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万岁约阿希姆 > 分节阅读 316

分节阅读 3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科克港的德爱联军不得不以两万兵力对抗英军近十万人马,双方实力相差悬殊,但是这支不久前赢得利默里克之战胜利的联军部队斗志旺盛。在英国人到来之前,他们就用西线堑壕战的标准挖掘工事,利用利河流域的水网构筑层层防御,并以扫雷艇清理航道,通过海路运来了包括野战炮在内的大量重武器。最让德军士兵以及他们的爱尔兰盟友感到踏实的是,自战争爆发以来屡屡痛击英军,迄今未尝败绩的战神级人物一直在科克港亲自指挥部队进行防御部署。3月7日,四个月前宣布组建的英军第9步兵师在加拿大第1骑兵师残部的策应下向科克港以西展开迂回进攻,试图对科克港守军形成包围之势,但英军气势汹汹的步骑兵进攻没能吓倒守军官兵,他们仅仅突破了对手的前哨阵地,便在守军野战炮群的猛烈打击下受到了阻滞。英军炮兵旋即展开压制射击。德军炮兵的标准配置同时也是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军队选用的制式武器77毫米96型克虏伯火炮,虽在西线战场屡遭法军1897式75毫米速射炮吊打,但它的射程和射速却对英队的15磅bc型野战炮有显著优势,而且联军部队预先构筑的炮兵阵地有较为完备的掩体,英军炮兵只是以树林或村庄作为掩蔽物,并不具备抵御对方炮击的能力,而且英军的侦察校射飞机始终没能从德国海军航空兵手中夺取科克港的制空权,反被敌方战斗机飞行员当成了射击训练的活靶子,英国炮兵难以得到空中支援,联军的炮手却可以在闭着眼睛的情况下轰击英军炮兵阵地。

在炮战不利的情况下,拥有数倍兵力优势的英队很快放弃了包围科克港的意图,他们在东、北两个方向同步展开攻势,跳跃式的步兵推进和阵地渗透战术隐约可见西线德军的风姿。在科克港外围防线北段,联军部队在战斗中丢失了几处阵地,然后有策略地放弃了另外几处,使得英军指挥官自以为在这个方向取得了突破。与此同时,部署在科克港东段的联军部队据壕坚守,并动用了停泊在科克港内的两艘老式防护巡洋舰参战,使得英军在这个方向激战三四个小时依然一无所获。于是,英军调整进攻重心,在第11本土师全力投入猛攻的情况下,又将澳新联合师派遣上阵。战至黄昏,英军第11本土师已抵达城区边缘,并能够摇摇望见海港。

入夜之后,英军官兵仅有的一点乐观情绪被从天而降的重磅炮弹轰得荡然无存。白天游弋在百余海里之外的两艘德国战列巡洋舰疾速抵近科克港,并在陆上观察哨的信号指引下对英军阵地展开炮击。英军从联军手中夺取的战壕足够抵御普通野战炮和中口径榴弹炮的轰击,但德国战巡发射的12英寸高爆弹威力远在陆战火炮之上,每一发都带来地动山摇的猛烈震荡,楔入联军防线的英军官兵顿时被炸得晕头转向。德国战舰的炮火开始向英军后方延伸,德国海军陆战队员拎着毛瑟手枪,端着毛瑟短步枪和麦德森轻机枪冲上了上去,动辄一通手榴弹招呼,三两下就将英联邦军队艰难啃下的阵地给夺了回来。对于德国战舰的出现,英军并非没有防备,他们一方面将陆军炮兵部署到够得着海港的位置,一方面在科克湾附近埋伏潜艇和雷击舰艇。然而科克港到科克湾之间有一片鸭子形状的水域,上游和下游水道狭窄,易于布设警戒线,中间的水面宽阔,可以任由战列巡洋舰这样的大型舰艇盘桓周旋,而德国海军又掌握着这片水域的详细水文资料,在爱尔兰人的帮助下,夜间行动依然游刃有余。次日清晨,在反击中一度突入英军防区的联军部队退回己方阵地,攻守双方在科克港的战线基本恢复到了原状,但经过了这一晚的苦战,英联邦军队的锐气已受重挫,来自英国本土的第11步兵师被打残,首次经历夜战的澳新联合师接近崩溃,在战线后方集结待命的加拿大军队,宿营地离德国战舰的炮击位置足有20公里,却也没能逃过一劫,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炮击中受伤或是阵亡,军指挥部连同旁边的几座营帐不翼而飞,地上只留下一个硕大的弹坑。

