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29(2 / 2)
说着就把一条红艳似火的珊瑚项链交到了宁琳琅手上,宁琳琅看着这条项链好喜欢啊,不但圆润饱满,而且每一颗都有近两公分大小,中间那颗红的滴血的红宝石有半个鸡蛋那么大,这条项链少说也得价值千万以上了吧,而且这可是老年间的,更具有价值。这条项链最大的价值就是张辰送她的,虽然这里有数以万计的各种首饰,她也可以随意的挑任何一件来佩戴,但是张辰主动给她的却是意义不同。
张辰见她喜欢,就笑着说道:“一条项链而已,这里有上万件首饰,等会去之后我就全部摘选出来,你想戴哪件就戴哪件。嗯,接着记录吧,要不咱们可就赶不回去了。”
“这里还有,珍珠项链五百三十七条,这些首饰也太多了一点,那当时紫禁城里得有多少啊玉石类摆件九百二十件,唉,要不人们都想当官都想当皇帝呢,这就是好处啊,看看这老吴家,一共才几代人啊,就积攒了这么庞大的财富,当皇帝果然是好啊。”
第三十九章惊天宝藏三
失误,上一张抬头闹错了。
说完,张辰走到那些书架前边,展开意念力,开始统计。这上边都是古籍善本,居然有整五十五部的太平御览这让张辰又着实惊讶了一阵子,南宋刻本的太平御览,这可是绝对的孤本啊,已经不能用价值连城什么的来衡量了,根本就是无价,随便其中的一册拿出去就可以达到价值连城的地步,这一整套五十五部,怕是要震惊世界了吧。
太平御览的编纂工作一共进行了六年半的时间才成书,其中引用古书一千多种,收录了大量宋以前的文献资料,可谓是“备天地万物之理,政教法度之原,理乱废兴之由,道德性命之奥”。现今存世的太平御览只不过十之二三,这整套五十五部的出现,可不是要引起大动静吗。
接着往下看,再一次大大的惊讶,五百一十卷宋刻本太平广记,又是无价之宝,尤其这太平广记在明代以前是很少有刻本的。整部太平广记引用书稿达到了四百多种,全书按照主题分类为九十二大类,下面又分一百五十多小类,再又分为许多的小细目。其中收录最多的是小说,可以说是一部宋代之前的小说的合集。许多唐代和唐代以前的小说,就靠太平广记而保存了下来。
而明嘉靖年间谈恺的校补刊本和沈与文的野竹斋钞本,以及陈鳣的校宋本,都是以前人的传钞本为基础,而校对刊发的,属于在残本的基础上校对刊印,并不完整。
张辰暗暗的想着:这吴三桂家里的人都很喜欢读书吗,怎么他们家就有这么恐怖数量的古籍呢而且这里边有很多都是张辰没有听说过的,应该都是孤本了,天呐,数以万计的孤本。
再接下来看到的东西虽也让他惊讶,但是程度已经低了好多,经过之前的震撼,也有些习惯了。
这次看到书衣上的那四个字,张辰已经能够忍住了文苑英华,全书共一千卷,上起萧梁,下至唐五代,选录作家近两千二百人,文章近两万篇,其中收录的唐代作品最多,可以达到百分之九十。这一套是南宋胡柯和彭叔夏校订后的刊本,算是历史上最完善的文苑英华刻本了,一样是存世仅此一套。
再次看下去的的时候,果然如张辰想的一样,正是宋刊本的册府元龟。这一套史学类书编纂耗时八年,把经、史、国语、管子、孟子、韩非子、淮南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韩诗外传和历代类书以及修文殿御览等,用编年体和列传体相结合而分门别类,共一千一百零四门,成书一千卷。征引繁富,也成为后世运用典故,引据考证的重要参考资料;尤其是记载的唐五代史事,有很多史料都是其它史籍中不曾记载的。
宋刊本的册府元龟,现在仅存南宋八卷,而后世一些藏书家的明代钞本都繁乱不堪,舛错丛出。这又是独一份儿的。
妈呀,北宋四大部书这老小子一个人就收全了,这些书怕是那爱新觉罗氏的藏书里边也没有这么全。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能编出这样四部钜著,宋代的文学成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
其实这些都不算什么,让张辰大大吃惊的却是接下来的这套。当张辰看到这套一万多册的永乐大典时,前边的四套书给他的震撼加在一起都没有现在震撼。
张辰用甚至有点颤抖的声音把宁琳琅叫到身边,让她也来看看这部恢宏的永乐大典,宁琳琅的表情也是一下子就凝固呆滞了。
永乐大典是编纂于明永乐年间的大部头类书,耗时六年,汇集图书八千余种,成书一万零九十五册,共计三亿多字。用“以韵统字,以字系事”的检索方式,保存记录了几乎十四世纪以前全部的中国历史地理、文学艺术、哲学宗教和百科文献。永乐大典的成书比大英百科全书要早3oo多年,是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化遗产珍品,也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巨大财富。
这套整部的永乐大典,开本宏大,高有半米,宽约一尺。书衣的装帧方法用的是明代前期书籍装帧普遍采用的“包背装”,用多层宣纸硬裱,最外面有一层黄绢连脑包过,显得格外庄重。
书衣的正面有两处书签,一处题“永乐大典”下方是一行小字说明卷数,另一处是标注以洪武正韵为准的所属韵目以及该韵目的册数。全书均为手书,用墨笔书写正文以及插图;以朱笔绘制边栏界行以及标注引用书籍的作者和书名。通篇每一处,包括细小的边栏界行都是手工完成的。
张辰用意念力观察的时候就发现这一整套的永乐大典都是九层绿色的光芒,应该是永乐年间的物件,那就应该是永乐正本了。关于永乐正本的传说有三种,一种说是毁于万历末年间的大火,第二种说是毁于嘉靖年间干清宫大火,另一种说法是永乐正本被用来殉葬了。现在真正的说法张辰是不用去考证了,永乐正本已经实实在在的跑到他的手里了。
如今存世的永乐大典副本,也早已残破不堪了,仅仅是经过明末的战乱就缺损了两千多卷,到了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经过查点,确定已经残损缺失了两千四百多卷,到了光绪年间清点的时候,只剩余五千余册,再到后来剩下了八百多册,直到八国联军进京的时候,永乐大典的副本已经只有区区四百余册了。
不过百余年的时间,这部世上最全面的类书就损失殆尽,近万册的书籍,平均每年都要损失百册左右,可见清政府对于古老的中华文明的重视程度。
如今存世的几百本残本中,也只是有两百多册存于国家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其它的都分别被英、美、德、日、越南等国收藏,还有一本流传到了棒子国。
而这一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