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扫明 > 分节阅读 190

分节阅读 190(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到这话,周围的人有一个忍不住,出列说道:

“吴总兵,原来那山东地总兵是刘泽清那个鼠辈,换了一个叫做王争,没成想还是个胆小如鼠的货色。”

宁远总兵吴三桂,当年他的父亲吴襄为辽东总兵,和女真人搏战的时候陷落敌阵,眼看着就要为国捐躯,可吴三桂率几百名亲卫家丁冲入战阵死斗,在上万女真人的包围中硬生生将吴襄救了出来。

此战之后,吴三桂一战成名,号称是“勇冠三军”,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年纪轻轻就被提拔成了宁远总兵这般高位。

只不过这个名头眼下被山东近期出现的一个无名小卒抢了去,不就是趁着鞑虏不备而偷袭兴京吗,吴三桂觉得王争是错失良机,要是换成自己,一定能做得更好

大同总兵王朴的话得到了密云总兵唐通、山海关总兵马科等人的附和,松山堡的垛口上顿时响起一阵嗤笑声。

大同总兵王朴,除了前些年在东虏入寇的战斗中率优势兵力阻截清军蒙八旗,击斩数百首级之外,也就再没什么功勋。

说起来,他这个总兵都是来路不正,王家在大同势力错综复杂,花银子买了这个总兵。

历史上,朝廷下诏让山东兵马随军出辽,但时任总兵的刘泽清畏惧不敢,反而率部南下驻守,推脱说是肚痛不能去。

听到王朴这么说,吴三桂讪讪笑了笑并没有多说什么,但却也没有出声反驳,实际上,包括洪承畴在内的几名总兵根本没人觉得王朴说的不对。

山东军,这个名头近几年听的不少。

什么赫图阿拉大捷,什么在山东等地所向披靡,屡破闯军云云,不过在这些辽东边镇军阀的眼中,不过是毛毛雨一般的功勋罢了,不少人都觉得,换了他们谁都不是难事。

洪承畴轻轻的嗯了一声,回身看向城内,说道:

“不必再等了,山东军应该不会来,传令三军,打造器械,择日誓师”

几名总兵立即抱拳,低头喝道:

“谨遵总督大人军令”

大约就在几日之后,松山城外来了第一批清军,大约有四五万人。

他们远远的停在了数里之外,隐约有号角声和马蹄声传来,像是有兵马在调动,不过清军似乎知道明军势大,并没有急着进攻,反倒是在多尔衮的指挥下抢占乳峰山东侧,扎下营盘。

消息传到松山堡内,洪承畴立即想通清军意图,刚刚入夜,明军从松山堡内兵出数路,挥军抢占乳峰山西侧。

紧跟着,洪承畴分派副将驻守东西石门,环松山城结步兵大营七座,营外掘长壕,树木栅护卫,骑兵则驻于松山东、西、北三面,防御甚严。

八月初二,困守锦州城内的祖大寿听到援军到来,立即率部配合杀出城外,于此同时,洪承畴下令明军猛攻清军正白旗驻守的西石门。

两方战事一触即发,祖大寿困顿许久,兵无战心,很快就被多尔衮设在锦州城外的清军击溃,败退回城。

松山堡外,宣府镇总兵杨国柱身先士卒,率宣镇兵马冲在最前,伤亡惨重,但他本人也身中数箭,当场战死。

刚刚作战明军就有一名边镇总兵战死,清军士气大振,乘势向进攻的明军发起反击,洪承畴审时度势,立即下令,以山西总兵李辅明代领宣镇兵马,而明军新到士气正锐,清军逐渐败退下来。

于此同时,被击退回城的祖大寿再次率部突围,但很快又被城外清军击溃回城。

松山堡外的清军大营内,数名高大将领站在帐内,多尔衮穿着正白旗的铁甲,不断来回踱步。

忽然,一名旗丁匆匆跑回来,跪地说道:

“睿亲王,锦州城外哈达来报,祖大寿再次率明军出城突围,虽然被我军击退,但旗丁伤亡惨重,蒙八旗、朝鲜兵似有变动,不愿出战。”

多尔衮还没来得及说出什么,又一名旗丁跑来,喊道:

“启禀睿亲王,松山城内明军正猛攻西石门,我军人数不足,难以抵挡,请求撤兵”

闻言,多尔衮锐利的眼光扫过去,厉声道:

“传令杜尔哈,让他死守西石门,要是一个明军打了过来,本王唯他是问”

“遵令”

“不好了睿亲王,祖大寿一日内竟然接连五次率明军突围城外蒙三旗已经溃散,朝鲜兵人心惶惶不敢上前,哈达不得已率部后撤三里继续围困”

多尔衮更加急的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可笑的是,明军忽然举重兵来援,似乎下了决心要与自己决战,眼下他倒好像成了被围困的人,在松山和锦州之间腹背受敌,到处败退。

一旦祖大寿突破锦州外围,西石门也就立刻变得岌岌可危,自己率领的这部清军极有可能被两支明军合围包了饺子。

在这种危急关头,多尔衮也没了什么顾虑,思虑再三,决定向皇太极求援。

没多久,松山堡外的清军大帐精骑四出,举着急报朝盛京方向飞奔而去。

第三百五十章:督师 巡抚 战守

盛京外城,几名自前线松山城外一路而来的骑兵狂奔入城,进到汗王宫之中,什么都没管,直接就是噗通跪倒在大殿之上。

气喘吁吁的喊道:

“皇上,前线急报,明人洪承畴率马步十三万余在松山集结,锦州祖大寿一日之内五次突围,睿亲王久攻不下,请求援军”

这旗丁话音刚落,紧跟着从外面又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另外的一个清兵跑进来,跪在先前那旗丁身侧。

“报,明人势重,睿亲王损伤惨重,请求援军”

尽管皇太极此时已然称帝,但这大殿却依旧称为汗王宫,为的就是彰显女真先祖努尔哈赤建立的不世功勋,听到这个消息,殿上的诸贝勒王公大臣都是面面相抵。

首座之上的皇太极虽然面露疲惫,脸上略有苍白的神色,但总体来说依然是人高马大,威严毕露,听到连续几个急报,顿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