第147章 天佑爱尔兰〔中〕

在1915年初,烽烟四起的爱尔兰只是这个动荡时代的不稳定因素之一,除美、意两国仍在观望,世界强国均已卷入这场大战,英、法、德、俄、奥业已充分动员起了本国及殖民地的军事力量,上千万士兵在陆地、海洋、天空各为其主地相互拼杀,死于战火的生命正以百万计算

法国西海岸的拉罗谢尔附近海面,二十多艘旗杆上飘扬着黑鹰十字战旗的战舰赫然现身,这是德国水面舰队首次在比斯开湾海域实施作战行动,压阵的两艘德国无畏舰有着令协约国海军闻风丧胆的大名,它们是火力、防护与航速的完美结合体,是造价昂贵但战略价值无可估量的存在。 品 文 吧得知“大选帝侯”号和“路易波特摄政王”号这两位海战之王强势驾临,拥有四艘无畏舰和多艘前无畏舰的法国主力舰队竟缩在法国西南部的巴约讷港不敢妄动,着实让人对德意志帝国海军在这场战争中的超强表现充满敬畏感

以扫雷和护航舰艇开路,两艘国王级无畏舰一前一后地驶抵距岸约十公里的位置,目视可及的陆地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透过遮天的尘埃,可以看到灰色的“浪潮”正一波接着一波扑向蓝色的“岸堤”,守军防线看似摇摇欲坠,但无论进攻方如何突击、渗透、压迫,主阵地始终牢牢掌握在弱势者手中

进入1915年以来,随着德国海军的强势胜利和德国陆军的步步紧逼,法民的处境愈发艰难。新年刚过,德军就对法国人仓促构筑的卢瓦尔河防线发起了全面攻势,三路主力迅速跨过卢瓦尔河。巴伐利亚王储鲁普雷希特率领的第6军团只用了一个星期就杀到了里昂城下,向法军纵深推进了两百多公里;符腾堡公爵阿尔布雷西特的第4军团从奥尔良推进到了蒙吕松,向南推进了两百公里;豪森将军的第3军团也攻占南特,一路高歌猛进地打到了拉罗谢尔港。就在所有人以为西线战事将以德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终时,法军将士却再一次在绝境中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力,他们在军人总理、法国英雄加利埃尼的带领下层层阻击、浴血苦战,在德军战车部队大量损耗、重炮部队落在后方的情况下,于小城维希打响了绝地反击的第一战。九万法军在此包围了由巴伐利亚士兵组成的德军第34步兵师,毙伤德军一万四千人,俘获五千人,仅有不足两千部队突围撤离,强悍的巴伐利亚军队自马恩河战役后首次遭到溃灭性的打击。鲁普雷希特军团侧翼受到威胁,旋即调遣后备兵团投入战场,双方十数万官兵在卢瓦尔河畔展开了一场空前惨烈的厮杀,法军官兵用日渐出色的战场表现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征服了对手,德军受挫败退,里昂之围随之告解。

占领法国中部重镇蒙吕松之后,德意志皇族成员,功勋名将阿尔布雷西特指挥的德军第4军团面对的是山势险峻、地形多变的法国中央高原,如能翻越这座天然屏障,便可击穿法军防区,抵达朗格多克的地中海沿海地区,但从卢瓦尔河前线撤退下来的法队在此严防死守,第4军团几次进攻都没能取得预期的进展,只好调遣主力向东支援鲁普雷希特,结果在维希城下再受挫折这座在旧时空由于法国傀儡政权而臭名昭著的城市,在这个时空因法民无畏奋战而成为法兰西精神的新象征。战斗最激烈的时刻,加利埃尼亲临维希视察部队,鼓舞法军将士在缺枪少炮、弹药匮乏的逆境中抗击强敌,无论面对阿尔布雷西特的连番猛攻,还是随后登场的克卢克军团展开的压路机式强推进攻,法军防线始终岿然不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