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万岁约阿希姆 > 分节阅读 365

分节阅读 36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弊病,那就是贫富悬殊。在过去的半个世纪,整个奥匈帝国的经济发展在欧洲是比较快的,至大战爆发时,它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五,仅次于美、德、英、法。维也纳附近、奥地利腹地、阿尔卑斯山麓、捷克和布达佩斯是经济发展的中心,匈牙利中心平原和喀尔巴阡山脉地区也有长足的发展,除此之外,帝国余下的领土处在工业化水平低、生活物资匮乏的境地,许多人食不果腹,或是背井离乡,到城市里谋求一份勉强糊口的工作,富裕的中上层阶级则过着奢靡不堪的生活,在音乐艺术领域投以金钱和精力。

相较之下,阶级性和区域性的发展差异比更加的难以调和。

琢磨着夏树的问题,卡尔一世的眼神闪烁,他一度以为自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出路,可是细细思考之后,却发现兜来兜去还是在一条死胡同里转,最终长叹了一口气:“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愿统治一个像爱尔兰那样简单、单纯的国家。”

夏树笑道:“治理好一个比爱尔兰大八倍、人口多十几倍的国家,难道不是一件更具人生成就的事”

新奥皇苦笑一声:“以陛下的才华都觉得难以打理,让我来做谈何容易啊”

夏树一边给自己斟茶,一边娓娓说道:“难确实难,但陛下既已接受造物主的安排,成为决定这个国家及全体国民命运之人,再难也必须一步步走下去。经济、工业、金融、政治、军事,每个领域都很复杂,都需要极大的气力去处理,看上去千头万绪、无从下手,若能把握关键,以点带面,不失为一条较易实现的出路。”

卡尔一世轻展愁眉:“陛下所指是发展经济,由此提升国民的生活条件吧”

夏树以恭维的方式回答道:“要说心智跟眼光,陛下是不输任何人的。”

卡尔一世自觉这恭维领受不起,便解释道:“想到爱尔兰目前的发展路线,也就不难猜出陛下意指了。”

喝着热腾腾的西湖龙井,看着窗外的迷人海景,夏树道:“奥匈帝国的工业经济基础要比爱尔兰雄厚得多,它就像是一部高质量的机器,给齿轮和转轴加些润滑油,往炉膛里添加足够的燃料,就能够快速运转起来,到时候有了收益,适当给工人们提高薪酬标准,还会有什么问题可愁呢”

这个比喻理解起来很简单,卡尔一世此前肯定没少在发展经济工业这个课题上花费心思,奥匈帝国的政fu官员以及顾问们想必也给他出了不少主意,这些建议应该能够解决一些既有的问题,但奥匈帝国这么大的盘子,终究不像爱尔兰那样有机会进行空手套白狼式的运作,必须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资金投入和贸易市场便是当头需要解决的两大问题。

对于卡尔一世的疑惑,夏树依然不作正面回答,而是跟他聊起了三皇同盟。欧洲历史上的合纵连横数不胜数,有的深谋远虑,有的迫于形势,有的循规蹈矩,有的标新立异。德奥俄三国两次订立三皇同盟,简直可说是一个人的游戏,这人便是德国政治外交界的天才人物俾斯麦。三皇同盟的订立起到了压制法国、威慑英国、限制俄国的作用,为新兴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争取到了一段美妙的稳定发展期,只可惜俄奥两国在巴尔干的矛盾是难以调和的,三皇同盟很快解体,之后仅过了二十多年,巴尔干这个火药桶便引爆了一场席卷欧洲、波及世界的大战。

夏树在此提及三皇同盟,无意在同盟国阵营之上建立一个新的军事同盟,而是在经济贸易和社会发展领域建立的特殊合作关系。毕竟爱尔兰通过拉动内需刺激工业经济的举措不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的魔法,仅以爱尔兰这八万多平方公里土地上的四百万人口,内需着实有限,而爱尔兰的工业尚在发展积累阶段,多数产品都不具备一流的国际竞争力,若能够拉拢几个国家建立贸易同盟,其效果便类似于德意志第二帝国成立前的关税同盟,对这几个国家的经济贸易产生通经疏络的效应。“我与西班牙国王阿方索十三世有意签署经济、贸易、军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协定,如果陛下愿意加入进来,倒也构成了一个很有趣的三角关系呢”卡尔一世迅速思量着夏树提出的建议,片晌功夫,他连连点头道:“有意思,确实很有意思。”

第72章 新皇的时代〔下〕

若爱尔兰、西班牙与奥匈帝国按夏树的设想组成经济同盟,或可视为国际经济贸易组织的雏形,有超越时代的先进之处,然而这三个欧洲国家要么根底浅薄、方兴未艾,要么沉沦多年、积弊深重,纵然全力联手,也很难在欧洲乃至世界的经贸格局中谋得垄断地位,充其量是在某个领域形成一定的优势,政治外交意义着实不大。最快更新shuhahА 。

听了夏树的解释,新奥皇卡尔一世思虑良久,先前的新奇并没有成为让他决心参与其中的动力。坐在皇位上的人,必然是眼见各色人等、耳听各种话,堂堂国策何其重要,岂是旁人一番话就能劝服的

夏树悠然品茶,目光多在远处的港湾停留,那进出港口的航道处不时有船影掠过,都是些中小规格的普通船只,忙碌之际,却没有汉堡、不莱梅、伦敦、利物浦的大气。

“素闻亚得里亚海风光秀丽、气候温润,是欧洲最理想的度假胜地,若能将沿岸的经济资源充分开发出来,让亚得里亚海成为一个繁荣的经济圈,便可以带动奥匈帝国相对贫瘠的西南部发展起来,那时候除了少部分极端的民族主义者,谁还会想着要脱离帝国统治,像巴尔干其他地区一样过着贫穷的生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