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5(2 / 2)
艳娘家的院子远离村子,外面有很大一块空地,所以就在空地上开始做起来。
订做的棉衣又大有小,千南衣按照一个个的身高大小发了下去,那些孩子拿着新衣服,心里不知道有多开心,感激的话一遍接着一遍。
千南衣并不是想要听到这些,而是真心的希望这些孩子都好。
千南衣也数了数,老人一共只有六个,剩下的全是十岁以下的孩子,财儿算得上里面比较大的。
而老人也大多数是男子,老婆婆只有两位。
这个季节很冷,但是临时搭了布遮挡住了风,加上大家的心情好,场面也是热火朝天的。
孩子们在一起大多都没有什么避讳,所以都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
千南衣和钟孝悟安排着院子里面的事情。
艳娘家的院子很大。
一共有七间屋子。
除了一间堂屋,一间厨房剩下的五间都清理了出来。
屋子里面本来有些破旧的家具,倒是可以用。
只是那木板床是才定做的。
一间屋子里面,为了尽量的多安排人,定做的都是通铺。
而且钟孝悟想得很长远,屋子里面只有进门的地方长长的空了一点点上床的位置。
剩下来的地方都被安上了床铺,粗粗的看了一眼,这通铺至少可以睡两排孩子。
而且床上也都铺上了厚厚的稻草,稻草上面铺着棉被,再上面又铺了一层厚厚的被子。
看到这样的情景,千南衣很满意。
钟孝悟一脸得意的说道:“怎么样我这样的设计好不好,这一间屋子至少能睡十五六个孩子,到时候这几件屋子也能救济安排更多的人,就是挤了一点点。”
千南衣笑了起来:“寄一点倒是没有啥,只要能住人就对了,别的还在乎那么多干啥。”
说完千南衣看了另外四间屋子。
都是安放的大通铺。
“这堂屋里面你打算怎么办”
千南衣看着空荡荡的堂屋。
钟孝悟想了想说道:“自然是安上桌子到时候大家用来吃饭了,不过桌子还在订做我订做的是长条桌,两边坐人这种,这个可是我想出来的。”钟孝悟想要更多的人能坐下吃饭,也是动了脑子的。
千南衣很满意,笑道:“你倒是知道动脑子,这倒是很好的事情,也好这样,到时候这屋子宽,指不定还能安放三排桌子,还有凳子也用长条凳,尽早做好吧。”
外面马车上面的东西已经都搬进了屋子里面。
千南衣和钟孝悟又去看了看厨房,也很不错。
里面的锅还有碗筷也都准备好了,指不定等会就能开火。
只是里面还没有粮食。
钟孝悟像是知道千南衣在想什么一样,解释道:“粮食我叫米铺送来了,我想大家都是想要吃饱饭,所以我叫米铺把杂粮还有米都一样送点来,只要大家能吃饱就好,别的还真的没有那么多的讲究。”
这个千南衣是赞成的,饿着的时候,那里还管美不美味,还管是什么东西,只要能填报肚子都可以。
外面有很多孩子都换好了衣衫。
棉袄子还有棉裤子。
头发因为还没干透,一个个都是披着身上的,有的孩子拿着钟孝悟准备好的梳子梳着头发。
财儿笑眯眯的走到千南衣和钟孝悟的身边,兴奋的说道:“有胰子洗得真干净,以前在家里都是用柴灰搓搓身子洗洗,还是钟公子好,居然还准备了胰子。”
千南衣也只是笑笑。
这些孩子身上很脏,要是不用胰子估摸着也洗不干净。
不过这些话千南衣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说出来会伤人的。
米铺的马车这个时候也来了,顺带着还按照钟孝悟的意思送来了菜和一些肉食。
今天大家第一次到这里来,也算是大家都聚一聚,钟孝悟所以也算破费了。
、第九十七章 柳家人
有眼尖的孩子看见了后面放着的肉食,都流着口水跟在马车后面好奇的看稀奇。
都是小孩子,很久没有吃过肉也能理解。
叫人把东西都搬进屋子。
这些东西都是几天的量,而且和这些人也都不怎么了解,自然都要锁在专门的屋子里面。
千南衣和钟孝悟也打算找一个自己的人来管理,一来害怕大一点的孩子欺负小的孩子,让小的孩子吃不饱,二来也要杜绝中饱私囊的事情发生。
千南衣和钟孝悟都是这样想的,所以现在做这个事情也是顺理成章的。
孩子们大都已经洗完澡。
有些早点洗完的人,头发已经干了。
那两个年纪大一点的婆婆开始给孩子们梳着发髻。
一个个的孩子收拾出来都长得水灵灵的。
跟那脏兮兮的乞丐根本就不搭边。
千南衣给每人都准备了两套换洗的袄子,所以又把另外的一套发给了大家。
钟孝悟开始安排人做饭。
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
千南衣和钟孝悟只负责安排,真正执行下去的便是钟孝悟在府中找的一个比较老实的妇人,也是许氏叫来的很忠心。
千南衣也叫财儿还有另外几个大人帮着照顾孩子,倒也没有什么担心的。
三天过后,天空中下去了小雪。
雪花一片片的飘下。
整个天空中看过去都是亮堂堂的一片,虽然现在已经是傍晚。
千南衣站在院子里面伸出手接着雪花玩。
钟孝悟从今天开始读书练字。
这些是钟孝悟自己要求的,他现在越来越觉得读书识字很重要。
还有书中教的道理也很关键。
千南衣乐得见到钟孝悟如此认真懂事。
收留孩子的事情已经走上正轨。
城中有很多老弱病残,听到消息纷纷去投靠。
而稍微年轻一点的,千南衣只是给一套棉袄,就打发了。
按照千南衣的意思便是有手有脚就自己去赚钱养自己,再不济做苦力也不会饿着冻着,为什么一定要受嗟来之食。
城中很多人知道了钟孝悟做的这些善事,都夸赞钟家都是好人。
城中的乞丐少了。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