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明血 > 分节阅读 165

分节阅读 16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京城抖然紧张起来,街上的兵丁越来越多,城门口出入的盘查也严格起来,米、面、肉、草料等等凡是和军事物资有关的东西价格飞涨,也不知多尔衮的病是真好了,还是强撑病体,接连数天都召开大朝会,与众臣相商出军之事。

一日后,多尔衮对满人下达了三抽一的征兵比例,二十万满人中,抽调出七万军队,这七万人中,老人,半大的孩子占了一半,甚至有不少健壮地满人妇女也抽入其中,真正地满人精锐只有三万人左右,加上蒙八旗,汉八旗,绿营兵,多尔衮的兵力也号称五十万,其中有多少水分,多尔衮自己心知肚明。

天津为古黄河地入海口,慢慢由泥沙堆积而成,隋朝修建京杭运河后,天津正处于运河和北运河的交会处史称三会海口,天津得以兴盛,唐朝时在芦台开辟盐场,天津又成为盐业的聚散地,大明初,藩王朱棣的大军正是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与侄儿争夺帝位,靖难成功后,为了纪念由此起兵的靖难之役,在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朱棣下旨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之渡口之意,在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设卫筑城,后又增设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

满人入关后,初时并没有对天津看重,比起保定、河间这样的大城,天津城区既狭小,周围又不是什么地势险要之地,满人自然不会对此感兴趣,只是多铎南下的大军全军覆灭之后,多尔衮才重新审视天津这个京城的屏障之地,下令将天津卫、天津左卫和天津右卫三卫合并为天津卫,设立民政、盐运和税收、军事等建置,这个命令,历史上本来就要在顺治九年时才有,那时,多尔衮已经死了。

经过四年扩建,天津城已是一座远远超过真定,保定的雄城,城高三丈有余,宽二丈,城中由只能容纳一万大军,变成可以容纳十万大军以上,常年驻扎着二万大军看守,而且就在离天津不足百里之地,驻扎着丰台、密云两座大营,一旦天津有事,两座大营的清军一日夜就可以赶到支援。

大明弘光五年五月底,明军的前锋捷虎营和李成栋的两万人马已经赶到天津外围,这一次,城中的守军不再望风而逃,而是一面紧守城门,一面还派人飞快向京城禀报。多尔衮接报后,京城已经基本准备完毕,马上领着大军往天津赶来,而同时,明军的大军也正在往天津方向赶,离天津不足二日路程,一场风云际会马上就要在天津上演。

与此同时,经过数十天的海上航行,孙克咸和殷洪盛的大军登上了山海关到锦州一线的土地,正在休整,许多羽林卫和大明官兵都是第一次乘坐海船,在海上吐了个翻天覆地,到了岸上时,他们已经腿软脚软,原先的陆上猛虎成山中病猫,好在他们登陆的地点位于山海关和锦州中间,这个地方一向偏避,加上无论是清军还是以前的明军都不重视海防,并没有碰到清军大股兵马,否则只要清军舍命一博,这两万大军就要损失惨重的逃回船上。

这种情况,没有休整是绝对不可以打仗,孙克咸与殷洪盛商量了一下,决定大军休整三天之后再出发,这三天中,隅有猎户或者小股的清军斥候与这支部队遭遇,对于清军的斥候,孙克咸与殷洪盛两人采取了坚决消灭的态度,而猎户则加以区分,凡是满人,一律处死,如果是汉人,则暂时关押在军中,防止走漏消息。

三天过后,殷、孙两人的部下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两人决定发起山海关的攻击。

新的一周求月票,推荐票,统统都要。

第三卷大明再起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五章范氏货行

第三卷大明再起第四十五章范氏货行

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雄关,其实只是一个小城,周长八里,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这座山海关只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据说是中山王徐达与刘伯温两人所建,整座关城高十四米,厚达七米,城池与长城相连,城中城套城,楼对楼,确实是雄关。

山海关虽然不大,城中最多只能驻扎数千人,只是两旁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只要挡住了山海关,就可以开垦出大片田地供军士百姓耕种,为前方提供大量粮秣,努尔哈赤兴起后,山海关更是凸显出了重要地位,占住山海关,就占住关内长城一线数十公里的肥沃土地,这关系到武将们的切身利益,因此尽管明军在辽东战线一败再败,山海关始终握在明军手中,清军数次攻关,明军都爆发出罕有的战斗力,不得不郁闷退回,简直成为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可惜最坚固的保垒也可以从内部轻易攻破,吴三桂自引清兵入关,这座坚城轻易的铺伏在清军的脚下,它的地位也随之下降,如今城墙,关隘虽然还在,驻守的军队只有千余人,守城的清将只是一个甲喇额真,下面有五名牛录。

以孙克咸和殷洪盛两人的实力,随便一支队伍也远超山海关中的清军,只是攻取关隘容易,要想做到不让一名清军逃跑,那就不是一件容易之事,对于山海关,他们依然只可智取。不可强攻。

这天清晨,山海关的大门象往常一样打开,两队清军百无聊赖地守在城门口,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着。

几支斥候小队的未归并没有引起城中清军什么警觉,斥侯出去几天不归是常有之事,有时一些斥候为了打猎,挖参。甚至会十余日不归,山海关原先的百姓全是军户。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后,多尔衮自然不会放心让这座关城还留在吴三桂手中,原先的军户大部份内迁,因此城中除了守城的一千清兵及家属处,百姓还没有兵多。

相比于京城的繁华,守在山海关地清军无疑十分清苦,打打猎。挖挖野山参,猎物的肉可以改善一下伙食,皮毛、野山参,山货等都可以卖给前来收购地商人,总能捞的一点外快。只要不太过分,军官们也是不闻不问,反正这个地方是后方,难道还会有什么危险不成。

城门显得十分冷清。只有三两俩俩挑着疏菜的小贩,砍柴的樵夫经过,对于这些人,守门的清军懒得答理,偶尔有看中的疏菜才拿上一把,遇到挑着肉和鱼进城的小贩。他们才会眼中大亮,毫不客气地拿上一些。

小贩们都与这些士兵熟悉,心中虽然骂娘,只是面上还得维持着笑容,现在已是六月,各种菜疏都已经上市,品种倒也繁多,守城的清军也不太贪,每个人拿一点,够吃就行。他们也知道不竭泽而渔的道理。若是拿得太多,小贩们没有赚头。谁还会挑菜,挑鱼肉等进城,城中其他军队岂不要喝西北风。

到了中午时,小贩们已经卖完了菜,或高兴或沮丧的出城,高兴的肯定是今天卖到了一个好价钱,沮丧的自然有沮丧的理由,或许菜没有卖到高价,或者是在城中赌输了随着这些小贩们出城,城门更是冷清的出奇。

一阵轱辘辘地声音传来,所有守城的清军都精神一振,这轱辘声十有八九是大车的声音,一般只有商队才有,东北有三宝,人参、皮毛,乌拉草,除去乌拉草外,另外两样在内地都是昂贵之极的奢侈品。

商人逐利,即使是在大明与满人交战最紧张的时候,也有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带着货物行走数千里来到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