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万岁约阿希姆 > 分节阅读 721

分节阅读 72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弹长25米的重型混凝土穿甲弹,重217吨,内装280千克高爆炸药,专门用来对付极其坚固的堡垒,测试中曾直接贯穿25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更令人称绝的是,这种光炮身和炮架就重达28吨的超级臼炮安装在一个由十一个负重轮的巨大底盘上,并且能够以最高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在公路上行进伺候起来自然要比没铁轨不行的列车炮方便得多

巨型臼炮的参战令德军将领们重新抖擞精神,不过这两门年前才入役的攻坚利器直到十分钟后才进行第二轮炮击。为了适应战场需要,德国陆军甚至给它们配备了由四号坦克底盘改装的弹药输送车,只是由于炮弹过于沉重,且每次发射后都要将抬起的火炮恢复水平才能装填,发射速度并不比一般的列车炮快多少

部署在前线的德军炮兵观测点,这个时候也已经将前期观察到的英军火力点情报传递到了就近部署的榴弹炮和加农炮阵地。这些105和150毫米口径的陆军常规火炮虽然不足以贯穿厚实的混凝土甚至装甲工事,但考虑到直布罗陀要塞多如牛毛的小型堡垒,需要确保一场胜利的德军统帅部依然先知先觉地调遣了四个重炮兵团前来,并预先准备了充足的炮弹考虑到往返运输的繁杂,统帅部决定在战斗结束后将多余的炮弹连同其中两个重炮团送到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去

跟随者两门“卡尔”臼炮的攻击步伐,德军炮群开始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猛烈轰击。炮击场面固然壮观,但时间一长难免出现审美疲乏。百无聊赖之下,一部分西班牙军官甚至在堡垒中开了牌局,并且极为考究地喝起了下午茶。罗根入乡随俗地参与进来,并且爽快地输给了精于此道的西班牙将领几百帝国马克随着德军横扫西欧、入侵不列颠,他们的货币流通性也大大增强了,不仅是西班牙,据说在巴尔干和北非,帝国马克的坚挺性已经超过了英镑,至于意大利里拉就更不用提了

两个小时之后,连同“卡尔”在内的德军炮群向英军要塞倾泻了24万发炮弹,火山灰弥漫的场面又一次出现在原本相当美丽的直布罗陀,炮火似乎还击中了一座英军燃料库,以至于要塞南侧燃起的大火经久不息,但在炮击停止后才隐约见到有英军官兵出来灭火。这个时候,德军地面部队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起了真正的猛攻

隶属于德军第1和第3装甲师的百余辆三号、四号坦克以及三型突击炮,宛如一条奔腾向海的黑色河流漫过了直布罗陀与西班牙大陆之间的平坦区域。勇敢的德国装甲兵们完全无惧于来自英军要塞的猛烈火力,任凭炮弹不断落在周围并发生猛烈爆炸,每一辆坦克和装甲车都在以近乎冲刺的速度向前推进。带着刺耳的摩擦声,钢制履带飞快地转动着,气势磅礴地扬起阵阵尘土。调整战术之后,这些坦克在穿过机场跑道前依然埋头推进,而短短两千多米的距离对于跑出三四十公里时速的装甲战车而言只是几分钟的事情

眼看着山脚机库、堡垒甚至是隧道口近在眼前了,冲在最前面的一队德军坦克才停了下来,它们稍稍调整炮口便朝着各自发现的目标开火区区三四百米的距离对于双方火炮,不亚于步兵之间的刺刀格斗。白刃战很快显现出了其残酷与惨烈,原本还在喷涂火舌的英军火力点遭到近距离直射,爆裂的掩体中血肉模糊、枪炮扭曲;采用焊接技术制造的德军坦克看着威武,遭到大口径穿甲弹贯穿便会瞬间成为埋葬坦克手们的铁棺材。短短几分钟之内,被打爆的英军炮垒和遭到摧毁的德军坦克数量均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正是这令人压抑的几分钟,安装有火焰器的二号坦克和运载德军步兵的装甲车迅速越过了机场空旷地带,前者直冲到距离英军堡垒只有数十米处,一根根刺眼的火龙毫不留情地喷向依托山势构造的掩体,而许多德国步兵刚刚离开装甲车就被飞射而来的子弹甚至是大口径机关炮弹放倒,就地射击根本无助于延长他们的战争生涯,躲在坦克和装甲车后面亦可能在几秒之后沦为殉葬品,卷入这个残酷的角斗场,最明智的办法恐怕就是跟着同伴们向前冲。一旦进入对方大部分枪炮的射击死角,训练有素的德军步兵们很快利用各种爆破工具炸开英军堡垒和用钢制大门封死的隧道口,然后沿着狭窄幽暗的通道向要塞内部挺进

