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3(1 / 2)
可郭嘉没有想到,居然真的在这最后一刻出现了变故李儒跟贾诩不可能知道郭嘉的真实想法,但他们却认为还有更合理的做法
“有何不妥”董卓开口问道,现场最奇怪的就要数他了,当初他想要杀袁绍,郭嘉三人全部都说不妥;如今打算放走丁原,李儒两人居然又说不妥。不会是故意针对郭嘉的吧
李儒跟贾诩对视一眼,主动上前说道,
“丁原的情况跟袁绍不同,丁原当初也是从外面引兵而来的,那么现在他要走的话,就有足够的理由会把带来的兵一起带走的。如果这样放他离开,才是放虎归山,后患无穷啊。”
贾诩也在旁边补充道,
“而且丁原也不像袁绍四世三公,就算把他杀了,也造不成什么太大的影响。”
董卓听了顿时有些意动,毕竟他本身就有要杀丁原的冲动,只要反对他的,他都看不惯,当初不也同样想杀袁绍吗
见状,郭嘉连忙喝道,
“一派胡言”
或许他一个人对上李儒跟贾诩两人有些势单力薄,而且刚刚加入董卓阵营不久,就跟元老人物针锋相对实属不智。
但郭嘉完全可以在董卓面前渲染一种李儒两人是在排斥新人的错觉,而郭嘉作为这次事件的终极策划人,董卓最后还是有可能选择听取郭嘉建议的。
只有没有了吕布,郭嘉才能彻底放下心来;只要没有了吕布,董卓也如同少一臂膀
至于历史什么的,郭嘉完全没有去管,在他眼中,唯独没有自信的人,才会执泥于原本的历史,刻意维持难道就能保证历史不变吗况且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也没有谁说得清楚。
所以郭嘉永远都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做法。只要他知道每个人的能力、性格和弱点,加上如今初步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就已经足以在这个时代立足了
“放丁原离开,他可能不会反叛;但要杀丁原,他必然反叛”郭嘉义正言辞的说道,“如今大人到洛阳的时间还不长,手下部众又不少都是刚被收编的,人心浮动,军心不稳。所以现今应该以稳定为主,最好不要妄动一兵一卒。”
董卓点了点头,郭嘉继续说道,
“就算丁原真有反意,我们现在围剿他,那多半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而放他离开,整顿军心之后,再派兵讨贼,届时,以大人铁血之师,必定势如破竹,眨眼间,敌人就灰飞烟灭。”
说到这里,郭嘉忍不住激动了起来,
“如此明显的道理,连我这种黄口小儿都能看得明白。不知两位为何还会反对呢”
言辞犀利,直指李儒跟贾诩两人。
如果董卓不是非常信任李儒,这时候估计都要怀疑李儒两人的忠诚了。不过就算如此,董卓还是皱着眉毛说道,
“几位都是我的心腹之士,大家该多多亲近,同心同德嘛”
显然董卓也觉得李儒两人是在排斥郭嘉这个新人了。
结果李儒却是不紧不慢的回道,
“大人误会了,奉孝说的当然一点不错,只是我们却有一个不费一兵一卒就能除掉丁原,并且收编他部众的主意”
“哦”董卓顿时眼睛一亮,“快快说来听听”
郭嘉眼睛一眯,好家伙,本来郭嘉以为李儒两人不过只是临时起意,可现在来看,居然都直接有计谋了,说明李儒跟贾诩瞒着郭嘉私下里就已经议论过。
同为董卓麾下的谋士,这次的事最早又是郭嘉提出来的,李儒跟贾诩却瞒着郭嘉商量,这不是防着他郭嘉是什么呢
看来,郭嘉投靠董卓的时间还是太短了点,而且他这个出头鸟出的头也太多了点。李儒现在只是防着他,而没有对付他,都已经是很有容人之量了。
接下来,李儒果然向董卓献计离间吕布,并推荐了吕布同郡之人李肃。对吕布这人,董卓早有想法,就好像之前郭嘉提起废帝另立一样,李儒的话立刻就说到了董卓心坎上。
“不过,那吕布真那么容易被说服吗”董卓不禁说道。
“吕布此人属下详细了解过,虽骁勇善战,但势利多变,为人无谋,只要主公愿意把赤兔马送给他,显示出主公对其的重视,吕布当有八成的可能投靠主公”李儒说道,见董卓有些犹豫,连忙又道,“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而且就算失败了,也可以像刚才奉孝所说,放丁原离开就是,值得一试啊”一旁的贾诩也说道,两个故意奉孝奉孝亲热的叫着,就是要在董卓面前表现他们没有在内斗。
见状,知道事已不可为,郭嘉连忙跟着说道,
“属下也同意此计”
“好就这么定了”董卓当场拍板决定下来。
之后的发展不用说,一点意外都没有。李肃成功的说服了吕布反叛,吕布杀了丁原,带着部众投靠董卓,董卓欣喜之下,当场就收了吕布为义子。
如此一来,整个洛阳城中的所有障碍,准确的说,是有兵权的障碍都没有了。董卓知道时机已到,借着逼走袁绍,招降曹操,灭杀丁原的威风,趁机在朝堂上提出废除少帝刘辩,另立陈留王为帝的建议。
所有人都迫于董卓的威势,不敢提出反对意见,几乎就那么默认了这个决定。
哦,还是有一个不怕死的老顽固的,那就是卢植,当面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少帝只是年纪幼小,行为品性根本就不能与太甲和昌邑王相提并论。董卓当场大怒,幸亏郭嘉的岳父蔡邕极力劝阻,卢植最终才免于一死。
第89章 当上大官
小插曲过后,董卓成功废掉了少帝,将他贬为弘农王;另立陈留王刘协,即为汉献帝。
自此,董卓麾下,又是大肆庆典,又是升官发财,一时间,风头无两
“李儒你妹又坑我”
家中,趁着没有外人,郭嘉宣泄着自己的郁闷
改立献帝之后,董卓毫不客气的将自己升迁为太尉,成为三公之一,掌管全国军事和前将军事务,后又自封郡侯,拜国相,跃居三公之首,掌宰相权,享有“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等特权。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司空都成了董相国,董卓的氏族,还有这些部下功臣们,不随便升个两三级你都不好意思到外面去和人说你是跟董卓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