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69(1 / 2)
这个官职如何很气派吧嗯,好,朕就用这个官职,以最隆重的婚礼,送姐姐出嫁到宋府做第一大妾”
赵颖想了一下,点头首肯道:“也好,总比没有要好”
宋歌在边上微笑。
太后摇着头闭上眼睛,“你们都出去吧,哀家想要休息一下”
难结大案1
第二天早朝,皇帝赵似就把宋歌这次剿匪的功劳夸赞了一番,并宣读了连夜拟就的任命书,再给宋歌按上了三个响亮的名头:保国万户侯、庆元节度使、功勋大将军。其实这三个名头听着响亮,在大宋朝也就是个面子工程,并没有什么实权,功臣们大都有各种各样数不清的花哨头衔挂着。退朝之后,殿前阶梯上,章惇笑眯眯走向宋歌,扶住宋歌的双肩,上下看了又看,“哈哈,宋大人,新郎官,大功臣,恭喜恭喜啊”宋歌把他推开,“那还不是托你章相的福,不然,也不能混的这么好,对不”“宋大人还真会说话,哈哈”“呵呵,章相对在下的好处,在下会还报给章相的”蔡京在边上道:“宋大人事情繁多,只恐怕没有机会还报呀”宋歌瞪他一眼,“哈哈,蔡大人也想着在下的还报了吧放心,不会少了蔡大人的”“那本官就和章相一起等着宋大人的回报,兜着就是了”“希望你们能够兜的住”宋歌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这两个鸟人,宋歌已经做好了跟他们决裂的思想准备,就没有必要再和他们客气,反正不死你死就是我活下朝之后,宋歌回到了清苑老驸马王诜借给宋歌的居所。凭宋歌现在和王诜的关系,他是不准备还了。高俅兢兢业业,虽然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依旧把清苑安排的井井有条,这家伙的能力不是盖的,没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在历史上留下大奸大恶的骂名不过,经过宋歌的改造,高俅已经从良了,可惜一从良,成了一个好人,估计就不会再在历史上留名了看来,做好人也不一定是好事啊宋歌在府上,和好久没见面的小妾们温柔了一番,安慰一下她们孤寂空虚的心灵。午后,即带着方腊和武松去了开封府衙,他是开封府的父母官,一些杂事还是要处理的。幸亏朝廷还算照顾,在宋歌南下之后,委派了一个得力的通判,负责开封府的日常事务,因而倒也没有积案如山。宋歌走进开封府衙的时候,通判吴文英正好收拾完毕今日的文案,准备下班,见到宋歌,立即行礼,并重新坐下,和宋歌聊了起来。两人闲叙了一会儿,无非是相互问个好,一个问对方这次旅行安好,一个问对方工作顺利,之后,吴文英整肃脸容,对宋歌道:“宋大人,有一件案子,需要你亲自处理”宋歌见吴文英一副凝重的表情,知道事情并非很简单,就问道:“吴大人快说,什么案子”吴文英道:“此案涉及荣王和昭怀皇后,下官不敢私自处理,须请宋大人亲自处断。”他一面说着,一面就到案架上把案情资料给翻了出来,递给了宋歌,“请宋大人亲自过目。”宋歌随手把资料袋丢在了一边,对于古文,他一看就头疼,而且看不太懂,还不如让吴文英直接说出来呢,“吴大人,这荣王和昭怀皇后是什么人”
难结大案2
吴文英一愕,心说开封知府、大宋枢密使,居然连荣王和昭怀皇后都不知道,太不可思议了,仔细瞧瞧宋歌的神情,确信他真的不知道之后,才慢慢地说道:“恕下官多嘴,宋大人年纪轻轻,位极人臣,肯定有过人之处,不过呢,作为开封知府,这京城上上下下的人,还是要了解一下的啊嗯,这位荣王,乃是英宗之子,当今皇上的叔父,而昭怀皇后刘氏,则是今年年初刚刚驾崩的哲宗皇帝的皇后。”“皇上的叔叔哲宗的老婆哇靠,这两人的面子好大呀难怪吴文英不敢去惹”宋歌自语说道,荣王宋歌没见过,不知道什么样子,那刘氏,去年在朱雀广场上,跟着哲宗出来看赵佶和高俅比赛蹴鞠,倒是见过一眼,一看就不是善类,“吴大人,他们两人什么案子,还要劳烦说来听听。”于是,吴文英清了清嗓子,就一五一十地把整个案情经过给宋歌讲了一遍:原来,这荣王和刘氏,本就是亲戚,荣王的妻子就是刘氏的姑妈,这刘氏当年就是通过这层关系,进宫来到了英宗老婆高太后的身边,最后成了哲宗赵煦的妃子,因生了一个儿子,在后宫耀武扬威,胡作非为,并设计让哲宗废除了贤惠仁厚的孟皇后,封她做了皇后,可惜儿子夭折,丈夫早死这刘氏的两个兄弟,一直在民间从事拐卖妇女的罪恶勾当,通过欺骗、威胁等手段,把民间一些颇有姿色的女子,拐骗到了京城,然后通过荣王,贩卖给京城里的青楼做妓女、大户人家当丫鬟等,从中谋取暴利。这种事也不是他刘氏与荣王一户人家在做,本也无可厚非,只是这一次出了茬子。他们这次从福建贩过来的女子当中,其中有一个女子是一位读书人的相好。这读书人两年前参加科考,名落孙山,就留在了京城,与几个同样失意的举子,寄宿在城外一间庙宇里苦读,等待明年的再一次科考,平日里常与这女子鸿雁传书,寄情相思。偏偏不巧,这刘氏兄弟不小心,让这女子给跑了出来,女子从书信中早就知晓读书人寄宿的寺庙地址,一路寻了过去,找到了这位读书人,并向读书人叙说了此事。这读书人迂腐,第二日带着女子,跑到了刘氏兄弟府上讨说法,并且叫嚷着不给说法就告到官府,结果,当天夜里,这读书人与女子双双被人打死在了城外庙宇边上的荒地里。那帮读书人知道了此事,非常气愤,其中有一个叫做李纲的读书人带头,联名到开封府告状,要求严惩凶手。这案子非常简单,那书生和女子,肯定就是刘氏兄弟派人谋害的,只是案子牵扯太大,下官不敢私自做主,请知府大人亲自定夺宋歌听完吴文英把案情叙述完毕,对于案子倒不是特别在意,而是对于吴文英提到的一个人感兴趣,“吴大人,你刚才说告状的读书人的头头叫做什么”
“李纲宋大人认识此人正是此人不依不饶,致使本案无法了解。下官本想促成私下和解,刘家出些安葬费、抚恤费以及堵口费,了结此案算了,毕竟闹来闹去,吃亏的还是这帮读书人。可是,李纲不答应,非要杀人者偿命不可那么,下官就无法处置了,下官这点微末官职,难道去处斩皇亲国戚不成”吴文英絮叨地说着,想在宋歌面前表现一番,表示他并非无能,而是案子实在太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