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辛亥大英雄 > 分节阅读 701

分节阅读 70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就是一个个集体化农场。突击旅这里后,在西面的树林里建立了防线,还在哈萨克骑兵师的配合下将整个村子都搬空撤走,并挖断了铁路。虽然处置得当,但战斗还是非常激烈。

卡察洛夫的第29预备军虽然是一支预备军,但苏军在突厥斯坦部署了几辆装甲列车,此次后撤这些装甲列车被当成了前锋。

两列装甲列车上的8门76毫米炮不断地对森林猛轰,卡察洛夫还投入20辆bt坦克和一千多步兵,试图拔掉这颗钉子。列车上铁道兵也在机枪和大炮的掩护下,将储备在列车上的钢轨抬出来,想修好铁路继续前进。虽然卓凡部署在这里的两个25型坦克排奋力阻挡,依然无法彻底阻挡铁轨被一根根铺上。就在这个关键时候,两架运三炮艇机发挥了巨大作用,它们不断投下照明弹指引方向,还用机枪和40毫米榴弹猛烈扫射地面。

在照明弹的指引下,赶来支援的俯冲轰炸机很快就将两列装甲列车炸毁。失去列车上的炮兵和高射炮支援,苏军更无法阻挡运三炮艇的袭击,到凌晨三点不得不丢下大量尸体暂时后撤。但很快,随着卡察洛夫的主力抵达,尤其是不久前抵达的t34坦克团投入战斗后,炮艇机上的40毫米榴弹也无法摧毁这些快速目标,部队不得不放弃青年村向后撤退。

卡察洛夫也知道绝不能被拖在这里,面对越过森林后的一片开阔地,直接就投入一百多辆坦克,等到天空逐渐放亮,还一口气投入八十多架飞机。苏军飞行员现在很清楚,他们现在的装备是无论如何挡不住对手的,所以飞行员目标很明确,就是死缠烂打,利用数量拖住对手,为地面部队争取时间。所以好多飞机到了战场后,首先想的不是击落,而是直接开足马力撞上去。这种发疯似的战术确实收到奇效,触不及防下有三架正在掩护地面的化蛇乙和一架雷电被撞毁。不过在克孜勒奥达尔战斗中队改变战术主动拉开距离避免缠斗后,苏军飞行员就抓瞎了,仅一个早上就被击落31架。

和空中相比,地面的战斗更加激烈。由于根本无险可守,2团的坦克又没有都修好,所以作为防线支撑主力的10辆半履带突击炮承担起了首轮阻击责任。

为弥补装甲不足地形不利的劣势,突击班先是地面挖个大坑,然后把半履带车开进去只露出炮管,减少被命中概率后对准冲锋的苏军坦克猛烈开火。

105毫米加农炮威力惊人,1千米外就可以击毁除t34外的所有bt坦克和t26坦克,所以不断地有坦克被它们击中爆炸,就连t34在冲进600米后,也无法抵挡105毫米穿甲弹的威力。在这轮浴血阻击中,一名叫吴文虎的炮手和他的班更是创下了突击炮单车阻击的记录,在不到30分钟内,连续摧毁了15辆苏军坦克,当克孜勒奥尔达阻击战结束,他和炮班更是完成27辆的壮举

当然,突击炮班的损失也非常严重,由于苏军坦克太多,而且又是无险可守的大平原,所以等飞机加好油重新来支援时,已经有7辆被摧毁,卓凡不得不下令空军阻断,让剩余的半履带突击炮全部撤回城市。

等部队撤回城市,投入的两个营、20辆坦克和半履带突击炮已经折损近半。此时,一个好消息传来,徐树铮果断抓住卡察洛夫全军出动的机会,将两个空降团直接伞降到突厥斯坦东面的肯套郊外。因为大部分兵力都被带走,所以这次空降非常顺利,很快就建立起野战机场。

由于主力开始向西运动,重新缩回突厥斯坦已经不现实,所以面临被包围的卡察洛夫干脆下令丢弃肯套和突厥斯坦,炸毁物资后全力猛攻克孜勒奥尔达突围。为一鼓作气不被拖住,他和所有这个年代的军官一样,犯下了一个严重错误,就是将手里剩余的全部装甲力量全投入到城市攻坚战。

“为了斯大林,为了苏联,进攻”

两百多辆坦克掩护一万余步兵,在督战队的口号下滚滚涌入了克孜勒奥尔达。

未完待续

第835章 火烧半城

从会战开始,曾让世界瞩目的国防军空军战略轰炸大队就像隐形了一样,大部分时间都在执行战术任务。之所以会出现这个情况,一来是因为中亚地区缺乏工业和欧洲那样的坚固城市,其次是苏联的工业基地都在车里雅宾斯克和高加索以西,没有类似德黑兰和卡拉干达这样的前沿战斗机护航基地,往往会让战略轰炸机损失严重。至于最后,杨秋也是想尽可能保住中亚不要炸烂,给中亚留下一口气,尽量让中亚民族感觉国防军是来拯救而不是破坏的。

虽然战略轰炸极少,但不代表中亚城市就好打。

因为城市作战,对任何军队来说都是最头疼的。塔拉兹一役证明,面对年久失修的沙俄时期要塞城,29军和31军在没有充分火力准备情况下,因为前期顺利头脑发热于是贸贸然攻城的事情,已经成为整场战役中最差的一幕。三千多士兵死亡,超过八千受伤的代价让胜利失色不少。虽然最后拿下了这个战略城市,但也被总参狠批了一顿。所以,克孜勒奥尔达即使不像欧洲城市那样拥有大量且坚固的水泥钢筋建筑,但低矮凌乱的棚户和狭窄街道也足以让任何人都头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