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20(2 / 2)

我在末世有套房 晨星LL 5721 字 2019-04-16

在这里,他近距离看到了那几架叫不出名字来的试验机。这些飞机没有设计座舱,想来应该是传说中的无人驾驶的六代机。

江晨犹豫了一会儿,要不要在上面安几颗炸弹,走的时候顺便将这几架飞机带走。不过他仅仅也就是犹豫了一会儿,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弄出太大的动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捅了这个马蜂窝,只怕整个内华达州都得戒严。

这么大一片沙漠,他总不可能开着光学隐形走回去。

还是悄悄地来,悄悄地走比较好,反正他此行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炸鬼佬几架飞机。

机库之后是雷达站。

这座两层楼高的建筑与它连接的“巨碗”一样,被安置在了基地的角落。

与高度戒备的机库、车库、研究所等设施相比,江晨可以明显地发现,这里的巡逻力度要松懈很多。

躲在一座混凝土墙背后,江晨小心地避开了从主干道相向走过的两支巡逻队,迅速移动到了雷达站的背后,向窗口看去。此时的雷达站内黢黑一片,显然白天已经完成了全部探测任务,里面应该没有研究员留着才对。

估摸了下窗口的高度,江晨最后瞟了眼不远处的哨塔。

这里是视野盲区,或者说探照灯的盲区,没有灯光会照到这里。

从储物空间中,江晨取出了类似于吸盘的静电吸附装置。虽然不知道这玩意儿究竟是什么原理,不过只需要通过握把处的按钮,就可以轻松地控制吸盘与墙壁间的吸附作用。

涉及到了粒子层面的物理他一窍不通,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使用。

江晨将其戴在了手臂和小腿上,然后向壁虎一样将胳膊贴在墙上。捏下右手握把的按钮,右臂与左腿的吸附解除,江晨熟练的将右手向上攀去,如壁虎一样灵敏地向窗口游去。

很幸运,或许是因为天气太闷的缘故,窗户没有锁上。

翻进雷达站内,江晨先是谨慎地打开了侦测设备,确定房间内没有红外传感器或者摄像头之类的东西后,这才仔细打量起了这个房间。

房间内很暗,不过战术头盔上的夜视功能解决了这个问题。幽蓝色的光幕在视域前平铺开来,屋内的一切都清晰地呈现在了江晨的视网膜上。

这里似乎是办公室,一排办公桌上工整的放着一摞摞文件。江晨走上前去瞄了几眼,虽然英语他是看得懂,但专业性太强的东西他就有些头疼了。

不过好在他可以请“外援”。

腕表与外骨骼电脑连接,江晨将战术头盔的摄像头控制权,赋予给了寄宿在他腕表中的人工智能简。

“简,这些文件上写的是些什么玩意儿”

“天文观测资料,和一些草稿,以及部分文件报告,要我翻译给你看吗”

“不用了,你翻译给我估计也看不懂。你在里面看看有没有什么有用的情报,比如和外星人、地外文明或者有关的。”江晨头疼地说道。

将镜头对准了文件,江晨飞快地将文件翻了一遍,不过遗憾的是,简并没有搜集到什么有用的情报。无论有没有用,这些文件都被他存进了储存卡中。

离开了办公室,江晨进入了走廊。

门正上方挂着的门牌帮了大忙,英文一目了然地将每个房间的功能写了出来。这里有控制室、会议室、绘图室等等房间,不过这些都不是江晨要找的。他要找的是档案室,毫无疑问,所有的秘密都会存放在那里

毕竟只是二层楼的建筑,江晨没有搜寻很久,在一楼走廊的尽头发现了他的目标。

第八百八十四章 51区的黑科技

咔嚓

伴随着微弱的吱呀声,铁门被轻轻地推开了。

江晨踏入了档案室内,环视了房间内的布局。

除了一排排档案架外,在档案架的尽头,坐落着两台衣柜大小的服务器机箱。看到那两台机箱,江晨顿时一喜。要是把整个档案室的文件翻一遍,累死他也做不到。但如果他们将数据备份在了电子设备中,就算他们保存的再严密,江晨也能给他们挖出来

甚至还能顺藤摸瓜地黑到些别的东西

克制着内心的激动,江晨明知故问地开口道。

“简,骇入这两台机器能做到吗”

“这很容易。”依旧是那毫无波澜的语调,简平静地说道。

从手臂上抽出了接口可调的数据线,江晨找到了机箱上的接口,将数据线插了进去。很快,战术头盔的屏幕上闪过了几个读条窗口,简整合了腕表与外骨骼两者芯片的运算资源,很快便突破了美国安全专家精心搭建的防火墙。

其实在骇入的过程中,简根本就没有遇到什么强烈的抵抗。再精明的黑客也无法骇入根本不联网的电脑,同理,如果电脑根本不联网的话,那自然也没必要频繁地更新防火墙。

51区就是这么一座独立于世界之外对的军事禁区,这里与互联网根本不会发生哪怕1kb的数据交换,自然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网络安全问题。至于有没有黑客能摸进来

美国人根本不担心。

交代在这里的苏联间谍,没有几十也有十几了。

光是遍布军事基地外的传感器,就足以让试图非法接近这里的人寸步难行。

江晨耐心地等待着读条,看着那一道道数据流闪过。

下载速度提升至极限,简如长鲸吸水般汲取着储存在服务器中的机密文件。对于22世纪的人工智能来说,美国为这两台机器安装的防火墙,就如小孩子过家家摞的积木一般,不堪一击。

半小时后,随着一声轻响,所有数据条都化作0和1的碎片,在战术头盔的屏幕上烟消云散。

“完毕。”

简用毫无波澜地语气,宣告了这场无声的战役的结局。

江晨没有歇着,立刻打开了简下载在存储卡中的10tb压缩文件。如果以人力去审核这些文件,没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别想将这些文件全部整理出来,不过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将所有项目分门归类的整理出来,只用了不到半分钟的时间。

在这些项目中,江晨见到了不少令人咋舌的东西。

翻看着文件中的信息,江晨的眼中渐渐地浮现了一丝诧异。

看来这e确实把美国吓得不轻,他翻看了十几个项目,其中无一不是针对e进行了专门化的防御改装。比如尽可能缩小关键设备电子元件尺寸,削弱电磁脉冲产生的高温。甚至是牺牲少量隐蔽性与机动性,为战斗机加上一层特殊的金属涂层,形成法拉第笼。

在科技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手段还是有一定效果的。不过对于防御e对电网、民用设施、工厂的打击,即使是51区的研究员也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

不过五角大楼已经对此立项,并划拨预算50亿美元,研究如何使抵达美国本土的e“沉默”。

另外,51区似乎还在研究一种四旋翼小型攻击无人机。这种无人机形状和未来人集团的beta3有些相似,不过在底部设置了悬挂枪口与供弹仓。目前这种无人机已经进入了测试阶段,51区的研究员正在找到消除旋翼噪音的方法,以及设计可以自动识别敌我目标的ai。

看来在关乎国家安全的问题上,美国山寨起来也是毫不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