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07(1 / 2)
舍人以示重视,只等外交部正式搭建,便调进外交部去。
大明三百年来都只有六部,就是国防大臣之类新名头纷纷出场,也不见新开一部。故而,朝中对于朱慈烺要新开一部外交部议论纷纷,朱慈烺倒是不想吵,就索性先等一等,免得太过激进不好收场。
杨仁愿对于这个新的任务感觉格外激动,为人师表,教导后进,这是所有儒家子弟都视之为荣耀的事情。更别提教导的还是一国之主,那成就感与未来的影响力自然是杠杠的。
朱慈烺好一番勉力,惹得杨仁愿连连发宏愿,要用心教导绍仁。
政仁也只当朱慈烺真的动心,格外激动,好一番许愿,允诺大明商人进入日本,绝无阻塞。
朱慈烺对此没有多言,他来了京都,自然也有不少商人跟着过来。
皇帝陛下的车队是不会有税关贼匪的,正是做生意最佳的时机。更何况他们手握重金,是甲方大爷,自然是无事不顺。
若无意外,许多与天皇亲近的商人都能接到不少单子,大发一笔。
当然,对于明商而言他们也是大赚。
京都附近物产丰富,价格低廉,作为第一批入驻的明国商人,自然可以拿到最低的价格买到最多的商品。
撇去这些细枝末节,朱慈烺在京都转悠了几圈,也就到了辞别京都的时候了。
他要进行下一个日程,前往浅草寺接见日本的宗教界人士。随后,在下一步就是前往上野忍冈的孔庙先圣殿宣讲日本学子前往中国留学赴考。并且会见著名的日本教育家林罗山。
朱慈烺在七月十六日的这一天抵达了江户浅草寺。
这里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传说在一千年前,推古天皇三十六年的时候,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建成了浅草寺。
后来的浅草寺时运不济,屡遭大火落寞,但到了江户年代却幸运地得到了德川家康的眷顾,重新修建,让浅草寺成为第一大寺庙,是江户士民最爱的游乐之地。
朱慈烺抵达这里,自然是引得全寺盛大接待。
一路迈入风雷神门,过了将近五十丈的石铺大道,朱慈烺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观音像。
“可惜没有草薙剑”朱慈烺心中嘟哝了一句。
他并不知道,供奉草薙剑的地方其实是热田神宫。
浅草寺转悠了一圈,朱慈烺基本上都只是一个兴致勃勃的游客,谈话都不涉及政治发言。就是有不怀好意碰上来的问题,也有跟随而来的王夫之、陈贞慧挡掉。他们虽然总有一人会被幕府高官约去谈判,但总会有一人留在朱慈烺身边。
对于日本的宗教界,朱慈烺没有多大的好感,一群禁止百姓不吃肉的家伙让朱慈烺许多天嘴巴里都能淡的出鸟来了,如何能有心情搞什么宗教交流
当然,朱慈烺也清楚,日本宗教界虽然有不少力量,但江户时代以来,已经渐渐不再重要。
而今幕府禁止基督教,强制要求所有日本人都必须信仰佛教。虽然看似是加强了宗教,但其实并无多大区别。按照幕府的做法,是让各家确定宗派,然后到附近的寺院登记。结果就是檀家制度之下,僧侣实际上已不能再从事葬礼以外的其他活动。
比起民众不同,幕府则鼓励武士们学习属于儒学流派之一的朱子学。
这年代的朱子学在日本发展迅速,渗透到了町人,也就是城市工商居民身上,并且在上流阶层里也大有市场。
但朱子学可是反宗教力量干涉政务的。
这一切的结果就是日本宗教界力量下降,对于日本的宗教界人士,朱慈烺除了游玩,倒是真的没什么好谈的。
有谈的地方在上野忍冈的先圣殿。
第四十八章:心悦诚服
上野忍冈的先圣殿是后来日本最大官方教育机构昌平坂学问所的前身,只不过现在还没搬家,包括林罗山以及他的私塾都还在上野忍冈这里。
朱慈烺前往这里颇为颠簸了一番,一路道路难行,惹得朱慈烺不得不对随行的阿部忠秋抱怨道:教育之所,应该在交通方便之处,有利于寒门小户之子能够顺利求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皇帝陛下一开口,这地方很快就走上了搬家的倒计时。
当然,朱慈烺并没有关注自己随口一说人家会不会当真。
抵达先圣殿的时候,朱慈烺见到了诸多熟悉的模样儒衫飘飘。
林罗山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名字,但朱慈烺打听了以后才愕然发现,这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日本人。出生于天正11年的林罗山而今六十四岁了,本名信胜,号罗山,字子信。后来还出家当了和善,法号道春。
一个日本人,取了一个典型的中国名字,此人对中国的情节有多深自然可见一斑。不同于一路上朱慈烺看腻歪了的和服,林罗山也许是一向如此,也许是故意如此,总之一身儒衫飘飘,看得朱慈烺大起亲切之感。
“罗山先生久仰大名,今日一见,更是让人心折呀。”朱慈烺率先拱手致礼,笑容诚挚。
对于一个在日本土生土长的亲华派,朱慈烺实在很难克制自己的好感。
“皇帝陛下文治武功,能来寒舍指导我日本文教,这是敝国荣幸,是学生荣幸。岂敢当陛下厚爱。陛下,请”林罗山侧身一让,迎着朱慈烺进了先圣殿。
这是祭拜孔子的地方。
朱慈烺作为孔子的家乡人,来了先圣殿,自然不能错过祭孔。
虽然朱慈烺对于儒学颇有异议,但作为皇帝,朱慈烺比起历来诸多穿越者都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朝堂要选择什么学派,朱慈烺可以一言而决。于是乎,朱慈烺并不需要如何革新儒学,而是更轻松的做一个选择题。留下那些改良了的学派。
自然,朱慈烺也就不会排斥儒学。更不会搞什么打倒孔家店。
总而言之,祭孔仪式顺利举行。
一番礼节过后,时间也到了饭点,推杯换盏之间,朱慈烺离开了酒席,在林罗山的带领之下进了林氏私塾。
私塾里已经清空,桌椅之上,随处可见三字经千字文等蒙学教材。
林罗山打量着朱慈烺的目光,果不其然,朱慈烺看了以后,露出了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