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4(2 / 2)
“妹妹”他声音里难掩喜悦的喊道。
妹妹
程七娘随着他的视线看去。见不知什么时候影壁前站过来了几人,其中一个女子大斗篷裹着,正抬手掀起兜帽,露出面容。
美貌的,却是冷冰冰的,那双眼看着他们又似乎根本就没有看他们。
程七娘不由打个寒战,退后两步依偎在仆妇身边。
“妹妹,你怎么来了”程四郎欢喜的说道。
“这不是我的家吗要过年,父亲也来了,自然要合家团圆。”程娇娘说道,微微一笑。
“她回去了”
晋安郡王也从内侍口中得知了这个消息。
“要过年了。”内侍低声说道。
过年自然是要和父母一起的,晋安郡王点点头,微微走神。
“玮郎。”
那边传来皇帝的声音。
晋安郡王忙应声是疾步过去。
“不用那么担心,半个时辰不到来回说话,养着那么多人难道连一个庆王都照看不好你别乱担心。”皇帝说道。
看着那边低头退出去的内侍。
晋安郡王笑着应声是,在大皇子的另一边坐下来。
“这功课都是你自己做的”皇帝看着面前的纸张问道。
晋安郡王点点头。
“不错不错。”皇帝赞道,一面接着翻看,一面说道,“你去官厅了听说接手接的还挺快”
“是,孩儿想为陛下分忧。”晋安郡王整容说道。
皇帝抬头看他一眼再次笑了点点头。
一旁的大皇子看看晋安郡王又看看皇帝,眼中闪过一丝微微的不悦和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紧张惶恐。
“朕就知道,你是最聪明的,只是不用心。”皇帝笑道,将那些纸张收起来,“以后,要用心。”
晋安郡王应声是,俯身施礼。
“臣不负陛下厚望。”他说道。
他是最聪明的
他怎么是最聪明的
我才是最聪明的我的功课才是最好的
大皇子眼神闪烁,面色微微慌乱,目光落在晋安郡王身上。
我才是最好的
、第四十九章 应对
将两摞奏章分与大皇子和晋安郡王,皇帝接着看自己案头的奏章。
屋中内侍来往捧茶小心翼翼。
年节一日一日临近了,皇帝的眉头却越来越紧皱了。
富国,强兵,身强体壮,连连喜事,冲淡了日食带来的隐忧。
没想到该有的隐忧还是避不开。
天象又示警,大灾突然而至。
看看这奏章上,灾民数量之多,受灾面积之大,都超过了他的想象,更要命的是该死的民乱。
“现在有茂平四路开仓放粮,但要维持一冬尚可,但要维持一春,等到夏收只怕艰难。”
耳边响起低低的声音。
皇帝点点头。
“是啊,关键是此时还有民乱。”他说道,一面抬头,看着不知何时坐过来的晋安郡王。
晋安郡王看着他。
“陛下瘦了。”他说道。
皇帝一愣,旋即笑了。
“你看完了”他问道,看向下边,大皇子还在内侍的服侍下看奏章,看完的只有几本,面前摆着的还很多,察觉皇帝的视线,他的动作不由加快了。
“看完了。”晋安郡王说道,“我毕竟年长。”
皇帝笑了笑,伸手示意,一旁的内侍忙将晋安郡王的奏章搬过来。
皇帝逐一慢慢的翻看,面色带着几分赞许点点头。
“言语简洁清晰。”他说道,“可见心里是很清楚的。”
“这些事其实都很简单。”晋安郡王说道。
“很简单”皇帝挑眉含笑问道。
“看明白很简单,如何做却很难。”晋安郡王说道,一面叹口气,“陛下着实不容易。”
皇帝笑了,将自己面前的奏章递给他。
“看看这个,你觉得如何”他问道。
晋安郡王接过来。
那边一阵乱响,二人都看过去,见是大皇子站起来。因为匆忙掀动了几案几本奏章跌落。
两个内侍忙忙的跪地捡起来抱着。
“父皇,孩儿的也看完了。”大皇子走过来说道。
皇帝嗯了声,一面示意内侍将奏章放下,一面继续跟晋安郡王说话。
“民乱与赈灾孰轻孰重”他问道。
“自然是平乱。”大皇子抢着说道。“有民乱在扰乱赈灾,先严打民乱示威,再赈灾示朝廷仁慈。”
皇帝看他一眼笑了笑没说话,而是看向晋安郡王。
“要赈灾。”晋安郡王说道,“民乱到底是因为灾情而起,究其根源,灭其根源,否则必然四方凶徒泱泱而起,那时候赈灾花费更多。”
皇帝再次笑了。
大皇子有些紧张的视线在二人身上扫过。
“父皇。”他忍不住喊道。
皇帝抬手制止他。
“虽然你功课多,官厅事务也才接手。但朝会能来还是要来。”他对晋安郡王说道。
“陛下,孩儿只是宗室。”晋安郡王笑道。
“宗室也要参加大朝会的。”皇帝说道。
晋安郡王俯身施礼应声是。
“你去吧,你要忙的事还多。”皇帝说道。
晋安郡王应声是施礼退出。
看着晋安郡王退出去,皇帝才转向大皇子。
被皇帝的视线一扫,大皇子不由脊背发紧。放在膝上的手攥起。
“你批阅奏章的时候,不要掉书袋。”皇帝说道,拿过大皇子适才看过的奏章,“你要知道,这些大臣们都是十年寒窗苦读千人中考出来的,学问都是一等一的好,你跟他们论文采典故。怎么论的过”
大皇子讪讪低头应声是,耳边听得皇帝的声音还在继续。
“空洞,言之无物这些大臣一个个奸猾,一旦在他们面前露怯,那就要被他们拿捏了”
“他们要文才有文才,又熟悉政务。跟他们玩文字,十个你也玩不过,所以你就要扬长避短,有什么说什么,把复杂的事用最简单的话语说出来。知道自己问的什么,要知道什么,想要如何做,简简单单明明白白的传达下去。”
“你看看晋安郡王写的这些”
大皇子只觉得两耳嗡嗡,呆呆的接过,视线里却是似乎看清了又似乎看不清,神智惶惶,以至于连皇帝再次的问话就更答不上来了。
“你过年就要十四了已经开府了那么多先生一个个的轮番教导,又日日在朝堂上,怎么一点长进也没”
皇帝再也难压心中的烦躁,将手中的奏章啪的摔在几案上。
大皇子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