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35(1 / 2)
,会带给大唐怎样的实惠。
可是为了稳定,为了统治,为了他李家的皇权,不管杜睿心中有没有妄念,太宗都必须将杜睿贬走。
“圣上该用午膳了”王德在一旁小声的提醒着。
太宗没抬头,回道:“知道了朕不饿”
王德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圣上龙体要紧啊”
太宗刚要发火,但是却忍住了,点点头,王德赶紧让人将午膳呈上来,和后世满清那些骄奢淫欲的皇帝比较起来,那些皇帝哪顿饭不要千百两纹银,而太宗却只有两个小菜佐饭,半只鸡,一盘青菜,还有一碗豆腐汤,从登基以来都是如此。
太宗此时胃口不开,简单的吃了一些,便让王德撤了下去,正要午睡一会儿,就听王德道:“圣上房大人求见”
太宗一皱眉,道:“为何不早报”
王德忙解释道:“房大人听圣上正在用膳,不让老奴说,老奴知罪”
太宗没好气的摆了摆手,道:“好了好了让房爱卿进来吧”
王德正要退下,又被太宗给叫住了:“王德蜀王和吴王二人这两天在做什么”
王德忙道:“二位殿下,近几日都在陪着杨娘娘和阴娘娘,方才圣上批阅奏章之时,阴娘娘曾遣人过来,说是蜀王殿下这两日身子不大爽利,想要求圣上准许蜀王在长安养病老奴见圣上正在批阅奏章,便没敢让人进来”
“哼”太宗闻言冷哼了一声,道,“说什么养病,分明就是别有居心,王德你去,责令蜀王三日内回他的封地去”
太宗发落了蜀王李佑,却故意没有替起吴王李恪之事,王德也是久在圣驾跟前的,自然能猜到太宗的心意,回了一声,便出去了。
不多时房玄龄走了进来,太宗抬眼一看,道:“玄龄啊你可是个大忙人,说说,来见朕,有何要事”
房玄龄道:“圣上臣此来是想要通禀圣上一声,新法推行,蜀中,江南地面的世家隐隐有不稳之象,依臣之见,不如遣蜀王,吴王尽快赶回封地,弹压地方。”
太宗闻言,若有所思的看了看房玄龄,他知道房玄龄如此说,是担心李恪,李佑二王长期滞留长安不归,危机李承乾的太子之位,使大唐社稷生变。
太宗是不担心房玄龄投向太子李承乾一方的,他知道房玄龄此人一心为公,不曾存着半分私心。
太宗沉吟了一阵,道:“玄龄此言不假,可使蜀王李佑赶回封地,着杜君绰弹压地方,至于江南,有公孙武达在,出不了大事,最近杨妃病重,便让李恪陪在他母妃身边尽孝吧回封地之事,朕自会料理”
房玄龄闻言,心中一惊,还想着再进言,见太宗主意已定,便不再开口了,转而与太宗说些安顿安西都护府之事。
太宗见房玄龄心中有事,却不愿意明言,心中也是一叹,道:“玄龄你我君臣何时变得这般生分了,你有话却不肯对朕明言,莫不是担心朕已经昏聩到听不进忠直之言了”
房玄龄闻言,慌忙请罪:“臣不敢”
太宗苦笑,道:“玄龄朕知道贬黜杜睿,你心中不快,以为朕是借机在消除太子的势力,你是在担心社稷不稳,玄龄你的一番公心,朕深知,只是朕也有朕的苦衷,朕不能留给太子一个无法牵制的臣子你的这些话不想说,也没有人敢对朕说。”
房玄龄道:“圣上老臣愚钝,不能理解圣上的心意,愧对圣上的信任”
太宗上前,将房玄龄搀扶起来,道:“玄龄啊朕自登基以来,感觉一下子什么都变了,当初朕为天策大将军时,每每有事,你们还都能与朕争论一番,但是现在,你们都不想说,不敢说了,朕这个皇帝,还真的快要成了孤家寡人了”
房玄龄忙道:“臣有罪”
太宗摆了摆手,道:“不是你们的事,是朕,不坐上这个位子不知道,只有坐上了这个位子之后,才知道,有的时候为了保住一家一姓的江山社稷,很多事都是迫不得已啊”
太宗的心思,房玄龄也能猜出个七八分,如今见太宗肯对他推心置腹,房玄龄的心中也是隐隐感激。
莱国公府上
“母亲大哥这下好了,这下好了”杜荷兴冲冲的走进了前厅,一脸的欢愉之色,道,“如今那杜睿被赶出了长安,这下看那野种还如何得意”
崔氏瞪了杜荷一眼,道:“他被赶出了长安,你这么高兴作甚”
杜荷被崔氏训斥了一句,诧异道:“母亲那杜睿倡导变法,害的崔家的土地都被当今圣上收为了国有,难道母亲就不恨他吗”
崔氏冷笑道:“恨当然恨这天下的世家哪个不恨他,可是你以为杜睿被赶出了长安,他就当真失势了吗”
杜荷道:“难道不是,这次可不比上一次,上一次圣上只是让他回家闭门读书,这一次可是治了他的罪从尚书仆射一撸到底孩儿就不信,这次他还能死灰复燃”
一旁的杜构道:“只要太子还相信他,杜睿就定然能死灰复燃他是太子的心腹之人,定然不会永远被闲置,二弟你也不要老是出去招摇,看看如今长安城内显贵们的风评,你不要忘记了,你可是城阳公主的驸马,难道你想要让你那些乱七八糟的事统统传进圣上的耳朵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