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89(2 / 2)

重生狂飙时代 哲士 6261 字 2019-04-19

“那也是10亿,10亿是多少钱呐我要盖多少房子100间是500万,1000间是5000万,2000间才一亿,20000间才10亿,我们建筑队一次最多盖个五六间,还要半年,每年也就十几二十间,这得多久”

陈知远彻底给自己算懵圈了,反正这辈子好似盖不过来。

陈咨知道这是受刺激了,连忙把他们拉上车打算送回家去醒醒脑,顺便接了堂兄陈俊才和表姐廖卫红。

这时候需要熟悉亲近的人才最能够让他们清醒,无疑堂哥和表姐都是合适的。

话说堂哥和表姐由于一起做事久了,慢慢的擦出了火花,打算年底就结婚了。

堂哥陈俊才是一开始就来省城的,后来表姐廖卫红才过来。

现在堂哥是真好吃快餐梦省的运营经理,表姐也成了一位店长。

有了表姐他们的陪护,陈咨才算抽出身来。

现在事情多的有点忙乎不过来,要不是别人算计到了头上不得不处理,他是宁愿未来成年后才打算和父母交代的。

堂哥和表姐和陈爸、陈妈的沟通中,总算补齐了陈咨事业版图的一部分,让两人对陈咨的事业总算有了初步的映象。

但是,陈爸还是打算去东方厂看看,按他的分析,别人这么处心积虑的算计到自己头上,肯定目标盯紧的是东方摩托车公司的可能最大,毕竟那是他所知道的陈咨最大的资产,也是肉最多的资产。

陈咨暂时没时间去,只能让表姐陪着去一趟东方摩托云阳的长江厂。

为了避免陈爸以后再上这样的当,陈咨联系了自己的律师林之瞳过来一起过去。

现在林之瞳也不是一个人了,随着陈咨事务的增多,又给陈咨在国内找了一个资深律师来一起打理陈咨的法律事务。

第三百七十八章 打劫蓝旗亚补全汽车技术

第三百七十八章打劫蓝旗亚补全汽车技术

而这次他给陈咨做的股份隐藏,最后还是需要陈咨和陈爸的同时签字才能够生效,以林之瞳律师的身份来说话,比陈咨自己和老爸说来的更加的真实。

送了老爸他们去云阳,陈咨算是松了口气。

这两天事情变化很快,首先是候宣黎已经来报道了,算是让陈咨有了个帮手,至少以后琐屑的事情不需要陈咨自己出手了。

只不过这半个月,他大概也就能够跟着看看。

龚褒霖来电话,和海城的合作基本上落定,同样获得了三免五减半的优惠政策。{三年免税,五年减半的意思}

海城的协商一落定,就是紧张的基建阶段,陆金田的关系网络不是盖的,找到的建筑企业都是技术和管理非常严格的公司,总包分包各有规定。

其实这项目基建出问题的可能很小,因为从厂房到生产线的规划,都是nec给提供技术标准和设计,这是属于采购合同里面的内容。

而国内的单位往往善于对自己人弄虚作假,对外国人死板的要求反而能够认真的做到。

都是钢结构的厂房,陈咨把汽车厂的施工同样委托给了他们,又联系了海豚技术服务公司,让他们给掌控技术和设计。

龚褒霖忙完了海城谈判又重返京城和京城二机和京城机电研究所谈判合作研究三轴四轴数控系统的项目事宜。

五轴的机床陈咨打算稍后自己研究,毕竟未来智慧研究所欠缺的其实是基础,五轴的研发这边有了波路斯塔特这个团队,有了基础后基本上是不会有问题的。

门采夫同样给来了消息,他那边的谈判同样没怎么费力,启源在南欧本来就有公司,他先让南欧的负责人汤米盖尔直接和蓝旗亚接触。

获得蓝旗亚的回应后,从捷克的东捷集团调集了一个技术团队加上夏博涵等人,没怎么花力气就从那里买下了蓝旗亚wrc六次冠军detategrae车型的前置四驱系统,和beta车型改进来的4{直列四缸}16、18、20发动机技术,附带机械涡轮增压技术,还给了一个赠品,曾经第一次为蓝旗亚带来wrc冠军的fuvia车型的13升v4发动机技术{60年代的}。

总价还不到1500万美元。

当然买下他们的自动变速箱基础专利花费的更多些,共800万美元,附带一个3at变速箱的技术,合计花费了2300万美元。

只能说这时候的蓝旗亚太悲催,它本来是被意大利的菲亚特1969年就收购了的。

但是作为意大利政府首脑的默认官车豪华品牌,它是意大利不折不扣的顶级豪门,事实上蓝旗亚的车总是有各种令人难以忍受的缺陷,但偏偏又有一种极致的吸引力。

导致它成为欧洲让人又爱又恨的豪华品牌,它被收购的时候只是财务困难,更多的是菲亚特补充超豪华品牌的战略,而他在豪华车领域的品牌影响力,是菲亚特拍马也赶不上的。

由此导致的就是它很有底气的在加入菲亚特后拥有独特的听调不听宣的权利,也就是说他即使被收购,还是独立运营。

但是,这家伙偏偏一直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它能够一直活跃在世界车坛,特别还是活在超豪华品牌领域,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由此大家也可以推测能够掩盖他的各种缺陷的极致魅力、吸引力到底有多大,以至于那么多人还愿意忍受他的缺点。

话说,夜路走多了总会碰到鬼,这家伙或许被客户们每次接受他们有明显缺陷的产品养的心态傲娇了,在加入菲亚特集团后的1972年推出的beta车型,最终给它自己捅了没法挽回的大篓子。

beta车型事实上很好,它的注重驾驶感受也一直是蓝旗亚的强项,而选择余地也非常大,4的发动机从13、14、16、175、一直到20共计5种排量,而到了1982又加入了一款20直列四缸机械增压汽油发动机。

这看起来应该是一款大爆的车型,事实上也是,初期的beta确实是没啥毛病,以至于蓝旗亚的粉丝们甚至都有点不习惯蓝旗亚的无残缺的完美。

这导致以往喜欢蓝旗亚而又无法忍受它缺陷的那些人觉得蓝旗亚终于不负期望改邪归正了,于是纷纷解囊购买。

车型上市就取得了非常亮眼的销售成绩。

可惜,在最初的火爆后,蓝旗亚再次暴露了他的魔鬼本性。

这次车的毛病不出在别的地方,既不是仪表盘位置奇葩,也不会是油门、刹车等位置不正常。

而是出在看起来没啥作用,实际上大家都关注的面子上。

beta车型的皮太薄,也就是问题出在车身的钢板上,据资料记载,beta所有车型的车身钢板厚度都史无前例的薄。

连大一点的风都可以把其车身吹变形,虽然不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