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19(1 / 2)
很忙,中日自由贸易区已经开行一个月多了。
就是这一个月的时光,樱岛、大隅半岛等地就仿佛是经历了一年的开发一样。到处都是开工的建筑物,码头扩张了一期又到了二期,现在连三期都开始规划进行。
每天抵达鹿儿岛港的中国船只一次比一次多,尤其现在是贸易旺季,更是带来无数的客流。
海量资金涌入,充沛的就业机会滋润着这片偏僻的土地。大量的工坊、商店、酒楼、市场、医院乃至警察署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
整个萨摩藩一片生机勃勃的模样,头疼了岛津光久数年之久的经济危机一朝解决。虽然他并没有从中收取沉重的税收来偿还之前的债务。但自从知晓中日贸易区里的景象以后,不管是日本哪一个地方的大商人都不再斤斤计较逼迫岛津光久偿还债务。
为了能够在这片财富之地立足经商,获得对明贸易的惊人利润,所有商人都表现出了惊人的大度。
事实上,哪怕他们逼迫,岛津光久也不怕。
为了解决裁撤武士的沉重负担,远征公司的东家恒信钱庄主动提出愿意贷款给岛津光久解决财政危机。虽然贷款的单位是大明宝钞,但只要能买到抢手明国货,谁在乎是纸币还是银子要知道,大明宝钞可是外汇呢
钱是男人的胆。
有了钱,岛津光久对于曾经畏惧如虎的江户幕府也就少了几分忌惮。
“这个紧要时候让我抽调至少三分之一的兵力去江户,搞大规模的参觐交代该死德川家光难道不知道一路上的开支将是如何的庞大吗”看完了前半部分,岛津光久就骂骂咧咧了起来。
“光是一个参觐交代就已经折腾全日本民不聊生,各处大名怨声载道,还要来一个带兵参觐交代,这是要逼死人吗”
“哼哼,往常各个大名都找不到机会推翻幕府。德川家光哪里来的信心,竟然要这般玩火”
原来,德川家光的命令竟然是要各地大名聚集自己的兵马前往江户。
看到这些字,岛津光久就变得格外头痛。
但他也并不感觉突兀,因为这的确是有先例的事情。那个先例,还是每年都会做的参觐交代。只不过,以往的参觐交代是不允许大名带着超过二十骑武士去江户的。但现在,幕府却要求各地大名出动不少于自己三分之一的兵力。
这就实在太奇怪了。
此前要求不超过二十骑显然是担心叛乱,但现在却要召集各个大名三分之一的兵力。那就意味着江户会有超过至少十万兵马云集,德川家光这是要玩火吗
第六十七章:柳生十兵卫的未来
江户对地方大名的堤防有多深,作为实力派的地方大名,岛津光久心知肚明。
要不然,幕府也不会把参觐交代一步步深化,固化,以此为链条控制各地大名。说起参觐交代,岛津光久就变得很无奈。虽然日本大多数大名都十分反感参觐交代,却不敢违抗。岛津光久当然也反感,但无论是哪一个大名都可以抱怨参觐交代的恶劣。唯独萨摩藩不可以。因为,参觐交代这事儿的开头就是萨摩藩带的头。
1600年关原之战后,德川家康成为无可争议的王者。七年后,以岛津忠恒为首的众大名讨好幕府的忠心,自发组织起来前往江户参勤。德川家康参考秀吉的做法,在江户城为大名提供屋敷,同时要求大名妻子在江户居住。由此参勤制度从当初的自发行动渐渐演变为一种制度。
十二年前,德川家光修改武家诸法度的时候进一步固化参觐交代制度,成为每年的定制。
五年前,幕府进一步规定谱代大名参勤交代为义务。原则上除了幕府上的役职者如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这两官职负责看管天皇和关西地区以外,其余大名每年都要进行参勤交代。平均下来,全国大名有一半呆在江户城,一半呆在领地。其中,一些重要的藩国大名,如水户德川家等部分亲藩大名御三家及部分谱代大名,以及部分离江户不远的领土不大的大名,要求长期留守在江户,也就是定府。
这也是前文提及,德川赖宣、德川赖房以及德川义直这三名御三家会常住在江户的缘故。
除了领土偏远交通不便的对马国可以延长到三年一次以外,大部分人都必须参加。这代表着幕府对地方大名的掌控能力。尤其这一回看德川家光语气,想要用火灾饥荒病假这些理由用舍请假那是很难了。
“该死的竟然不早说”岛津光久一字一句认真地看到最后,惊地拍案而起:“原来是皇帝陛下要建立联合作战指挥委员会,统一军制。既然如此等等,为何又只给我五十的名额”
德川家光给岛津光久的命令之上,将为何要进行大规模参觐交代的事情仔细介绍了一遍。
原来,是德川家光已经答应大名皇帝陛下,加入中华同盟,建立联合作战指挥委员会。为了便于皇帝陛下指挥日本军队,德川家光命令各地大名再一次进行参觐交代。不仅如此,还要带上各自兵马的三分之一。
只不过,德川家光对于路途偏远的大名显然很仁慈。比如萨摩藩、对马国这些地方都只要求他们出五十人,还不让多带。似乎是很体恤萨摩藩、对马国这两个贫瘠没钱的大名。
毕竟,江户幕府会给各地大名建立屋敷,可不会连带也给各地大名的军队全额提供路上的车马费报销,以及在江户一应的全额军费报销。
事实上,每年幕府搞参觐交代也是一个活脱脱消耗地方大名实力的举措。
一方面,参觐交代等于是当人质,让幕府加强对地方大名的掌控。
另一方面,每年大名上江户都变成了一个难得的攀比机会。尤其是御三家,个顶个地比划着自己有钱任性,想法设法把别人比下去。为此穷奢极欲之事每年都是江户的一大新闻。也让幕府将军每每见了,都大感安心。
这显然是求田问舍的故事了。
当然,撇去故意攀比。每年光是路上日常消耗的车马费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这对于各个大名而言都是一笔不小的负担,让他们失去对抗幕府的力量与野心。
回归到岛津光久的身上,德川家光的书信实在是带给了他无数的不解。
既然是想示好朱慈烺,那为什么却让岛津光久只带五十人
只有五十人,那自然是可以大大减轻负担。换作平常,岛津光久能高兴的飞起来。可现在,他只有满腹疑惑不解。
虽然德川家光很体贴地说这是照顾老少边穷地区,岛津光久应该闷声发大财,可他怎么都感觉有些不对劲。
“罢了还是先应下来吧”想到这里,岛津光久也不纠结,立刻去喊来了桦山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