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75(1 / 2)
措施,比如说降落伞,这个比较简单。
王况绝对不会让自己的兄弟去冒险,徐国绪的第一批上天,只能是热汽球在试验过可行,并且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的那一批,当然李世民肯定也得是那一批的。
而在热汽球之前,还有无动力滑翔翼可以做,这个用途就比较窄,但是,当风力的条件够,而且地理条件够,比如说敌人的城池周围有比较高的山的情况下,从山上滑翔而下,吓都要把那些守城的敌人吓死,在这样的条件下,哪怕敌人明知从天而降的是敌方,也会因为慌张而忘了用箭射的,能上天的,在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必定是神灵,碰到这么多突然从天而降的神兵,敌人只会以为这是上天要惩罚他们了,哪怕将官想抵抗,士兵也会完全的失去抵抗力,而只会大部分人乖乖的跪在地上,等待着神灵对他们的惩罚,他们没那个胆敢和天对抗。
第六零一章 成了
“等等,小皮猴,你们刚说的是上天朕没听错罢”李世民好一会才缓过神来,用怀疑的口气问徐国绪,该不会真的自己老了连别人说的话也听不清了。
“陛下,是上天没错,已经开始在做了,不过不敢保证能成,目前已经在准备材料了,关键的东西已经着人去找,若是一切顺利,约摸着两年后就可以开始试验,若能飞天,对我大唐兵士来说,将不存在任何的天堑,任何地方都可去得。”
“何人去做”李世民敏感的觉得,这个飞天技法如果能成,大唐军队甚至可以直接的撇掉攻城车,云阑和云梯投石车等器械,就连过河架桥也变得简单起来,再也不用担心敌人半渡而击,可以说,如果有了这个办法,大唐军队将无往不胜,管你茫茫大漠还是无边沼泽,管你是悬崖绝壁还是万丈深渊,在大唐军队面前,将变得有如坦途。
所以,这个技术必须保密,严格保密,绝对不能让他国得去,有了这个技术,敌人的城墙筑得再高,护城河挖得再宽再深都是白搭,以前可能需要围城几个月甚至一年两年的战争,在飞天技术面前都变得非常的简单,如此的攻城拔寨速度,将是难以想象。
“材料一是由内府采买,另一个重要材料,璃已经给陈国公去信,请他协助寻找了,想来应该不难。制作的人手,就限定在船厂的几个老工匠范围内,其他再无人知晓,就连内府采买和陈国公也不知道他们帮璃找的东西要做什么用。另外,关键的部件,璃准备让黄大郎的义兄来做。”王况当然知道李世民的意思是什么,也不隐瞒,一一的把几个关键部件的掌握人都说了出来。
“侯君集你让他找什么啊朕可是听侯君集他自己说过,当初若不是二郎你提醒,他已经是一错再错了,你倒会卖人情。”
“就是火油而已,高昌以西百多里应该就有,璃以为,火油日后必定成为各方觊觎的东西,我朝当派重兵守卫才是。”王况突然想起来,玄奘一路向西,结果就历经了一百一十个国家,这中间,有四五十个小国是在天竺,也就是说,目前的阿三,还是一城邦为中心的一个个小小的国家,但到天竺之前,也还有五六十个小国,这五六十个小国里,比如说月氏,比如说于阗等等,他们忽尔向东对中原王朝称臣,忽尔向西,倒向西亚大国,而高昌也才刚纳入大唐真正意义上的疆域不久,可以说,那里的势力错综复杂,如果大唐寻找火油的消息走露,或者说被别国发现热汽球的燃料就来自于火油的话,那么搞破坏是非常容易的。
是的,他们不知道蒸馏,但是却可以遣人到油湖去放一把火,只要那火燃烧起来,那是无法扑灭的,一个是油湖所在地严重缺水,二是气候干燥,三是火油一烧起来就是成片,温度极高,根本没法靠近。而失去了火油的供应,热汽球你造得再好,也是白搭,只能当做摆设用。
李世民沉吟不语,王况也没再说什么,高昌地处边疆,派谁去更放心,这个是李世民考虑的问题,王况才不会去管,他也不想插手影响戍卫军队的格局,有很多时候,皇帝需要考虑到平衡问题,最能干的将领未必能派到最需要的位置上去,这和世族的势力范围有关,比如说王家是太原为根基,所以水军可以是太原王家的人,但是整个北面地区的守卫将领就通常不会选王家子弟。
说话间,已经到了甲板,因为有千牛卫在前头开路,且大楼船的船工水手又多是从水军解甲后的老兵士,早就得到了码头上的兵士通知,说是建安侯要上得船来,所以这一条跳板的那一头,早早的就派了人拦着不让人从船上往下走了,要走去别的跳板。是以,王况他们是一路畅通无阻。
甲板上的最高层是属于甲字号的高级套房,再往下两层是属于乙字号,甲板当层和甲板下的第一层是丙号,第二层是丁号,也就是大统铺,第三层开始就是库房,主要是楼船上的补给存放和旅客的货物存放空间,共有两层,每层三十多个库房,其结构都是非常有利于通风的,只有最底层温度最低的地方,用来存储重要又不太容易保存的货物。
从第三层开始,李世民跟着王况一个库房一个库房的看了一遍,但此时的他,早已没了先前的好奇心,那库房里一筐筐的热带物产已经丝毫引不起他的兴趣,这个时候,还能有什么东西能比得上飞天带给他的震撼呢
但毕竟是自己答应了王况来看的,而且王况要带他来看的意思他也知道,无非就是想要让朝廷投入庞大的人力物力来开通从长安到东治港的直道而已。这时候,他自己已经是完全的同意了修直道了,就因为一个飞天,只要王况真的能实现飞天,别说一条直道,就是再修几条,只要朝廷负担得起,他也会答应,但修一条直道,不是他这个皇帝一个人就可以决定的。
所谓直道,并不是真的一条路笔直到底,这是相对于驰道而言的,驰道只考虑了宽和路面的平坦,但坡度和直度并没有怎么去考虑,直道呢,则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尽可能的将一条路分割成若干段,每一段都是笔直的,而且对坡度的要求很高,能铲平的就要铲平,只要可以做到,并不去考虑成本,比如路修到一座小山脚下,驰道可能是直接就绕山而过了,但直道首先考虑的就是把这山给推了,给直道让路,如果山实在太高,又或者说这山整体都是石头,那么才会考虑绕山而过,但是决不会搞什么盘山路的,直道考虑的是军事用途为主,许多的器械一碰到坡度,行进速度就会突然的放慢许多,这就不是直道的便利了,相反的,即便是绕山而过可能路变长了许多,但实际上行进所花的时间却要少得多。
一直到离开这艘楼船,李世民依旧没给王况一个答复,这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工程,虽然李世民也知道这个工程的重要程度,但牵扯实在太广,前隋修运河而造成民怨沸腾的先例才过去,许多百姓谈到那时候被征为民夫所受的苦和累,至今依旧心有余悸,所以,李世民必须回去和诸位相公商量,要衡量一下国库的收入和其他重要工程才能给出个答案。
王况也不是太急,不要说这一条直道,后世一条高速公路,哪怕只有几百公里,其论证的时间都要长达三五年直久,何况现在的直道是从长安到东治呢其浩大程度只比大运河大,而不会比它小的。所以,这事即使急,也是要等,不可能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