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5(2 / 2)
这话刚说完,陆井荣再也坐不住,“啊”的一声就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惊慌失措的四处查看,显然是害怕到了极点。
论说他这等军将带兵打仗是把好手,这么多年也是军中的佼佼者才能得到晋升,谁成想这般的升迁却也不完全是喜事,竟然蕴含有这般的杀机。
那参谋似乎也觉得自己话说重了,这才是换了个语气,悠悠的开口道:
“陆统领,方才是咱们明面上看到的险处,但你别忘了,这都是建立在你违反军律和不听大帅军令上的,咱们若是规规矩矩的平乱,岂能有性命之危,那防范你我的兵马没准就成了帮助平乱的友军,都在一念之间啊”
“况且,咱们山东军上下除了黄统领、邓统领、董统领与高统领四个大帅的亲信之外,有多少坐到你如今地位的”
陆井荣这才是逐渐的安下心来,仔细一想倒也是那么回事,自己向来唯令是从,大帅怎么会为难自己。
又听参谋说道:
“不说战兵,咱们山东军驻扎在六府的分守大将除了你也就还有五个,这等的地位和荣勋,若是咱们小心谨慎的听令,是不是就保住了”
看陆井荣在沉吟着点头,参谋心道孺子可教也,遂继续说道:
“下官就把把话说明白了吧做这领兵出征的大将,功过是非就在一念之间,李布政派在下来此协助,正是考虑了路统领被那些奸滑的盐商利用这一层。”
“你我在这淮北凡事都听大帅的,逐一奏报,只要离那些盐商远点,就算尽力了没有成功平乱也不是什么大事。”
“大帅虽说严格,但却并不是那种小心眼的人,到时候只会派刑一刀与刘雄协助带兵将军,断没有惩治的道理。”
说了这么多,那参谋嗓子都有些发干,自顾自的倒了杯茶喝起来,陆井荣则是在冰火两重天趟了一遍,衣襟全湿之余也总算是放下心来。
第二天一早,山东军大将陆井荣将盐商们送的银子和细软物归原主,说那三个女子在军营受到了惊吓,送回来的时候甚至还多给了十两银子,有道是照顾不周特此赔罪。
这等的前后反差,让盐商们惊讶纳闷的时候,却也发觉无处下手。
第三百零四章:仁义懦弱,一线之隔
在高桥驻扎了大约五天左右,镇上的百姓从一开始闭门不出的惧怕状态逐渐稳定下来,看样子,这支叫做山东军的兵马完全没有寻常客军的那种兵痞风气,军纪用森严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些日是高桥镇上百姓难得的安稳时光,有山东军驻扎,除了最开始那批马贼以外还真就没什么不开眼的倭寇和强人再来骚扰,百姓们整日见到的就是在大街上来往巡逻的兵士。
山东军的兵士抽调轮换,没有人特定在一个岗位上待多久,都是隔三差五的轮流换防,即便在街上偶尔见到女眷,大家也都是立刻将目光移开,根本谈不上骚扰。
不过话说回来,这三个正兵营的军士除了抽到巡逻签,其实每天也根本没有什么闲逛的功夫,和在青州府的时候差不多,一样过着日夜操练,到点吃饭的生活。
渐渐的,林洪镇有不少百姓流民都闻风而来,一些小商小贩们也都到这边摆摊,没多久,这些商户惊奇的发现,山东军的兵士偶尔竟然也在他们手中采买物事。
这短短几天下来,山东军的名头便开始在淮北地界传扬,说这些官兵都是热心肠,从不欺压百姓,甚至在商贩中采买物品都是价钱公道。
最主要的还是山东兵付钱买账从不犹豫,根本没有拖欠不给的习惯,能保持住这一点,在商贩们的眼中,这支官军就已经是仁义之师。
林洪镇毕竟只有那么点大,人越来越多但问题也接踵而至,渐渐的一个消息在人群中流传开来,山东军要往海州开拔了。
陆井荣率领山东军三个正兵营调拨到海州接管城防,要治理海州的祸乱,还是要从这个州城开始着手。
不过这次山东军却不是孑然一身,听到即将开拔的消息,小商小贩和百姓们都说要跟着走,陆井荣一时心软开了这个头,后来居然整个镇子的人蜂拥而来,哭着喊着要一起走。
这可是一个头两个大,陆井荣身为山东军分守一方的大将,又是这次平乱的统兵将军,说出去的话还是要作数的,最后也只能点头。
山东军从高桥到海州城只有不到三十里的距离,要是按以往的行军速度不到半日就能赶到,但这次却不同,要同行的人加在一起甚至比三个营的正兵数目还要多。
除却依靠推车等大量的运输工具来帮百姓们拖家带口之外,陆井荣不得不征调了大批的骡马运送货物。
然而问题来了,这么一大批“钱财”大摇大摆的从境上经过,即便打着山东军大旗,那些所谓的倭寇和强人怕也少不得要打主意。
陆井荣看着拖家带口,几乎搬空了大半个高桥的队伍,心中很是焦急,这短短的三十里地怕不会那么顺利就能过去。
这个队伍再没有往日山东军行军时的秩序森严,一路上都是喧喧闹闹,宛如会移动的集市一般,其中大部分都是小商小贩和贫民百姓,大约半天的功夫也才走了十里不到。
“将军,后面又有百姓走不动了,还休息吗”
正在行军,忽然一名哨官小跑着过来说出这么一句话。
半个时辰前不才刚歇过吗,这么个行军方法下去就是三天也到不了海州城,陆井荣正要狠心下令继续行军,忽然听到后方传来一阵哭喊声。
“怎么回事,这是怎么回事”
一队的山东兵走过去,问清楚情况后,原来是几个混进来的地痞偷了一家商户的米面,被抓住后几个地痞反而暴起出手,仗着人多将那个商户打的鼻青脸肿,最后把剩下的米面都散了分给百姓。
一共是九个人,平日都是有名的无赖。
但这些无赖却也有规矩,打家劫舍都用名号去外地行事,根本不在自家门口吃草,在高桥装的像模像样,所以镇上居民对于他们的印象还比较不错,都以为是穷困人家的老实子弟。
看着山东军把人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