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2 / 2)

重生狂飙时代 哲士 6410 字 2019-04-19

陈咨、胡可虎和张、邵两位教授一路风尘仆仆抵达云阳的时候,东方长江动力机械厂已近完成了初步的改制。

这边由于外资企业垫付了一个月的薪水让职工们解了燃眉之急,但是燃眉之急解决不了生活的困难。

所以姚治中喊出了“早改制、早上班、早拿工资、早奔小康”的口号,获得了大部分职工们的欢迎。

当然也得益于省政府和市政府的支持,省商务厅的王升干厅长也干脆一起过来坐镇办公,很多的和市政府的来往交涉都被简化了下来。

当然也不是没有二流子职工打着“不给资本主义打工”的口号想闹个罢工,争取点利益,不过很可惜,被直接坚决的镇压,估计这辈子的国家职工经历也就止于派遣公司的员工了。

四人抵达的时候,宋君和谢宜华正带领一群技工在核定技术人员评级。

这却是陈咨不多的强制要求的继承国企的传统。

陈咨一直觉得八级工或者九级工制度,是一个企业技工群体不可替代的重要部分。

而长江动力机械厂,原来作为军方的航空企业,对这点也一直保留这不错的传统,倒是让技术人员们都感觉特别的安心。

不过他们的技术级数和未来东方这边有点不一样,所以所有的人都必须重新考核核定等级。

当然长江厂的五个七级工和两个八级工国宝不在此列,他们都直接进入了技术委员会,充当了考官。

陈咨得知长江厂居然还有两个八级工,顿时喜心倒翻,想不到这样一家破产的军工厂,居然会有两个国宝级的技工专家底蕴,不过想想它们是军用航空发动机体系,也就释然了。

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加工,绝对是这个星球上要求工艺最高的一种设备,被誉为工业之花,有高级技工专家的保障才是正常。

前世往网上一直争论国家到底有没有九级工的存在,具体有没有陈咨真不知道,但是他知道八级工至少目前他知道的顶级技工专家就好了。

不过谢宜华很扫兴的告知陈咨一个消息,两个八级工的工作关系并没有转给东方长江动力机械厂,而是保留在了重组后的长江航空动力厂里。

谢宜华见识了两人的手段后,请别人过来坐镇,恰好长江航空动力基本上没单,而高级技工必须不间断的接触设备,否则技术是会退步的。

但是偏偏这两个八级工是一部分正在服役的军用设备的最终保障,没法调动去别的单位,只能蹲守长江航空动力。

最终被谢宜华以顾问专家返聘回东方长江动力机械,算是两全其美。

陈咨和胡可虎并张、邵两位教授,认认真真和两个八级宗师和五个七级大工握手认识。

这是未来东方机械集团的最强底牌之一,看到他们几人,陈咨已经打算好了直接在自己的集团公司里设立技工专业学校的希望。

刚刚好这些大工都在,陈咨介绍大家认识了后,直接让去了厂部办公室开会。

长江厂占地颇大,占地足足有1500亩,主要是这里的地不值钱。

厂房去年才建成,虽然多是一两层的水泥平房,但是胜在结实。

就厂部是一栋四层的楼房,找了会议室,陈咨直接开始说事。

现在这里的人都是他公司的,没有啥好遮掩的,除了七个大工外还有姚治中和一个叫姜明和的,他是谢宜华留用的原工程技术部的工程负责人。

由张远航教授把发动机加工的问题一说,就询问原长江系的技术人员。

看到谢宜华看过来,姜明和连忙脸红的道:“我们以前加工的航空动机的进度倒是比这个高的多,但是长江750摩托车的发动机,说实在话那产品太老了,也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

陈咨闻言直接道:“车间能用吗能用直接麻烦各位试试,我们的确认需不需要去对外寻求技术支持”

感谢“冷水洗头会变傻”的打赏,谢谢

第二百三十六章 工艺难题

第二百三十六章工艺难题

大老板发话,所有人没有一个不支持的,特别是陈咨小小年纪,没说几句话就直接让大家动手做,给所有人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

那就是这外资的老板完全不像国内的领导,丁点小事要叽叽歪歪半天,而是地地道道的行动派。

陈咨的帕杰罗里有全套的图纸还有三台发动机的配件。

七个大工都有大群徒弟,招呼一声,车间里立马就动了起来。

陈咨让宋君和谢宜华姚治中他们这几个去处理事情,自个儿和胡可虎两教授就蹲在了车间开始看各个大工们的表演。

不过陈咨首先就不满意车间的卫生和次序,打算稍后让姚治中他们引进iso9000的质量标准和日本的著名的5s现场管理法。

国家92年才引入9000标准,现在基本没几个人知道,日本的现场5s管理法还要晚几年,这都是能够大幅提高工厂管理的好制度。

而日本启源现在实力不错,想来找一个这样的专家不用太难。

几个大工先拿着图纸就在车间的会议室里讨论上了,有张远航和邵在田在,各种问题都难不倒他们,不一会儿就给解释了清楚明白。

两位颇有名声的教授的理论知识在国内来说都是各自领域顶尖的,只是他们对工艺细节不是那么清楚而已,陈咨拉着他们过来,还有一个隐含的意思就是让他们的理论结合技工们的工艺,看看能不能产生化学反应。

所幸两个干这行的教授,显然经常下这样的车间,看起来很是熟悉。

于是陈咨和胡可虎两个成了看客。

首先就是那位邱定山的七级木工,带着自己的徒弟们立马拉开了架势动起了家伙,他们开始制作木模。

又有大工领着邵在田去看材料。

然后就是翻砂工开始配砂子,等模具做出来了后,就用模具在型砂里面按模具制作出模型空腔。

稍后就把铸铁水浇在这个型砂模具弄出来的空腔里,冷却后就得到了原来木模一样的器具,这就是整个铸造过程。

这套流程就是著名的“砂型铸造”,方法虽然老土,但是却一直是发动机缸体加工必不可少的一道流程。

当然后来的很多全铝制发动机的工艺有点点变化,譬如重力铸造和金属膜铸造等等。

但是大体的流程还是差不多的。

这工艺其实挺有意思的,两人一直津津有味的看着各个大工熟练的摆弄各种器具,实际上七八级大工直接动手的时间不多,多是在旁边指导着做,关键的时候动动手看看标准和火候。

直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