗姗来迟
骡马化的军队就这样,一路上不光要此后火炮,还要伺候这帮拉火炮的畜生
人拉火炮可不行
不是汉军舍不得,而是效率太低
此时,天津城下已经聚集了五千多兵力,以及费尽力气拉过来的5门75毫米野战炮
天津城上有居高临下射程较远的红衣大炮,掷弹筒上去对射的话,会对己方士兵造成不小的伤亡,对于兵力并不是太宽裕的汉军先锋而言,能用炮弹解决的问题,自然不愿意用士兵的生命
更何况,75毫米野战炮,直接就能将古老的城墙轰垮
在一小时的火炮轰击下,天津城的城墙有一处轰然倒塌,上面的守兵更是早已被轰的脑袋嗡嗡作响,连滚带爬的不知何去了
在城墙倒塌后,城墙上已经没有几个还在值守的兵丁
跟大沽口炮台绿营兵丁的勇武恰恰相反,在黑色军装的士兵威名通过溃兵传入天津城后,已经没有几个官兵还愿意打这场必败的战争
“进攻皇帝万岁”汉国先锋军的军官,拔出指挥刀,向城墙的缺口狠狠挥下
413章 取而代之五
在城墙告破的那一瞬间,天津城就已经预示着沦陷
手提上了刺刀的大汉一式汉军士兵,层层叠叠的涌入城墙缺口,攻陷没人把守的城门枢纽,将大门开启
于是,大队大队的黑色浪潮涌了进去
天津城的商贩走卒平民纷纷紧闭门窗,在屋子里静静听着外面纷乱的军靴踏地声,和零星出现的枪声以及惨叫
“那些海外汉狗要来夺取我们满人的江山,伟大的八旗子弟,为皇上尽忠的时刻到了,弟兄们,随我杀敌”
天津满城里的旗人将军,穿着祖传的铠甲,在一群八旗世袭军人子弟面前,举着战刀大吼着
他们已经得知攻城的正是海外汉人帝国的军队,理由则是前段日子里惹怒了督抚大人,被关押起来的汉人商贩
上面的人物都知道,这只是那个大汉帝国制造的战争借口罢了,一切就跟事先安排好的剧本一样,在汉国商人被收押的第二天,大汉帝国就向天津督抚递交了最后通牒,不是赵杜天不想给乾隆老儿发最后通牒,而是汉国大使进不了北京城
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大汉帝国的办事效率,最后通牒递交24小时后,天津督抚上交北京城的八百里加急文件还没有进入北京城,汉国的先锋部队就开到了大沽口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