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分节阅读 383(2 / 2)
“原来是这么个道理。”司马懿略略估算一下这头巨鲸一年的食量,发现这是个巨大的数字,不由得咋舌称奇,同时对巨鲸的同情心也减少了不少。
“我们现在每年能捕获两三头鲸,等到天下一统,江东、交州等地也开启远海捕捞的船队,到那时候,很多人就都能吃上油,不用喝清汤寡水了,而且肥皂也能越来越便宜,真正造福于民。”张焕大手一挥,仿佛要囊括四海。
繁忙的工作一直持续到晚上,欢乐的民众们签了些待宰的猪羊,现杀现煮,新鲜的肉加上各种谷类蒸煮而成的杂粮饭香气扑鼻,让所有参与劳作的人都大快朵颐。
“为什么放着现成的鲸肉不吃,反倒要杀猪宰羊呢”诸葛亮吃着饭,嘴里却还是停不下来地发出疑问。
“我们以前干过这种事,还出过人命,后来就不敢了。”张焕笑道:“巨鲸生活在远海之中,拖回来的时候往往已经死了半天,肉都不怎么新鲜了,而且好像还有些毒质,但这些人舍不得糟蹋了东西,就想出来腌制成腊肉来吃。”
“肉还能有毒”司马懿惊讶地问道。
“再好的东西变质了都会有毒,都会要命,人也一样。”张焕语气平静地答道。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安京
春暖花开日,莺飞草长时,转眼之间,新一年的春天到了,广袤大地之上,无数民众走出家门,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播下新一年的希望。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诸葛亮与司马懿拜别张焕,乘坐一艘运输采矿工具的货船离开韩州,朝着东南方向缓缓驶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倭国。
这艘货船属于今年从辽东开往倭国的第一支船队,由于不多的运输量几乎全部用于装载货物,不得不在吴港短暂停留,补充为数不多的淡水和食物,即便两名客人身份尊贵,每晚也只能跟船长挤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入睡,至于其他船员,索性就用粗毛毡铺在一捆捆木柄上将就着睡了。
幸运的是,这艘货船运输的货物之中有一半是要送往釜山的,所以在忍受了两天的腰酸背痛和臭气熏天后,这对年轻的师兄弟终于在腾出来的空间里找到了可以安然入睡的角落,又经过两天的航行,船队进入濑户内海,最终来到了邪马台国国都平安京附近的港口。
“嚯”
刚一走出船舱,诸葛亮就不由得惊呼起来,被远处那一艘通体黝黑、船首涂画有巨大的眼球和血盆大口,犹如海中巨鲸一般的巨舰吸引了全部的目光,那艘巨舰长约二十丈,桅杆高耸入云,甲板平坦宽阔,简直可以用来开办宴会,正是辽东造船业的骄傲天鲲号。
此时的天鲲号正静静地躺在单独的泊位上,与岸边有十余丈距离,甲板上只有几名船员在走来走去,仿佛是在进行例行的检查。
“此等巨舰,真是大汉威仪的最佳见证。”诸葛亮由衷地赞叹道,然后用胳膊肘撞了撞身旁的司马懿,“仲达,你觉得呢”
“巨舰固然威风,但我们脚下这座码头,更是汉家光辉普照异域的表现啊。”司马懿指了指脚下平坦整齐,由夯土构筑的地面,又指着遍布码头的忙忙碌碌的吏员和工人说道。
与大汉本土港口几近相同的布局、建筑风格,令人感觉亲切的带着各地口音的汉话,都让他们生不出什么异域他乡的疏离感,仿佛这里不是倭国,而是汉朝本土某座沿海城市一般。
“两位是从何而来,来到平安京又有何事啊”就在此时,一名年轻吏员走到二人面前上下打量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戒备和警惕。
这名吏员在港口干了几年,各形各色的人物都见识过,在他看来,面前的两个年轻人衣衫不整且有许多灰尘,偏偏样式面料还都是上等货色,透露出一种极度的违和感。
再加上这二人是搭乘运输工具的货船而来,跟先行下船的船员们没什么交流,也不急着找个落脚的地方,反倒是四下里打量,形迹着实可疑。
“我二人是从邺城而来,四处游历的士子,此行来到平安京,乃是为了拜会征夷大将军。”诸葛亮拱手一礼,微笑着答道。
“想见大将军,就你们两个”这名小吏更加怀疑了,“路引呢”
这两年来,从辽东、幽州各地前来的年轻士子也有那么二三十个,但大多是携带路引公文,跟随经验丰富的工匠行走各处,干的是丈量土地路程,勘探各种矿物的事情。
像这样无所事事,一张嘴就要拜见大将军的,还真就他们两个。
“在这里,还请尊驾检查。”诸葛亮笑吟吟地从腰间皮包里取出路引,双手递给面前小吏,结果对方一看,脸色就有些变了。
这小吏本是辽东人,在蒙学里读了几年书,因为天赋不够而进不去幽州书院,又因为做事认真而被看重,先后在韩州和倭国担任吏员,经过几年的锤炼,对这行业也算是颇为了解。
倭国这边主流的路引有两种,第一种是幽州、辽东和韩州开具,持有者一般都是从事工商业,偶尔也有执行公务的;第二种是青徐两州官府开具,基本就是卖瓷器和丝织品的商贩。
但是,眼前这两个年轻人拿的路引是邺城开具的,这就了不得了。
邺城是什么地方
那是冀州中心,刘使君现在的治所,距离海边都有好几百里路,从邺城过来,还要面见大将军的,能是寻常人吗
这名小吏还算镇定,将路引重新折好,恭恭敬敬地递还诸葛亮,正要开口说话,那边的船长就已经慌里慌张地跑了过来。
“这两位可是张都督的贵客,你连他们都敢盘查”这船长是个中年汉子,相貌与小吏颇为相似,此时说话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