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4(2 / 2)
御史默默退回了朝臣的队伍里,将坤城君参与平叛的因果始末在脑中过了一遍。
皇帝并没有命令坤城君参与平叛,是他自己一意孤行,先斩后奏,人到了靖州,才给皇帝上奏。
所以脑中的迷雾散开,御史轻轻吐出一口气。
一场自导自演的忠君戏码,皇帝是被胁迫的,他不得不给坤城君分封官职,因为坤城君父子的确有功,这是任何人都抹杀不了的。
御史又吐出一口气,径自在散朝后去了丞相府。
“难为刘大人能想通这一层,”桓杰满脸感慨:“陛下也是身不由己,明明被坤城君逼迫破了规矩,却要自己出来背下这个黑锅,偏偏还有口难言。”
御史问道:“皇太后难道不打算出面吗”
桓杰黯然:“昨日觐见陛下,听说就连皇后娘娘都打算为坤城凤氏的后妃晋位,你觉得,太后是什么态度呢”
御史长叹:“国将不国”
桓杰道:“还不到这么严重的程度,不过是个虚名罢了,既然坤城君想要,便随他去吧。”
御史着急道:“桓大人糊涂这压根就不是虚名实名的事情,倘若这次遂了坤城君的意,那下次他便能张口索要更多了”
桓杰看着他,道:“刘大人不糊涂,那你可有什么方法,合情合理地拒绝坤城君的封赏”
御史胸有成竹道:“坤城君参战时先斩后奏,蒙骗陛下,如今虽有战功,却是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桓杰用恨铁不成钢的语气道:“你能想到的,你以为坤城君想不到他早在靖州时便已经向陛下请罪,也得陛下的亲口饶恕了”
御史惊讶地看着他:“这这这这坤城君竟然如此老奸巨猾”
桓杰叹了口气:“如今木已成舟,我们除了再谋他路外别无对策,只能日后盯紧了坤城君,尽力阻止他在做什么得寸进尺的事情了。”
御史道:“他如此藐视商氏与凤氏的规矩,其余七脉凤族难道能袖手不管”
桓杰无奈道:“不论其余七脉是如何看待此事,赞成也好,反对也罢,那都是凤氏的事情,哪里轮得到我们这些外人来指手画脚呢。”
御史紧皱眉心,沉吟片刻,忽然道:“你说坤城君会不会早已在朝中买通了人脉不然今日陛下下达那样的诏令,为何只有我一人反对”
桓杰一怔,犹疑道:“这个”
御史表情肃穆:“还请大人立刻进宫觐见皇后娘娘,请她延缓晋封坤城妃一事,倘若有朝臣上奏催促,那必为坤城爪牙无疑”
、肆捌。封
不出那位御史所料,在后宫安静了七日毫无动静后,果然有沉不住气的礼部官员上奏,请求晋封良才人,而且口气颇大,张口就替她要了一个妃位。
皇太后与荣贵太妃喝茶时聊起此事,似笑非笑:“坤城在这一朝,恐怕要飞黄腾达了。”
荣贵太妃听不出她言语里的情绪,只得赔笑道:“都是托娘娘和陛下的洪福。”
皇太后道:“皇后觉得,良才人对后宫并没有什么大贡献,不足以由才人一跃封妃,你的意思呢”
荣贵太妃道:“皇后打理六宫一向妥帖,她看法自然无错,说实话,妾听说礼部要求将良才人封妃的时候,也吃了一惊呢,良才人入宫时日尚短,还不够为一宫之主的资格。”
皇太后点了点头:“你所言甚是。”
荣贵太妃心里还记着坤城君前些日子托人传的话,虽然觉得此时并非提这件事的最好时机,然而恐怕错过这个机会,又不知要等到何时,犹豫再三,还是开了口:“再说了良才人是庶女,也配不上服侍陛下。”
皇太后听出了她的弦外之音,却也没有什么表示,只不咸不淡地应了一句:“哦”
荣贵太妃道:“坤城府里,还有一位嫡女尚未婚配”
皇太后知道坤城君是铁了心要将那位嫡女凤姮兮送进后宫,因此也没说什么让她不好下台的话,只身子一斜,端起茶碗来做出送客的姿态:“有缘分,自然有入宫的机会。”
荣贵太妃本以为她要再明示暗示地拒绝,没想到这次竟然松了口,当下便有些惊喜,同时也明白此事急不得,便见好就收地起身告辞:“娘娘累了妾就不打扰娘娘歇息了。”
她离开后,皇太后倚在椅背上盘算了一会,遣了个宫女诏桓宓和良才人过来,懒得与二人虚与委蛇,免礼后便开门见山道:“礼部的折子,你二人都听说了罢”
良才人从未料到这样的好运气竟然能降临到她头上,忍不住悄悄看了桓宓一眼,见她神色无虞,才对皇太后欠身道:“回娘娘的话,妾听说了。”
皇太后点了点头:“皇后的意思是,坤城君虽然平叛有功,可你毕竟无子,也并没有对后宫做出什么贡献,还不到有封妃的资格,因此想先封你做婕妤,待来日诞下皇嗣,再行封妃也不迟。”
良才人没有半分遗憾和委屈,立即屈膝:“娘娘所言甚是,妾心悦诚服。”
皇太后摆手道:“不着急谢恩,有件事要先问问你的意思。”
良才人心里咯噔一声,猛然生出一种不好的预感。
皇太后道:“方才荣贵太妃来见哀家,言语里的意思,是想接你的嫡姐凤姮兮入宫,由她承了这个封赏。”
她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良才人的表情,生怕错过任何蛛丝马迹,然而良才人的反应却无比明显,她的脸色瞬间苍白,眼睛里逐渐透出心如死灰的颓败神采。
皇太后问道:“你的意思呢”
良才人只觉得身边的温度一点点变凉,身上的每个毛孔都侵入寒气,她张了张嘴,竟然没能发出声音,缓了好一阵才道:“回娘娘,妾”
“回母后,妾以为,此事不妥,”桓宓开口道:“良才人身为宫妃,入宫侍奉陛下和母后已有半载,尚无封妃的资格,那坤城嫡女又有什么资格不经参选便入宫封妃呢”
良才人又看了一眼桓宓。
皇太后沉吟片刻,直白道:“只是贵太妃并非第一次向哀家提出要送嫡女入宫了,只怕坤城君是铁了心,拒绝不得。”
桓宓脸上露出为难的神情:“一功不二封,倘若坤城君一定要嫡女承赏的话”
她不说话了。
皇太后索性直接对良才人发问:“良才人,你的意思呢”
良才人又看了一眼桓宓,慢慢地屈膝下跪:“妾欲久居长乐宫服侍太后,还请娘娘允准。”
皇太后皱了皱眉:“你是陛下的后妃,不住在后宫,来长乐宫胡闹什么。”
良才人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