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我家的纯情俏公主 > 分节阅读 133

分节阅读 133(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们刚刚拿下了锦华会,拔掉了这个组织,这里还没有松口气。锦衣卫的报复立即来了。

抢走人犯,打伤差役,他们这是示威。

是赤裸裸的示威

混帐东西

这口气是决不能咽下的。

苏修一方面召集人手,一方面派人禀报给了李忠有。

锦衣卫在浙江有一千多人,就凭杭州府这几十个差役根本不是对手,所以苏修第一时间求助于李忠有。

听到锦衣卫到杭州府抢人,还打伤了差役,李忠有也是大吃一惊。

他身为浙直总督,执掌两省军权,可是锦衣卫却不归他管辖,相反锦衣卫还有监察他的权力。

锦华会的事情是李忠有授意的,这也是他的一次试探。

直到锦华会被破,人被抓,锦衣卫也没有出面,李忠有这才松了口气。

可是还没等他彻底的松口气,锦衣卫的报复来了。

李忠有双目闪过一阵精光,锦衣卫不仅仅是报复这么简单,他们通过这件事情向己方转达一个观念。

那就是血拼到底,毫不退缩

见识到了锦衣卫的决心,李忠有也觉得有些棘手。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双反可是要起大冲突的,这个不是他一个总督能够决定的事情。

想到这里,李忠有立即道“来人,八百里加急,将这个消息传递给张阁老”

“大人,事情已经办完了”

池峰带着人来到了千户所。

“池大人,做得好”

张大勇点了点头。

池峰脸上闪过一阵冷意,道“我这边事情做完了,张大人那边的事情”

张大勇深吸了口气,道“你放心,杭州的事情你来档,上面的事我来挡”

从苏则那里回来的时候,张大勇心中早就有了计较。

这一次锦衣卫就要跟地方官员拼个鱼死网破。

大不了都是个死

他也不想窝窝囊囊的被言官弹劾而死。

回来的时候他立即派人将密信送往京城,这封密信就是他的全部依仗。

既然皇帝给他直达天听的机会,他也不能浪费了。

送完信后,张大勇立即找来池峰,现在二人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跑不了。这一次二人必须携手合作,方能有一线生机。

唇亡齿寒,这个道理池峰也是懂得,二人立即达成了共识。

由池峰的出面抢回那些被抓的会员,并惩戒杭州府衙的差役。

杭州的事情由他来做。

而上面的事情就要有张大勇来抗了。

毕竟张大勇是正印千户又有直达天听的权利。

必要的时候,他能够跟皇帝搭上话。

锦衣卫看来是指望不上了,李颂石没有表态,似乎不想牵扯到这件事情里面。

如今只能依照苏则的法子办了。

三百万两银子已经折成金珠运往了京城,这些钱是保命的,他们万万不敢动一分的。

办妥了这些事情,张大勇又往南京的张之问那里送了一份大礼。

必要的时候,这位公公也是能够说得上话的。

现在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无论地方官们怎么折腾,他们都会死守着不退一步。

以往都是应付差事,这会儿他们真的是拼上命了。

因为这关乎着他们的身家性命。

第二七七章 皇帝的认可

杭州锦衣卫和地方官员对峙的同时,双方的密信早就飞进了京城。

“岂有此理”

张凤府愤怒的拍了一下桌子。

锦衣卫这是要越俎代庖,伸手地方官员执掌的财税系统,这是当官的绝对不能容忍的。

李忠有和苏修做的好,给他们来个快刀斩乱麻,第一时间将锦华会拿下了,控制住了锦衣卫的黑手。

原本张凤府打算配合朝中的言官舆论联合内阁对锦衣卫施压。

可是没想到皇帝居然从耳不闻。

这无形当中给锦衣卫一个默许的支持。

杭州的千户所这才有恃无恐的抢走人犯,打伤差役。

这是公然撕破脸了。

张凤府心中有些阴沉不定。

作为大明朝的内阁辅,他是万万不愿意看到锦衣卫做大的。

再说财税是地方的根本,也是他们当官的根本,自大明朝建立以来就是有文臣来掌管的,锦衣卫这么横插一手,他们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因为一旦让出去,要想在拿回来可就难了。

再说谁也不会将自己的手中的权利分出去。

这一次生死存亡之争,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

张凤府打定了主意,决定联合高明和其余的几个阁臣一起难,重演彩票逼宫的大戏,利用文臣们的团结好迫使皇帝让步。

鉴于朱皇帝的暧昧态度,张凤府并不害怕,只要大家团结一致,皇帝也拿他们没有办法。

想到这里,张凤府忽然深吸了口气,道:“来啊,拿我的帖子去请大学士高明,刘三才,吏部尚书王不留,户部尚书石丛原”

这一次他要动真格的了。

锦衣卫这一次当真是动了文臣的禁忌了。

同时,张大勇的密信送进了紫禁城。

三百万两银子

一万多人

朱皇帝顿时大吃了一惊,双手都有些颤抖了。

虽然李颂石的情报将杭州的事情说了一些,但是也不怎么详细。

事先他并不知道一个小小的千户所居然能够敛财三百多万。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能够买多少战马,打造多少鸟铳,武装多少精兵啊

朱皇帝的双目立即变得热切起来。

尤其是得知杭州的千户所已经将银两折算成等值的珠宝送往了京师时候更是欣喜若狂。

锦华会是个好东西啊

浙江不过是大明朝的一个省,一个小小的千户所就能收敛这么多钱财,要是全国推广这个模式,锦衣卫十四个卫所,就算是其余的省份没有浙江富裕,也能够收敛上千万的银两

想到这里,朱皇帝的眼中闪过了一阵阴骛。

大明朝强盛时期,一年的收成都在几千万两,可是繁荣昌盛一两百年,居然越来越少。

这样看来,不是大明朝的赋税少了,而是它们并没有流进国库里来。

相反被一级一级的贪污了,还有的就是被合理的避税了。

想到这里朱皇帝就有些气愤。

他越越感到祖宗制定的法子有些不合时宜了。

士子免赋税这一条吧,一个人考中了功名,可以免除一家的赋税徭役,可是往往全族的人都把土地做假过继给他,为的就是合理的避税。

这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缩影,天下之大读书人何其多,那个读书人名下没有个几千上万的土地呢

所以大明朝的税收就这么被合理的避税了。

大明朝要是想流传下去,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朱皇帝却不行了,他只是把希望放到了太子的身上,在他有生之年把朝政给他清理个七七八八,好让儿子能够顺利的实施新政。

无论是改革还是推行新政,都需要花费大量的钱财,而大明朝现在缺的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