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2(2 / 2)
咳咳
被这么多人注视,二狗有些不自然的清咳出声,然后在小队长的恭敬要求下占领刚被让出来的巨石,清了清嗓子侃侃而谈
“乡勇队一贯信守承诺,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
“诸位乡亲不必担忧乡勇队说话不算话,乡勇队承诺过的事一定会不打折扣的办到”
“诸位不用担心,县城那边有不少人加入乡勇队,诸位可以通过亲戚朋友探问一二”
“”
与金塘那边二狗费尽口舌打消乡亲们心中疑虑不同,沙坪这边的征兵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波澜不兴。
同样是乡勇营临时驻地,营门大开两排青壮在家人朋友的陪伴下,满脸热切的等待着报名加入乡勇队,兴奋的与周围认识或者不认识的人小声交流着什么,不时开出压抑的兴奋笑声,气氛既热烈又安宁。
“这位老哥,这是带家里小子参加乡勇队”
“没错,乡勇队待遇好名声也不错,正好让家里小子进去锻炼锻炼。”
“嘿嘿,不仅仅是锻炼家里小子那么简单吧老哥家里有几口人啊,能够分到几亩四层租子的田地”
“哈哈老弟是明白人啊,我家大小子前段时间就加入了乡勇队,这次带最小的小子过来,家里起码能分得十亩低租田地”
“老哥好运道啊,没想到你家大小子早就是乡勇队中人了。听说这次乡勇队大采购,你小大小子肯定分到不少好东西吧”
“呵呵老弟说笑了,军营里的事儿我一乡下老汉哪能知晓”
“不说这个老哥你家大小子叫啥,说不定我家消息以后能够遇上”
“”
这样的讨论不在少数,由于与乡勇队的起家之地沙堆相邻,不少人在沙堆都有亲戚朋友,对于乡勇队的行事作风自然十分熟悉。
之前乡勇队在崇阳县城树起招兵大旗,跟随而去的五十来位民团青壮毫不犹豫全部投效,说起对乡勇队的支持力度绝对排在整个崇阳第一。
乡勇队自然不会辜负这五十来位民团青壮的好意,在后续的待遇安排上一点都没搞区别对待,该是怎样就是怎样,乡勇队其他战士享有什么样的待遇他们一样不落的享受到了。
沙坪的周大财主为了巴结吴大队长真是不遗余力,都不用乡勇队主动打招呼,他便将那五十来位转投乡勇队的民团青壮家人,按照乡勇队的标准待遇一一做好安排,省去了乡勇队不少麻烦。
不说周大财主因此获得乡勇队的友谊,单单那些受益家庭分得的低租田地,在沙坪引起极大轰动。
四层田租不要说那些无地农民,就是有自家田地的村民都极为眼热。
不要以为有田地的农户家里日子过得很不错,恰恰相反在大清那奇葩的盘剥制度下,有田地的农户家负担极重日子不一定比受地主重视的佃户要好过,更不要说租子如此之低的田地,还不担心官府的严苛盘剥。
尼玛乡勇队罩着的人,傻子才会对他们肆意妄为自讨苦吃。
这样的好事有人得到,其他同样身份同样地位的人家自然也想得到。可惜的是想要得到好处加入乡勇队是唯一途径,之前乡勇队不是没有招人么,只急得无数沙坪农户眼红耳热却是无可奈何。
如今乡勇大发慈悲敞开营地招收新兵,那还有啥好说的
凡是家中有适龄青壮,不管身体条件是否合适统统跟家人赶到镇外招兵地点,热切盼望自家子弟能够加入乡勇队,然后家里也能分得几亩低租好田
在沙坪当地乡绅周大财主的积极配合之下,沙坪本地的招兵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轻松自如。