“进去了进去了”

来自西班牙将领的兴奋声音不免引人遐想,对于奋战在第一线的德军官兵们来说,堡垒内部的危险性并不比外面小,围绕迷宫似的隧道所展开的争夺没准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地中海的大门已经确确实实露出了缝隙,神奇的圣光从中洒出,洗礼着每一个来到这里的“朝圣者”。

对于罗根而言,值得高兴的事情还在于这是伞兵教导师第1团组建后参加的第一场战斗,跟在国防军步兵后面虽然没有多少硬仗可以打,但战场的熏陶对于刚刚离开军校的年轻军官们快速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第202章 大麦克斯战记上

英格兰与苏格兰的陆上边界,自西向东全长120多公里。随着战端的开启,数以十万计的联军官兵从英格兰一侧涌过这道边界。在东端,他们暂时止步于坚固的埃尔斯登要塞,而在西端,联军很快推进至离边境约20公里的小城邓弗里斯。

驻守邓弗里斯的,是苏格兰陆军第一支接受整编的日械部队,第22突击师。

近现代战争史上,日本军队算是一支战绩优良的常胜军,除在三四十年代败给苏俄和美国军队,他们对外用兵都取得了胜利,包括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击败腐朽的清朝军队和腐败的沙俄军队,在三十年代两度发动侵华战争,以及趁欧美国家无暇东顾的机会,迅速横扫东南亚和南太平洋,从而攀上了军事的顶峰。即便是输给苏俄军队和美国军队的战争,日军的战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士兵们训练有素、勇猛顽强的表现给对手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就连苏俄和美军将领都承认,若是在武器对等的情况下跟日本军队交战,他们也没有取胜的把握。

毫无疑问,到了1949年,三八式步枪、大正十一式机枪、八九式掷弹筒都是可以送进博物馆的老古董了,所以在菲律宾战争结束后,被迫收归本土的日本军队开始进行战术改革和装备换代,全新的七式自动步枪、引进伯格曼技术生产的八式冲锋枪和八式通用机枪得以进行列装,因裁减军队规模和武器换装而汰换下来的枪械弹药,连同数量庞大的野战炮、防空炮,无偿或低价提供给了苏格兰军队。尽管这些武器的技术含量并不比苏格兰人从英国军队那里接收的装备更高,但出于扩充军队和全面整训的考虑,苏格兰陆军分批次组建了十多万人的日械部队,并赋予其“突击师”的称号。

“该死的爱尔兰狼该死的英格兰狗”

位于邓弗里斯城外的野战堑壕中,土生土长的苏格兰士兵麦克斯马尔伯勒望着调头返航的联军轰炸机群,毫不客气地送上了一堆难听的脏话。

由于他的堂弟也叫麦克斯,而且两家人住在一条街上,为了便于区分,人们都称他“大麦克斯”。在这条蜿蜒的战壕中,还有许多和大麦克斯一样头戴圆沿钢盔、身穿墨绿色作战服、足蹬大皮靴的人,武器或抱于怀中、或置于一旁。他们有的表情坦然地闭目养神,有的口中念念有词,也有人面如死灰、眼神呆滞,茫然不知所措地坐着、侧躺或是缩在角落里。

刚刚结束的轰炸,是这些苏格兰士兵开战首日遭受的第四次空袭。最前面两次,苏格兰空军还能出动战斗机进行拦截,但在联军占据绝对优势的空中攻势面前,苏格兰空军很快败下阵来。

空袭警报刚刚停止,平日担当教官、战时被任命为督战官的日籍士官长便用蹩脚的英语嚷叫起来:“快修补阵地疏清通道要想在敌人的炸弹和炮弹面前活命,就得保护好你们的防御工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