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63(1 / 2)
有两层楼那么高。至于这书库里究竟有多少本书,就连他们的管家也说不清楚,只知道这个家族书库已经有超过200年的历史
张海诺忽然在想,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大书库里一定有许多珍贵的绝版书、手抄书和羊皮卷,一柜子书的价值也许远远超过一柜子黄金,仅从这一点就不难看出格伦布考家族的实力,这样一个经过数十代积累下来的贵族世家显然不是吕贝克家族那种暴发户能够媲美的。想想看奥托这样一个刚满20岁的年轻人就能够拥有如此丰富的知识,这让张海诺对于财富有了另外一个层次的理解。
船驶过达达尼尔海峡之后,前方的视线一下子霍然开朗。这里是马尔马拉海,位于达达尼尔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之间的一个内海,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从这里到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还有好几个小时的路程。
“奥托,你不想念你的家人吗”
张海诺这么说,是因为在两艘潜艇上调查谁愿意去美洲谁想要回德国的情况时,奥托想都不想就选了去美洲。
“想我的母亲,她是整个家族里最疼爱我的人,只可惜她在我10岁的时候就去世了在这之后,我上课之外的闲暇时光几乎都是在那个大书库里度过的,直到17岁那年考取基尔海军学校”
奥托口气平淡,眼神却显得有些黯淡。
见这情况,张海诺收起了想问他其他家人情况的打算,而是问他:
“你孩提时的梦想是什么”
“梦想”奥托低头看着船尾腾起的白色浪花,“成为一个元帅,陆军或者海军的都可以但眼下看来这个梦想实在太遥远了”
“我的梦想也是当元帅呢”张海诺提高了一节音量,“从前希望自己当个指挥千军万马的陆军元帅,现在嘛呵呵是当一个指挥强大舰队的海军元帅”
奥托看了他一眼,脸上的阴沉似乎随风飘去了,露出的是一种淡然的表情。
“你呢,吉瑟尔”张海诺将目光投向这位比自己年长一岁、素来腼腆的轮机长。
“我服役,升任军官,结婚,生孩子”
吉瑟尔这话一出,张海诺和奥托都善意的笑了,这个梦想简单而纯朴,也是他们三个中最容易实现的。
“上尉,你说德国还会拥有一支强大的舰队吗”
公海舰队被押解前往帕斯卡弗洛的消息早已传来,现在距离著名的彩虹行动也只有几个月时间了,奥托虽然不能预知这一点,但理智的想想也知道协约国不可能会将自己的眼中钉、肉中刺归还给德国
“会的这次战争德国虽然失败了,但德意志的不屈精神还有人们心中的不甘都注定这个国家会在若干年后重振军备,再和自己的宿敌大干一场”
良久,奥托才说出一句话:“但愿我们不会再失败”
“一定不会的”
吉瑟尔忽然用一种异常坚定的口吻说到,当张海诺扭头看着那张朴实无华的面孔时,那上面充满了战斗的信念。
快速号的最高速度虽然快,但直到日落时分他们才抵达伊斯坦布尔,夕阳下的巨大城市显现出一种和工业都市截然不同的震憾力,雄伟的城墙,高耸的塔尖,还有那一尊尊大炮都在向人们展示自己的强大,尽管它背后的国家已经虚弱到了极点。
“艾尔加,你确定能够在伊斯坦布尔弄到足够以假乱真的奥地利护照吗”
在船只临靠港之前,张海诺还有些不放心的问战前曾长期在伊斯坦布尔和安塔利亚之间跑船运的艾尔加。
待阿尔萨兰将这个问题翻译过去之后,艾尔加说道:
“是的,只要您出得起价钱,我那位朋友甚至可以搞到英国的假护照实际上,这些假护照和真护照的区别,只是在于它们在国家资料库里没有相应的档案而已”
崛起之路 第26章 鸟枪换炮
早起求票中,还请大家多多支持
正文:
快速号船小而破旧,所以被负责管理泊位的土耳其官员安排在了很不起眼的角落里,这倒也正好合了张海诺的心思,要知道他们将用来购买大船和物资的金币都带在船上,停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反而不会引人注意。
停靠上泊位之后,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因为不清楚这里是否实施宵禁,张海诺没有冒然上岸,而是等到第二天天亮之后才带着奥托、吉瑟尔、阿尔萨兰和艾尔加一起在码头区转悠,询问各个商会和船家有没有远洋货轮出售。
即便经过了四年漫长而残酷的战争,作为土耳其的首都和最大港口,伊斯坦布尔港区依然是桅杆林立,战争中英法舰队的封锁让许多船主和货主亏了血本,一些人等不到战争结束就破产了,他们的船只就成了债主们的抵押品。因此,这里待售的轮船非常多,虽然随着战争的结束,船价开始回升,但依然处于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只是和在安塔利亚一样,土耳其船主们对外国商人的开价都会比正常价略贵一些。
“先生,看看我这艘船吧1908年下水,机器设备还非常新,装2000吨货物跑15节不成问题。什么远航当然当然,它在战争前一直跑印度航线,最远还去过日本呢怎么样先生们想上去看看,好叻,这边请”
眼前这个瘦瘦的土耳其人让张海诺想起了电视剧里拉客的店小二,只是半个小时之后,他们就又摇着头下了船,专攻动力系统这一块的吉瑟尔非常不屑评价到:“这样破旧的锅炉和轮机,船能跑出地中海就很不错了”
“碰到稍大的船上海浪漏水是必然的”艾尔加也不客气。
这样的情况,张海诺他们第一天碰的并不少,四年的战争不但让这些船主失去了生意,也让这些各式各样的货轮整年整年停靠在码头上,许多船的锚链、扶手和烟囱都锈迹斑斑好在这伊斯坦布尔港够大,停泊的船只也够多,在他们抵达这里的第三天上午,一个合适的目标终于进入他们的视线。
“哈坎伯德号,不莱梅船厂建造,1912年下水,首航就跑出了18节的航速最多可载4200吨货物,使用2套四气缸往复式蒸汽机,全部德国货在燃料舱装满的情况下最远可以航行8000海里,如果使用货舱搭载额外燃料的话,单次航程可以超过1万海里”
船主的介绍方式虽然和其他地方没有太大的区别,这艘双烟囱的远洋货轮船体上的油漆同样因为长期缺乏维护而脱落了不少,但一听到是正宗的德国货,张海诺他们就来了兴趣。
如果这位船主是德国人的话,张海诺他们一定会感到更加亲切。只可惜,站在他们面前的这位船主个子又瘦又高,黄褐色的皮肤,欧化的面部轮廓,这些都清楚的告诉大家,他是一个纯正的土耳其人。
尽管如此,张海诺他们还是兴致勃勃的上船参观了一圈。要看一艘船是不是正宗德国货,从一些小细节上就能够辨认一二。战争的爆发让它在这里静静的停泊了四年,从前的船主和船员们大概早就通过陆路回德国去了,这船舱里显然久未主人,到处积满了灰尘,但舱门依然活动自如,舱内很少能看到锈迹,至于下层的锅炉舱和轮机舱,用手抹去上面的灰尘,那些机器设备都像是在尘封中静静等待重生。
经过吉瑟尔和艾尔加两位专业人士鉴定之后,该船的动力系统情况良好,只要进行一次中等规模的检修就可以出航了。
“125万镑”
听到对方的报价,张海诺故意将自己的嘴巴张得老大,然后一边摇头一边沿着舷梯往下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