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64(2 / 2)
五年后的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汉明帝便以谋反的罪名贬迁了楚王,结果楚王刘英自杀,同时还兴起大狱,楚王门下宾客和亲戚被杀和判刑的千余人,系狱的有三千余人,楚王门下的桑门、伊蒲塞当等僧侣也在其中。明帝的政敌既除,求法之举便无必要,因此译出的经典也就缄之兰台石室而不向社会流传,并且有鉴于楚王的利用佛教,因而禁止汉人出家奉佛,佛教受此打击,所以此后八十年中寂然无闻,毫无有关佛教的史实记载,到汉桓帝时才出现了佛教的史实。
天子刘辩的诏书发往各处,各地世家豪强本来都尊信儒家思想,对佛家思想有抵触,又因其是外来神灵,又多由西域胡人僧侣传道,抵触心理很盛,于是各出兵马,将那些四散的僧侣擒获,其中所谓得道高僧有数十人,名传后世的有安世高、安玄、严佛调、支娄迦谶、竺佛朔、支谦等人。
安清,字世高,是安息国太子出家,他的名字是到大汉后根据大汉习惯所起的,不是他的西域原名。他的学问很渊博,懂得天文、医术以及鸟兽语言。他尤jg阿毗昙学和禅经,他的教导方法是令人深信三世因果而努力于禅修以求解脱。他翻译了很多佛教经典,译品中最重要的有安般守意经、y持人经、人本yu生经、大十二门经、小十二门经、道地经等。
安玄,也是安息人,因经商到洛阳,受职为骑都尉,秉持法戒,博诵群经;常与沙门讲论道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与严佛调共译经二部,其中法镜经是谈三归、五戒、布施、悔过等法义的。
严佛调是临淮郡人,出家为沙门,从安世高学佛,以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于洛阳译经五部,当时称安侯、都尉、佛调三人的传译为难继。佛调又撰沙弥十慧章句,是为汉人撰述佛典之始,佛调所译菩萨内习六波罗蜜经也是谈六妙门的,同时继承安世高禅学的有南阳韩林、颍川皮业、会稽陈惠等。
支娄迦谶,简称支谶,是月支国人,以桓帝永康元年公元167年来洛阳,至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译经二十三部,其中最要的是道行般若波罗蜜经十卷、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二卷即大阿弥陀经、般舟三昧经三卷,前一经对佛教思想在中国的发展起了主导的作用,后二经对汉土净土思想奠定了基础。
支娄迦谶有弟子支亮,支亮有弟子支谦,三人学问渊博,受到当时的赞扬说:“天下博知,不出三支。”特别对于支谦称赞说:“支郎眼中黄,形体虽细是智囊。”当时帮助支娄迦谶翻译的有竺佛朔,从二人笔受的有信士孟信、张莲,此时还有康孟详、竺大力、昙果译出佛传,使人了解释迦如来的事迹。
以上这些僧侣多被当地官吏或世家豪强所缉拿,押赴邺城,交由通天教两位天师佐汉天师左慈、辅汉天师于吉处置,两位天师施展他们的道术,让这些僧侣把他们在推崇佛教过程中撒过的谎、做过的恶都倾诉出来,再载入大汉ri报,传于大汉各处,让普通民众都了解到这个天竺教派里面不堪入目的一面。
当通天教教皇刘辩、教尊吕布、辅汉天师于吉、佐汉天师左慈、护教莲花圣女王鲁莲、护教香艾圣女赵爱儿、护教芍药圣女郭芍药联名对普天下通天教教徒们发出圣战令,呼吁各地通天教教徒挺身而出,为捍卫圣教的圣洁,勇敢地跟外来邪教斗争。
一时之间,举凡佛教、拜火教、萨满教等一系列外来宗教全部遭到官府取缔,更遭到通天教教众攻击,通天教在这几年时间里发展迅速,已经拥有上千万名信徒,这些信徒一起出动,所有的外来宗教、那些不知所谓的外来神灵、本地土神都被掀翻打倒,从此之后,大汉境内只有大汉民众认可的代表大汉文化的神灵盘古、华胥、伏羲、女娲,以及随后衍生的炎帝、黄帝、姜尚、老子、孔子等仙人。
吕布眼前为之一清,阿三们创造出来的神灵不再腐蚀汉人的jg气神了,吕布心情非常愉快,不得不自豪地大吼一声:“这场宗教战争真爽”
第736章终极信仰
很多人认为,因为中土官府长期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又早就确立了儒教统治体系,其他外来的或者自产的宗教体系无法在中土与儒家思想相抗衡,而只能选择依附于儒教发展,而且汉人重实际,少有人为宗教这种虚无的东西拼命,所以中土自古没有宗教战争。
吕布对此轻晒道:“那黄巾起义、白莲起义、方腊起义、太平天国、义和团起义算什么呢”
从宗教角度,黄巾起义的实质是道教的分支太平道跟儒教的战争,白莲起义同样是佛教的分支白莲宗跟儒教的战争,方腊起义则是外来的摩尼教跟儒教的战争,太平天国则是本土化的基督教跟儒教的战争,义和团起义则是本土宗教义和团跟外来天主教的战争,更不用说从南北朝一直蔓延到清朝的佛道两教之争,又怎么能说中土自古没有宗教战争呢
吕布对此只能说:“尽信书不如无书”
细数这些宗教战争,给中土带来了数次生灵涂炭,因黄巾起义、历次白莲教起义、太平天国等宗教战争而死伤的汉人不计其数,其中因太平天国而致汉人死伤近一亿多人。
吕布推想,若是大汉民族有统一的稳固的宗教信仰,这一切悲剧都不会发生。
在后世有人设想过,若汉人以儒教为统一的稳固的信仰,会如何如何,或者以道教为终极信仰,会如何如何,不可否认,除了那个舶来的极端不靠谱的佛教外,儒教、道教在汉人的信仰世界里都曾发挥过重大的影响力,可惜它们各有各的致命缺陷。都不足以成为终极信仰。
””汉兴以后,上层崇尚黄老之道,无为而治。汉武帝之时,无为变成有为。当此之时,儒生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家学说推崇为正统意识形态,学者只准研究儒家经典,博士学位只设“五经博士”,做官只从通晓儒家经典的人中选择。这样一来,谁都明白要有前途只能研究儒家学说,儒家学说就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特别是隋朝开始的科举取仕制度后,历时一千多年,儒家学说与皇权互相依靠。排除异己,其他意识形态就更难与争锋。
但是,儒学本身是不能变成宗教的,因为儒学本身提倡“入世”,儒生通晓儒家学说的目的不是为了使自己jg神上信仰上获得满足,而是为了获取一个进身之阶,从而影响当政者,达到内圣而外王的境界。官府从儒学者中取仕。当官的辉煌前途及俗世的幸福吸引力消解了儒生在jg神领域的追求,儒学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努力为统治阶级服务。儒家提倡祖先崇拜。并且规定了一套宗法礼教,这一套类似于原始宗教的东西受到皇权的支持,作为了宗教的替代品,在汉民族中筑起了一道抵御其他宗教的防火墙。
道教也曾被某些朝代封为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