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新列强时代 > 分节阅读 395

分节阅读 39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而就在这时,吴可的老丈人张亮基调任云贵总督,所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

第660章疲惫

张亮基在刚任云贵总督初期,面对云南的糜烂局势束手无策。

1861年底,马如龙联合昆阳杨振鹏和新兴田庆余部回民军,再次向昆明进发开始对省城的第三衣围攻。

1862年同治元年初,云南府所属各州县大都被回民军占据,昆明成为一座孤城。当时坐镇昆明的云南巡抚徐之铭迫于形势,不得不改变一意主剿的态度,一面准备向回民军发动军事进攻,一面派署提督林自清和署澂江知府岑毓英到回民军中“议和”,用高官厚禄引诱他们投降。

张亮基刚一上任便遇到这样的麻烦,岁面临的形势着实不容乐观,幸他身边的总督卫队五千将士,都是由乡勇队帮忙训练战力强悍,不然只怕他连云贵的地面都不敢轻易踏足,这地方实在太过凶险。

而且刚开始吴可新任两广总督,也需要理顺两广事务才好腾出手来帮助盟友,刚开始那段时间只能独立奋战几乎没有外援。

此时回军将领马如龙认为机会难得,立即拜倒在云南巡抚给出的高官厚禄面前,声言“世受皇恩”,“志在报效,历年汉回仇杀,不得已铤而走险,非敢叛逆,今愿率众投诚”。

1862年3月经过一番羞羞答答的讨价还价,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杨振鹏等人正式向云南清军投诚。为了表示对朝廷的“忠顺”,马如龙等亲自到各地说降,胁迫各地将士解散或撤退,各路回军占据的昆明四周的昆阳、新兴、晋宁、呈贡、嵩明、罗次、易门、富民等城拱手献给清军。

他们的输诚行径受到了新任云贵总督张亮基的赏识,在张亮基以及云南巡抚的操作上奏下,朝廷很大方的授予投诚回军大将马如龙“署理总兵”的官职,授予投诚回军将领马德新以“二品伯克”之衔。

张亮基倒也是好运气,刚一上任云贵总督对任事务两眼一摸嘿之迹,便遇到如此好事自然不会轻易错过。

他在中原地区任职期间,吴可的乡勇队和左宗棠的楚军跟随左右,无论是河南还是淮北之地论凶险都要比战乱四起的云贵厉害得多,不管是河南的数十万捻匪还是临近的太平天国老巢,稍一不慎便有杀身之祸临头。

任职中原期间他虽然没有亲自指挥过战斗,都由手下两员大将吴可以及左宗棠帮忙解决,但手下总督卫队将士也都是见过雪经历过事儿的狠角,可能指挥大规模作战不成但是战场厮杀却是半分不秫。

经历过那么多风风雨雨,对于如此剿匪平叛有自己的一套准则,初上任时还没来得及开展工作,治下叛乱情况便有所好转,这对于张亮基来说是件好事。

而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等降清后,大理杜文秀继续坚持反清斗争,滇西回军武装则成为云贵总督以及云南巡抚等的心腹之患。

回军大将马如龙、马德新等人在云南督抚大臣的授意下,接二连三地对杜文秀进行诱降活动。1862年夏马如龙写信给杜文秀,并派杨振鹏前往大理,一面以高官厚禄诱劝杜文秀投降,一面以军事进攻相威胁。

马如龙在6月2日五月初六日的信中声称:“如以和为非,则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官处必发兵西向。此时两迤指滇东、滇南既和,迤西即滇西孤立。前省军]西发,每为东南所扰,故尔无功返。刻下省垣无南顾之忧,官兵得专西伐之力,则迤西虽有数城之众,恐难敌全省之师。尔时欲迤南赴援,弟等已授职官,宜报朝廷,必无赴救之理。”

可大理杜文秀早已对朝廷失望彻底,哪会轻易听信马如龙的劝告

他接信后既不为马如龙所述高官厚禄所动,也不理睬马如龙等的恐吓。在给杨振鹏的回信中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府的所谓和议,“不过因江南未靖,西洋复来,各省纷争,天下鼎沸,暂为缓此急彼。俟彼处稍定,必将举全师以压我境。迨至彼时,我兵已散,我将各离,始知朝廷包藏祸心,则谋不及施,勇不及逞,嗷嗷待毙,悔之晚矣”

6月下旬,杨振鹏到达大理,杜文秀仍严词拒绝,“坚执不从”。1863年夏,马如龙又派他的亲信马负图到大理劝降,杜文秀斩钉截铁地回答:“马云峰马如龙号云峰做马云峰的官,我杜文秀造我杜文秀之反。想我杜文秀归顺,除非黄河水清。不然万万不能。”

1864年,马德新亲自出马,前往大理游说。杜文秀仍然拒绝讲和,说他“看不起那些身为回军大将,倒反去接受清廷手下的一点官职”。铿锵有力的拒绝说降,表明了他与清廷势不两立的决心。

张亮基也是初次遇到官军实力不如匪军的情况,刚开始时自然不敢有任何马虎大意。趁回军马如龙等投诚之迹,命令其与官军配合先稳定云南东部以及南部的局势,至于糜烂不堪的西部地区先放在一边不做理会。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熟悉,张亮基已经彻底掌握了云贵军政大权,加之吴可早已控制了两广军政大权,能够抽出手来帮助老丈人平息治内叛乱,于是张亮基准备对大理乱匪杜文秀部用兵。

1863年6月,云贵总督张亮基令署云南提督马如龙防守省城,筹集粮饷军火;令署理布政使岑毓英率军进攻滇西。

8月,岑毓英率清军从昆明出发,于11月20日占领楚雄。此后岑毓英以楚雄为基地,分兵向大理进犯。清军虽先后占领了大姚、永北、邓川、宾川、浪穹今洱源、赵州、云南、鹤庆、丽江等地,逼近大理的南北门户上下两关,但岑毓英所率主力却被杜文秀部回军阻挡于镇南和姚州无法前进。

1864年2月,大理回军在上关大败清军,并收复邓川、浪穹、鹤庆、丽江;不久,又败云南清军于下关,收复云南、赵州、弥渡等地。

大理回军统帅杜文秀乘胜派马得才率领援军从弥渡、三街间道插到镇南清军侧后,突然向云南清军发起猛攻。清军大败岑毓英也头部中枪狼狈逃回楚雄。

击溃了云南署理布整使岑毓英部的进攻之后,杜文秀领导滇西大理回军乘胜向外发展,南面达于镇沅,北面达于维西。至1865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