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天才战车道少女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起的淬硬性不足所致的。但是这里导致硬化处理不完善的原因在于淬火阶段钢材的冷却速率过慢,这也暗示着淬火时使用的冷却剂很可能是油或者是温水,而非直接在冷水中迅速淬火。

苏联火炮的身管相比之下显得较硬脆,因而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炮管和炮尾环断裂事故尤其是低温、高压下使用,这样子会降低武器的服役寿命。

炮管图如下:

第二节:坦克钢装甲

我们的测试团队得以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到苏联坦克还是在1943年。当时苏联政府送来了两款坦克t-34和kv-1进行表现测试,地点是在阿伯丁地面测试场。当时我们将坦克车体、炮塔上的装甲包括焊接部分切割分解下来送至watertownaresna进行合金成分分析,接下来从这些报告中得出了如下的一些结论:

1在分析中我们发现了四种类型的合金钢:

锰-硅-钼钢,用于制作较薄的轧制钢

铬-钼钢,用于制作较厚的轧制钢

锰-硅-镍-铬-钼钢,轧制铸造钢材均有运用,厚度为2-5英寸不等。

镍-铬钢,用于铸造相对厚一些的装甲。

在锰-硅-镍-铬-钼钢和锰-硅-钼钢中,硅含量很高,约为1-15。此外,除了钼元素的应用外,似乎找不到其它和合金保护有关的制作工艺措施了;还有,从合金硬化处理角度来看,这些合金元素的含量显然过高了。

2对于t-34坦克的装甲而言,除了弧形铸造部分bowcastg不知道具体是哪个部位为非热处理外,其余都经过了热处理,并达到了极高的硬度布氏硬度430-500。估计是为了保证将抵抗特定级别的穿甲弹能力极大化虽然这样的代价是降低车体对于弹道攻击的整体抵抗力;kv-1的车体经过了热处理,其硬度几乎达到了美国水平布氏硬度280-320

3苏联坦克装甲钢的质量可以从差到极佳进行分类。估计在各类钢材制作时采用了样式相当广泛的生产工艺。部分轧制钢

采用了良好的斜轧工艺,而另外的一些则是垂直轧制的;铸造工艺得到了极广范的应用。t-34的铸造炮塔质量很好,不过在检测中,发现kv-1的炮塔上有相当数量的热撕裂和缩孔。此外,t-34的形铸造部分的性能不佳,如果以美国标准来评判,那是不过关的。见图2

4装甲焊接部位的采用了燕尾榫式连接设计,这就使得那些用凹陷加工或者火焰切割方法与重型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轻型装甲表面显得相对平齐一些。这就使得装甲在承压能力上,可以不受熔敷金属限制地在各部分之间转化冲力,而不是导致应力集中。事实上很多情况下,焊缝间的熔敷金属更多地是发挥将各个部件连接在一起的“胶水”的作用,而不是扮演整体应力承受的一份子的角色。虽然大体的焊接部分设计看起来很优秀,但是在实际的整合、做工上就要次了不少。

5焊透率低,熔融差,严重的过度切割,装甲孔隙还有裂纹,这些在相当多数的焊缝处都有被观察到。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差劲的人工操作和不当的电焊工艺。粗糙的电

焊外表也意味着不佳的焊接水平有些按焊接表面看起来简直像是匆忙将焊条扔进去对付一下好提高产量一样。这种显而易见的缺憾,再加上熔敷金属的低强度、结构差,使得焊接部位在应对高强度炮击的情况下可能会表现的很糟糕。

6铁素体焊条在焊接时使用最广,虽然也可以发现奥氏体焊条的使用痕迹。

从细节上来看,这些生产于二战早期时的苏军坦克样本在金属性能方面的细节表现,和末期从德军战场上缴获并修复的坦克并无不同部分坦克是从50-52年韩战时期缴获的。其中,js-2全部是从二战德军方面获取并修复的,而t-34则是在德方、朝方均有缴获。

表2显示了is-2和t-34各部位装甲的组成成分

表3则显示了坦克上铁素体奥氏体焊条的成分分布。

我们再一次的发现了锰-硅-钼、锰-硅-镍-铬-钼,镍-铬-钼等合金的分布,此外这些合金表现出了极高的硬度。虽然我们曾在对苏联装甲的化验分析中发现

过含量最高达到038的钼含量,但是装甲整体上的钼含量则是从015030不等,其中大部分部位则不足025。

钼元素对于减少各类钢材从热处理钢到高合金钢的回火脆性敏感性方面上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此外,这种元素也被广泛地运用在我们国产的枪械、装甲、弹头的生产中。对于苏

联坦克整体上表现出的钼含量较低的情况,我们推测是因为苏联控制领土内钼资源供应的不足而有意为之的无奈之举。

部分坦克装甲钢,在考虑到其十分高的硬度水平之下,居然还令人惊奇地表现出了高韧性的特性不可思议;反之令人感到奇怪的一点是,很多钢材即使是最软的钢表现出很高的脆性。

我们发现到,部分非合金钢材未热处理钢材在炮塔座圈、铸造部件、底板上有所运用。这些钢材是很脆弱的,有时候即使没有遭受弹头的直接冲击也有被震碎的危

险。未热处理的坦克车身底板在遭受地雷的攻击上很容易遭殃。但是以上的不足也需要考虑到如下的事实:苏联二战时期的坦克生产,是在工厂被炸成一片废墟下重启,此外又被迫在牺牲质量的前提下赶进度产量的紧迫之中断断续续进行的。我们不能武断地推测这种对于部分部位使用未热处理的次品钢材情形是一种得到了

苏联生产当局认可的普遍做法。俄国人也知道过多的金属替代做法是一种犯罪行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