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20(1 / 2)
“东翁,来不及解释了,快跟我跑吧”邱先生一个白面书生此刻却是力气大的惊人,一把扯住徐标就朝着后院跑去。
徐标一头雾水,却惊奇地发现自己的右眼皮不再跳了。
还未等他反应过来,就见徐标竟然朝着后院的小门里跑去。
心中来了脾气,徐标也反应过来,扯住邱先生,不走了,道:“邱先生,到底是什么事情,如此惊慌啊”
“东翁是顺,是顺”邱先生还未开腔,忽然见猛地一阵轰隆的声音响了起来。后门被四匹键马扯开,倒落在地。
内里,一个穿着顺军战甲的将领提步走来,他的身边,一个穿着明军将领的男子亦步亦趋,恭恭敬敬。
“来来来,李参将,来帮我认认人。这一位,就是你所言的保定巡抚,徐标,徐大人顺军将领一脸笑容。
那李参将赫然就是李茂春。
李茂春一脸恭敬:“回禀李年将军,就是此人”
“顺军打进来了”邱先生喘着粗气,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自己也意识到已经太晚了。
此刻,一个个顺军士卒冲入屋内,将邱先生与徐标团团围住。
徐标看着李茂春的笑容,缓缓闭上眼,拍拍身上的灰尘,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吧。”
井陉关易手
固关的关城内,李建泰送别了李茂春,心理极为熨贴,胃口大好得当晚就吃了两碗饭。
翌日一早,更是难得地出来巡视了一下固关的防务。似乎,终于想起了作为主官应当做的事情。
这一天,天气有些阴沉,气候颇为舒适,站在山间的城墙上,凉风习习吹来,很是有些熟食。加上上佳的心情,让李建泰脸上满是笑容。
他开始畅想起了自己的前程。
有了两场功勋打底,这一回战后回京怎么也能在前进一步罢
这样想着,李建泰又急不可耐地想着进步成功以后,得怎么作弄一番,才显得自己厉害了。
“至少这些年花销的银子,怎么也得赚回来罢”这样想着,李建泰心理好受了一些。
他站在固关的城墙上,朝着西方眺望,心道:“要是给我一次机会,再来杀败一次李岩的大军,岂不是美哉”
忽然间,西边山道的尽头,忽然间一阵黑压压的人群缓缓靠近。
李建泰心里有些不妙的预感,喝令守城的士兵道:“快去探查一下,来者何人”
几个士兵闷头离开去了,很快,来人的身份明晰了。
一个斗大的顺字,一个斗大的李字。
顺国御林军制将军李岩
“快点燃烽火守城啊”李建泰急了,他怒骂起了自己乌鸦嘴。
吱呀
一阵格外难听的声音响了起来,李建泰愣住了,良久反应过来,冲过去看。
城门洞开。
他站起身,身后,穿着顺军战甲的张泓守笑道:“内阁大学士哈哈,捞到一条大鱼啊”
第二十六章:排枪对战
这一年真定的夏天因为沉重军靴踏步在地上的塔塔声变得格外的焦躁不安。路边的小树林上知了声越来越大,吵得让人感觉自己仿佛进入了知了的王国里。
这是埋伏在路边的顺军士兵王三喜的心声,他趴在有半人高的草丛堆里,忍受着不知名的虫子在身上爬过,静静地等候着上峰的命令。
没错,这是一支军队。
一支来自在西安刚刚建立了政权的顺军军队。
为首的是李年,这个李岩的亲兄弟率领着五千余人的大顺御林军埋伏在了道路两旁看不见的地方。
而前方,燥热的空地里扭曲的画面渐渐浮现清晰。
那是另一支截然不同的军队。
一只绣得格外精细生动的黑熊腾云驾雾在空中翱翔的旗帜显露在了王三喜的眼前。紧随其后的,是那塔塔声的来源。
不同于穿着草鞋,披着破烂旧甲的顺军,这是一支军容鼎盛的军队。他们军装是新的,皮靴是油光锃亮的,每个人行走在官道上,都是昂扬挺胸的。
王三喜眼里露出了惊讶,一个直觉告诉他:“这竟然是明军怎么比起大顺第一等的强兵来得还要精神”
没有人告诉他答案。
伴随着飞熊团的不断接近,在越发清晰的面容身后,是滔滔杀气。
李年打量着周围的情形,微微有些满意。
伏击的地形是很讲究的,不仅要便于隐藏自己,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击敌人。具体而言,就是可以容易攻击对手。
这一处名作南沟岗的地方两边都是耸立的小山,山脊后的山坡遍布了隐藏的顺军。小河沟冲刷出来的小平地是通往威州镇的唯一大道。
过了威州镇转道西南,是通往井陉关最主要的道路。
而现在,李年趴在小山脊后盯着越来越接近的飞熊团,仔细打量着他的对手。他们从上安镇来,经行上马村转道西北,队形延绵拖得很长,前后左右都有飞驰前驱探路的探马斥候。行进之中的士兵们士气饱满,一个难缠的印象落到了李年的心中,转而替代的就是一种激动:是明国的真正强兵
打败他们,让自己扬名
这样的念头在李年的心中升起,熊熊燃烧,再也无法熄灭。
日头升起到午时的时候,前锋已经通过了南沟岗即将抵达威州镇。作为一支四千人的大队伍,飞熊团却还有后营依旧刚刚离开上马村。
这会儿日头高照,太阳晒得人昏沉,在草丛里的王三喜经过了一个奖金两个时辰的煎熬迅速适应了下来,甚至在昏沉的午后啃了两个面饼以后有些昏昏欲睡。为了配合王三喜的睡意,就连道路两旁树上的知了们也配合默契地偃旗息鼓。
直到身边的战友轻轻扯起了王三喜:“要拼命了”
官道上。
“有些不对劲”徐彦琦勒马停步,扬起手,身后将士纷纷噤声。空气里,紧张的气氛在充盈。
“有埋伏”前方,汪洵拼命打马归来。
几乎同时,两山之中,漫山遍野都是喊杀声响起。
王三喜被人一扯,就下意识间拿起了手中的长刀。作为大顺的御林军,王三喜装着一身破旧的棉甲,提着一根鸟铳,腰挎着一根半新的长刀,喊着号子冲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