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1(2 / 2)
曹昂恨声道:“此皆董公仁、郗鸿豫等撺掇也,若荀令君在,定不使大人陷此不忠不义之地”转过头来望着是勋:“吾知姑婿亦违本心,不得不然,然致主不义,岂可谓忠者乎”
是勋撇一撇嘴:“世子何得云某有违本心魏以代汉,大势所逼,非人力所可强也。既合天意。胡谓不义吾奉命行此。胡谓不忠”
曹昂根本没料到“魏以代汉”这四个字竟然出自是勋之口,感觉中是勋原本高大纯粹的形象瞬间就倾塌了,忍不住再次质问道:“姑婿慎言何谓天意天命在汉,岂有他属耶”
是勋冷笑道:“天命曾在于周,而今周何在耶天命曾在于汉,然其永在汉耶陈涉云:王侯将相,其有种乎而其天子亦安得有种桓灵以来,中原分崩、朝纲凌替。即天不厌汉,而民已厌汉矣”
曹昂一捂双耳:“吾不愿闻此不臣之语昔高皇帝灭暴兴汉、光武帝重安炎刘,其功盖天覆壤,岂吾父所能拟者乎曹氏何德,敢言代汉”
是勋忍不住就从鼻子里“哼”了一声:“岂祖宗有德,子孙而可永继者耶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刘氏之有天下,非止五世,其德早衰矣。衰德不可奉社稷。不可安百姓,曹氏不出。耐苍生何”
曹昂还要反驳:“桓灵固失德也,然今天子聪敏,必能绍继先统,重安天下”
是勋冷笑道:“安天下者,魏公耶抑天子耶聪敏之人,未必盛德,前若非天子讽耿纪、韦晃作乱,致荀文若殉,魏公又安敢起取代之心”刘协有个屁德这事儿本来就是他自己惹祸上身“世子为乱党所拘,为天子所释,故乃德之乎若无勋挟天子,天子安得有诏卿之叔侄,或并戮也”
你是因为当日刘协召你们进殿,把你们从乱党手中拯救出来,所以才感念他的恩德吧可是我老实告诉你,那并非天子的本意,那都是我逼他这么做的你根本就不该感激他,反而应当仇视他才对
曹昂厉声道:“天子恨曹,为吾父子有所不敬也臣而安可仇其君乎”
是勋也朝他瞪眼:“孟子云: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曹昂怒道:“此不忠妄语,本不当刻于石经,传诸天下君臣之道,世之大伦,未闻以子害父,亦未闻以臣犯君者也。大伦若倾,社稷存而若覆,百姓生而若死,人之与禽兽何异耶”
是勋是彻底没话说了,眼前这小子完全就是读书读死了脑筋,怎么曹家班里竟然出现了这么一个活宝他也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尽量把自己的语气和缓下来,提醒曹昂:“魏公功高权重,非久居人臣之位者。譬如逆水行舟,不进必退”
曹昂打断是勋的话:“伊尹放君,而终还之;周公辅政,不废成王;霍光立朝,曾无二意。吾愿大人为伊周也,为霍光也,不欲其为王莽也。若天子无德,乃可废之,更之他藩,如霍光之逐昌邑,然汉祚终不可倾覆也。”
是勋心说你想得还真简单“霍光固得全寿,霍氏终于殄灭,世子独不畏乎”你想曹氏将来跟霍氏一样,要被满门抄斩吗
曹昂一甩袖子:“霍禹谋逆,乃为族诛,岂孝宣皇帝之本愿耶吾不为霍禹也,曹氏必可得安矣。”
是勋心说别扯了,你要多么小清新才会说出这种浑话来“霍光既殁,孝宣皇帝即收霍氏权柄,即其无罪,亦终败亡。霍禹之跋扈妄为,为速其事耳,非忠耿所可免者也。”以当年霍氏那么大的权柄,你以为霍禹只要老实忠诚,就一定能够维持下去吗相权和皇权之间,迟早还是要展开血淋淋的较量,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呀
曹昂知道自己根本说不过是勋,干脆直接表态:“若大人不讳,吾即归政天子,退居藩国,曹氏自然无事曹氏若篡,史笔煌煌,必遗臭万年,吾宁死,亦不为此不忠不义之事也”干脆别过脸去,不再去瞧是勋。
“既然如此,”是勋缓缓地站起身来,朝曹昂浅浅一揖,“臣便告退。臣之所为,魏公之命,世子亦不可废也。若有不怿,可禀魏公。”我做的事儿都是曹操的授命,不可能因为你的想法而断然改变,除非你先去说服了曹操,让他下令,这事儿才可能终止。
等出得堂来,是勋抬头一望,高天薄云,阳光刺眼他不禁就想啊,不料今日竟然得见这般痴愚儿郎,真是瞎了我的氪金狗眼
曹昂的脾气、禀性跟曹操截然不同,曹操那是一代枭雄,奸狡狠辣,曹昂却是人见人爱的乖宝宝,若以前人相比,曹操就是大流氓刘邦,曹昂却似惠帝刘盈。本来是勋觉得这也不错啊,在自己的帮助下,曹操可以生年即篡,建立魏朝,然后说不定还能多镇个十年八年的,等他挂了,天下也彻底太平了,曹昂承继帝位,正好无为而治。
所谓“祖有功而宗有德”,开创者必然需要有大才能、大魄力,继承者却以平庸谦逊为上,真要过于精明,反倒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惹出无穷祸事来比方说那位千古第一狂想家隋炀帝
是勋的理想,是创建一套在本时代足够完善的官僚体系出来,用以保证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政事平稳、朝局安定。对照前事,那就是西汉了,汉自高祖肇基,其后惠、文、景三朝皆用黄老,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但即便在面对全盛时期的匈奴帝国的时候,亦足有守御之力,由此才创生出武帝的奋发,并及于昭宣的辉煌。
毋庸讳言,严密的政治制度、完善且可自主运行的官僚体制,是与强势的君权不相容的,而一个精明而勤政的君主,将会轻易地破坏甚至摧毁仍在架构中的官僚体系,或可辉煌一时,却会对后世带来难以弥补的恶果武帝晚年兵尽财竭、百姓困穷,就是最好的例证。
当然啦,这年月不可能彻底废除君主制,甚至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虚君政治,那样必然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造成地方势力坐大,国家分崩离析。所以是勋希望能够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一位品德高尚,能力平庸,谦逊而兼听的二代君主,就是最好的选择故此他曾寄厚望于曹昂。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曹操的继承人是曹丕,能力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