接到各地招兵工作一切顺利的消息后,吴可放下心中大石的同时,也不禁动了一些其它念头,深思熟虑之后觉得应该好好折腾一下
第220章年末大较热且闹
腊月二十这日是个难得的好天气,艳阳高照连凛冽的冬风都知趣的隐藏了踪迹。此时的沙堆乡勇队新建大营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过年时的喜庆热闹气氛
一大早,这座新建成还不足一月,从一片废墟当中重新建起设施齐全占地广阔的建筑便营门大开,热情欢迎一波波朋友的到访。
如果对崇阳跟通城两地无比熟悉的人在此,就会惊讶的发现,从一大早开始来访的客人中,竟然囊括了通城和崇阳两地绝大部分颇有声望的地主乡绅,当然还有他们带在身边的家丁护卫。
不仅仅他们,在乡勇队大队长吴可的亲自相迎下,坐拥两县军政大权的马千户还有辅助行政事务的原民团大佬现七品大员李青山也过来凑了份热闹,身边更是罕见的分别带上了乡勇营和沙堆现在应该叫做通城民团一干精锐壮丁。
乡勇队这是要干啥
别的不说,单单宾客们身边带来的壮丁便不下三百之数,一个个血气方刚谁也不服谁,要不是有老大约束着只怕早就干起架来了。
瞧这架势,很有点社团大佬开会的意味
真说起来其实性质也差不太多,应乡勇队大队长吴可的邀请,诸位素有名望的乡绅地主和衙门官员们,带着手下精锐弟兄参加年末大比武。
比什么呢,比手下小弟们的单兵战斗力,还有配合协作能力,总之比一切与战斗有关的项目。
年末了嘛,天寒地冻啥都做不了,就连龟缩路口跟高枧两地的崇阳太平军残余人马都不得不暂时放弃围剿,一边训练新兵一边窝在营地里猫冬。
当然,小规模战斗一直没有停止过,太平军就像疯了一般拼命的玩起游击战,利用一起有利因素袭扰乡勇队分散在各乡绅人马。
让人担忧的是,随着战果的不断扩大,崇阳太平军残余武装竟有将战火波及到乡勇队大本营通城的疯狂想法,于沙堆,大坪等地都偶现太平军身影。
顺带着的,原本龟缩塘湖的水匪跟通城太平军武装蠢蠢欲动,不时派出小股人马偷袭驻扎关刀等地的乡勇营跟乡镇民团武装,吓了坐镇县城的马千户一大跳。
幸好这时乡勇队大肆招揽新兵,那令人眼红的良好待遇吸引无数贫穷家庭目光,纷纷将自家适龄子弟送来希望能成为乡勇队的新兵。
当然,乡勇队付出这么大代价要求自然会严格一些,刷下来弥补符合要求的青壮也没什么好失落的,只要没什么让人难以忍受的恶习,他们几乎都被当地民团征召录用,带界虽然远不及乡勇队但也是条路子。
乡勇队和各乡镇民团联手施为,一下子将民心收拢过来,致使太平军在当地的群众基础被迅速摊薄,一再压缩活动空间就连原本风声水起的游击战似乎都遇到了麻烦。
人都有私心,或许原本那些偏远村庄村民们因为亲戚关系,或者同情或者其它什么原因,帮活动在附近的太平军小股人马传递消息打掩护什么滴,可是现在局势突变这样的好事基本不用指望。
村民们的嫡系子弟或者亲戚加入乡勇队和当地民团,虽不知具体前景如何但能吃饱饭是肯定滴。这时候傻子才会帮助外人坑自家孩子跟亲戚,在附近活动的太平军小股人马还想得到村民们的无私帮助想都别想。
形势一下子变得恶劣起来,在吃过几次苦头后太平军残余武装也老实下来,加上天寒地冻的可不是胡乱折腾的好时候,根本慢慢偃旗息鼓安静下来。
当然太平军也不可能完全不动,崇阳白霓,桂花泉还有金塘与太平军残余武装龟缩地盘相交的地方可是重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