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唐朝发明家 > 分节阅读 89

分节阅读 89(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陛下,不如停止鼓励开荒的相关政策,这样的话,就算不能制止住返田热潮,也能极大的减少其带来的冲击。”一位大臣献策道。

“不妥”李世民还没表态,魏征就反对道,“如今大唐粮食富裕,并非单单是粮食产量增加了这一个原因。开朝以来,大唐人口虽然增加不少,可到现在也就不到三百万户。以后我们大唐人口定然会剧增,超过隋初时九百万户人口也是可以预期的,到时,眼下的粮食产量根本就不够看。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粮食产量若是跟不上去,定然会引起天下大乱。”

“陛下,现下大唐周邦有许多或因战乱或因饥荒而出现的流民数量不可小觑,还有许多它邦子民都有意愿移居大唐,我们何不把这些人吸收进来,以解眼下人丁过缺之急”又一大臣提议道。

“此计倒也是个办法,不过流民良莠不齐,我等可在此设些条件,比如懂汉语者在大唐居住多少年才可获得大唐户籍;不懂汉语的则只能安排在一些简单岗位上;颇有身家的,若在大唐经营生意则可马上得到大唐户口”马周附议道。

“所说解燃眉之急的话,这确实可行,但若论长久之计,鼓励大唐百姓多生育才能解决人丁缺乏的问题根源。”魏征也表了个态。

其他大臣议论了片刻后也纷纷表示赞同,李世民于是把这事敲定下来,具体章程则交由魏征规划出来。

第166章 农民献宝

铁路是从中城往长安方向铺建的,与以往的合伙生意一样,王浩然在这铁路建设方面同样投资不大,铁轨、水泥、碎石、枕木等等都是由他自家厂房生产。开工以来,王浩然每天都有去工地查看情况,在工人熟悉流程和注意事项之前,他不敢有丝毫的放松。

一天,王浩然从工地回来,刚好看见谢常福在门外跟两个陌生农夫交谈。

“小少爷回来啦”谢常福看见王浩然便迎了上来。

“这是”王浩然望着那两个农夫问道。

“这二人说是从荆州永录村来的,还说要献一样东西给你。”谢常福说着便把那两农夫叫了过来,对他们说道:“这位就是我们家小少爷了,有什么事,你们自个跟小少爷说吧。”

“草民拜见小少爷”两农夫显得手足无措,感觉见着贵人应该跪下才是,便准备要跪下。

“二位不必多礼了,找我有什么事,直说便是。”

二农夫见小少爷这么好说话,松了口气,其中年长一些的农夫从怀中取出一个小袋子,打开袋子从里面取出一块白色的小东西递给王浩然说道:“小少爷,这东西是我们村里人在无意中发现的,我们见这东西奇特,想到小少爷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连地下的石头都能变成煤炭,便拿来给小少爷瞧瞧,看看这小东西是否对小少爷有用。”

王浩然接过那白色的小东西,这东西很轻,捏起来挺感觉有些硬,他又掰了一下,眼神顿时亮了起来这这东西怎么感觉像是后世的塑料啊

“这是怎么得来的”王浩然好奇地问道。

“这是从一棵树里取出来的树脂,之前是我们村里的小孩取出来玩的,没想到放久了就变成这样了。”年长的农夫见王浩然很感兴趣,顿时精神起来,看来这次来的目的是有望了,说话也显得很兴奋,指着与他同来的年轻人继续说道,“不过原来那个碎木屑太多,这个是他把那树脂压出来后制作出来的。”

“树脂”王浩然更纳闷了,据他所知,这时大唐可没有橡胶树,那橡胶树还在遥远的南美洲呢“那是什么树又是长什么样的”

“我们村里人称这树为脆枝儿,草民还带来了一些。”年长农夫说着就拿过年轻人带来的麻袋。

“脆枝儿”王浩然没听说过这树名,想必是地方称呼而已,想到此事事关重大,不宜在外面多说,便招呼这两农夫说道:“走,进去再说。”

众人来到大厅,年长农夫这才把麻袋里的东西取了出来,有树枝,还有锯下来的一节树干。

“这不就是杜仲树吗”一旁的谢常福一眼就认出这树来。

“杜仲树”王浩然感觉这名字有些耳熟。

“没错,这就是杜仲树。”谢常福摘下一片树叶闻了闻便确定了下来,“这树的树皮可是不错的药材,外面的药铺都有卖的。”

这两农夫听说这脆枝儿都使用得这么普遍了,而且城里人对这树的了解比他们还多,感觉既尴尬又失落。

杜仲药材这两个词一联系在一起,王浩然终于想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