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2 / 2)

重生狂飙时代 哲士 6416 字 2019-04-19

宋君去了云阳,只能自个儿顶着,不得已把蒋大刚和姚书藴给拎出来加担子。

蒋大刚这段时间随着两个管理理论的讨论,每天孜孜不倦的跟着学习,又央求宋君给了他港大的ba课程,多少有点具有新世纪外资企业合拍的思维想法了。

正好可以让他来练练手,趁着现在新世纪还未壮大的时候。

这人一直在军防科大的行政系统里面,人脉关系不可小觑,是未来合作的一根重要纽带,前段时间默默无闻只是由于管理文化和思维的不同而已。

现在可以初步接受工作,自然要让其发挥价值。

于是陈咨让他和姚书藴、何从初有什么问题三个先商量个子午卯出来再和自己汇报,顺便让何教授的思维也转变成企业领导的思维。

想出了这个甩手掌柜的办法,陈咨又去了汽车研究所。

路上收到李坤的两个消息,第一个是上次和王磊的华太精密的投资已经达成。

对方的技术人员、攻关和管理人员确实是参考国外成熟公司的架构组建,而且企业定位和经营思维清晰,算是一个较好的投资项目。

不过目前还未获取到控股权,只能够以后再操作。

另一个消息让陈咨又感觉一阵不舒服。

却是朱城摩托车厂的收购中,耀华昊又插手了,他们联合了南方航空机械搞的事,本来也没啥

关键是别人是来参加和我公司的最后并购谈判的,你们中途截胡也就算了,毕竟如果是你真看好,只能算是正常的商业手段。

偏偏耀华昊的几个家伙高调在他们圈子里宣称要让这家刚刚开的外资摩托车厂好看,要打败趾高气昂的外资代表云云。

这个趾高气昂的外资代表,自然指的就是陈咨了无疑。

本来宋君和陈咨的目的是要把朱城摩托车厂也收购下来的,确是国内目前只有两相当完善的摩托车配件集中地。

第一个就是川省重城,这时候还不是直辖市,这里有嘉陵和建设两家目前国内摩托车的头两位,形成了完善的配件群聚效应。

另一个就是羊城,这里是国内最先开放和商业氛围最浓的城市,有五羊本田等等合资车厂。

除了这两个还有几个小的配件集中地,一个是直江省的钱江,这里有著名的钱江摩托,还有天津市的天津本田。

还有就是朱城这里,这里有个南方摩托,也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配件集中地。

东方摩托开始的规划目标是整车放在朱城生产,发动机放在技术够得上的云阳长江机械厂生产。

却没想到最后朱城厂咬定自己的条件不变,原来是有耀华昊这个给兜底的底气。

话说这次超远物贸的招标,耀华昊最后是和另外一家集团公司联合才中标的,由本来的独家变成的联合,再加上他们自以为陈咨给予的巨大尊严羞辱,自然是对其恨之入骨,现在是恨不得每天扫描陈咨的动向。

所谓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哼只要你们不玩些上不了台面的玩意儿,商场上对垒谁又怕了谁”陈咨冷冷一笑,并不在意。

耀华昊三个家伙肯定也是看出了朱城厂的地利,又有摩托车生产的准生证,方向是陈咨这个现在业界公认的有前瞻眼光的家伙选的。

既然知道了,没可能不分一杯羹,这会儿觉得截了陈咨的胡,顺便还抢到陈咨看好的锅里食,自然得意非凡。

陈咨倒是很想看看,耀华昊要如何运作好朱城摩托车厂这个本来是做农用偏三轮产品的小厂家,来和自己竞争。

这个消息对他并没有多少影响,只是对耀华昊多加了点备注,自个儿干嘛干嘛。

发动机缸体的负载实验结果良好,接下来是加载活塞、曲轴、传动机构、离合器等等。

由于搞到了嘉陵和建设的这些主要的配件或者材料厂商,在针对性的找相关的材料配方就容易了许多。

所以总体来说发动机的进度是飞快,按尤乐梓的估计,最终形成实验室的产品,大概就在半个月内。

倒是整车那边小麻烦不断,车型和车架倒是好确定,圈定了街车、旅行车太子车,踏板车的模样后,自己找材料加工就好了。

问题出在采购件上面,为了以后形成完善的供应商机制。

从实验室开始,东方摩托就在朱城的整个摩托车配件厂家中找寻合格的供应商。

可惜结果很感人,几个相对关键的配件,譬如减震器、轮毂、刹车片、火花塞、化油器等等,基本上达标的就没几件。

让姚书和夏博涵嘴上都冒泡了。

第二百三十四章 原型车试车

第二百三十四章原型车试车

心无旁骛的时候时间是过的飞快的。

当原长江动力机械厂改名的东方长江动力机械厂完成第一步合股改制的时候,梦省省城的汽车研究所,开始了历史性的摩托车07版整车实验。

之所以说是07版是因为其实发动机还有部分主要配件并没有完全给复制出来,用的是原厂产品,而且油箱就直接拿的市面上的,各种挡板都没有,座位就是一块铁板绑了点海绵。

总之这车看起来就像是手工打造一个架子。

不过看起来简陋,有些的安装还各种的不到位,但是各种机械的衔接都经过了研究所的科研员和师生们的计算。

梦大的大操场上,除了研究所兼职的所有师生来了,还有很多看热闹的师生都围了过来,搞得人山人海的。

试驾的是一位姓曹的技工,原来是位技术不错的钳工,在梦大附近开摩托车修理店,这段时间由于研究所多有在他这采买配件,听说在研究全新型号的摩托车,心痒痒的死活要加入。

研究所里还真缺少这种历年熟练的装配工,再加上其钳工技术不错,就被尤乐梓正式签了。

尤乐梓、邵在田和张云航三个围着车又仔仔细细的检查了一圈,发现没有任何错漏,才对他说道:“曹工,先点火试试,点着火了等个几分钟,过会儿再试试实际开动”

“好咧早就等着了。“

曹工早就等的急上眼了,只是碍于这些专家教授的,这会儿好不容易得到了许可,双手抓着车把头,右脚用力一蹬,发动机就”嘟嘟嘟“的就顺利的点着火发动了,后头冒出一股摩托车特有未完全燃烧的青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