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13(2 / 2)
而副标题他则道出了自己的忧虑:第一次颁奖,获奖人数多达七十余人,鲁奖发得是否过滥
孟曦东写完这个长达5千余字的大稿子,送给总编审核之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他抓起电话来给肖飞打了个电话。
他要把这个消息告诉肖飞。
第一时间拿到评奖结果的,还有京城晚报。
记者雷声也是煞费苦心,终于将完整的鲁奖获奖名单给拿到了手。
当然,这个结果后续会不会有变化,那谁也说不准,在官方发布消息之前,一切都是未定的。
但是,即使如此。雷声觉得单是将这结果以内幕人士爆料的形式发出来,再分析一下获奖名单,就是一篇好新闻了。
雷声将自己的报道重点放在了散文奖上面去。
这个奖项上有两个看点,那是相当之棒的。
第一个点。鲁奖荣誉奖的颁发,像冰心老人、季羡林大师竟然都是获奖者,冰心还好说。大家都知道她是散文大家,以散文著称。但季羡林可是位大学问家,他的散文竟然这么厉害嘛
想必。度这么是喜欢看的。
雷声是打算挖掘一下6名获得鲁奖散文荣誉奖的作家的故事讲一下。
然后呢,他的目光也是看到了肖飞在获奖名单上的排名位置上去,21岁的肖飞两年连续斩获两项文学大奖。
尤其是鲁迅文学奖,这可是文学至高奖啊,21岁的小年轻,竟然已经在国内文坛登顶了
这在崇拜神童,崇拜天才的国内,消息出来,估计又是舆论大哗了吧
肖飞的知名度估计会翻着跟头的再上升一个高度。
对肖飞获奖这件事,该如何表态呢
雷声觉得,京城晚报该为之欢呼,肖飞的出现,预示着一个世界级的文学作家已经在冉冉升起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京城的媒体获得这一消息的人不在少数。
于是,正月初九这天,京城多达四家报纸爆出了鲁迅文学奖奖项已经全部评出的消息。
这四家报纸是:华夏青年报、京城晚报、京华新报、京城青年报。
整个的京城轰动了。
这四家报纸的报道虽然角度不同,但是,肖飞都是他们报道的一个重点和核心。
他们都在强调一个问题:肖飞在弱冠之年已经登顶了国内文坛
而他获得的还仅仅只是散文奖项。
肖飞写散文时间不长,篇幅很小,也只有区区一百多篇小文的样子,竟然连夺了两项文学大奖。
这不可谓不是一个奇迹。
但大家都没忘了,为肖飞在国内赢得巨大声誉的是他的小说创作。他已经在短短一年多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出版了多部重要的长篇小说。
假以时日,他在小说这一领域估计会获得更多的奖项。
华夏青年报记者孟曦东在其报道里说到的肖飞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的几率这一问题就得到了很多人的热烈讨论。
而京城四家媒体率先发出鲁奖的评奖结果之后,很快就被全国各地的报纸所关注,他们的文章被广泛转载。
这个国家的民众顿时就被吸引到了鲁奖上去,同时,肖飞也获得了最多的评论和关注。
一时间,肖飞再次大热。
很多人都在讨论,肖飞应不应该获得鲁奖这一问题。
第533章韩涵的焦虑
这个寒假,对于韩涵来说,痛并快乐着。
自他获得首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之后,他就被翰墨文化公司签到了旗下,翰墨公司向他约了一部长篇。
甚至,该公司为他定了写作的方向和内容:青春文学,就写写他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写写苦逼的少年对于中国教育的认知,表现一下青春期的迷茫和烦躁、快乐与忧伤。
翰墨还给了他一个很有意味的书名:三重门。
这书名是什么意思呢
据翰墨公司总经理刘泽来向他解释,三重门暗指的是一个孩子经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门槛,最后才能鱼跃龙门,进入大学阶段。
这解释很有味道的样子。
领完新概念奖,韩涵的心就如野马奔腾,再也收不回来了。
翰墨公司为他打开了另一扇可能的门:只要用心去写作,不用去苦逼的读书考大学,同样可以出人头地。
年方十五岁的韩涵心动了。
他回到家,就对父亲说,自己要立刻投入到跟翰墨签约的长篇小说的写作当中去。
韩涵跟翰墨公司签约,其父亲自然是知道的,韩涵还未成年,他要想签约,还必须由监护人同意才能行。
韩父之所以同意儿子签下这协议,也是迫于无奈。
儿子顽劣,对学习并不太上心,将来就是考个不入流的大学,到社会上打拼之后也会很艰辛。
现在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翰墨公司也是比较可靠的一家公司。那就不妨让儿子试一试好了。
现在,儿子说要马上开始写。他也表示了坚决的支持。
不仅如此,韩父还给儿子出谋划策。提了不少的建议,做了详细的指导。
韩父认为,儿子的才情是有的,文字功底也完全达标了。
现在写长篇的唯一一个阻碍就是,儿子可能对长篇的驾驭能力还不够。
幸运的是,翰墨公司还赠送了儿子一本名为长篇创作指南的小册子,韩父看了之后觉得写得很好,就交代韩涵认真学习一下。
而韩涵看了此书之后,也是大受启发。
在经过一番前期的资料收集、整理。小说大纲的撰写之后,韩涵于1997年的12月正式投入三重门的写作中去。
他激情四溢,情绪饱满。
他是上课在课堂上写,下课在家里写。
写到或自己认为得意之处,还喜欢念给自己的父亲或同学听一听。
自然,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很快都知道了,韩涵在写一部长篇小说,而且小说写得还不坏的样子。
毕竟,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很轰动的比赛。韩涵能夺得大赛一等奖,这也是被学校视作一项荣耀的。
如果说,此前的韩涵籍籍无名的话,现在。他也变成了校内的一个名人。
他的老师找韩涵谈话,希望他能暂时先把写作放一放,毕竟。他这个年龄段,马上就要面对中考了。如果不好好学习,考不上重点高中的话。那将来想上好大学很难的。
韩涵对此自然是听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