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18(2 / 2)

叶秋娘满心感激,立刻笑道:“是。我一定早些回府,做一席美味,等着小姐回府。”

谢明曦笑着嗯了一声。

叶秋娘今日心情颇佳,难得多嘴几句:“今日我二弟去考博裕书院。我也盼着他能一举考中。”

博裕书院名列六大书院,学风浓厚,才学出众的比比皆是。排名仅在松竹书院之下。而且,博裕书院只重才学,不重出身。也成了众多出身不高的学子的最佳去处。

叶秋娘的弟弟有勇气报考博裕书院,可见才学不俗。

谢明曦前世只对叶秋娘印象深刻,对她家人并不清楚,随口笑问:“你弟弟叫什么”

叶秋娘颇以幼弟为傲:“他叫叶景知。”

谢明曦有些讶然。

她对这个久远的名字有些印象。

当年谢云曦“考”进莲池书院,和李湘如一并传出才名。那一年,其余五大书院也不乏出众的学子。

叶景知便是博裕书院的头名。

可惜叶景知命薄,进了书院,未到半年便意外身亡。这个少年天才,璀璨人生尚未起步,便陨落尘泥,委实令人遗憾。

原来,叶景知竟是叶秋娘的弟弟。

叶秋娘被心上人设计,成了一颗有去无回的棋子。叶景知的死,是否也别有内情

谢明曦略一皱眉,暂将此事搁下。

今日是莲池书院的入学考试。便是她记得所有考题,也不宜懈怠疏忽。

第三十四章 赴考一

不出所料。

谢钧今日并未现身。

昨日晚上信誓旦旦说要替女儿撑腰,听了永宁郡主一席话又改了主意,缩头不管不问谢钧脸皮再厚,今日也无颜面对谢明曦。

谢明曦目中闪过一丝讥讽的凉意。

精心装扮过的谢云曦,如一只彩蝶般娇美,翩然来到谢明曦身边,难得的和颜悦色:“三妹,你的笔墨纸砚和食盒都准备好了吗”

谢明曦似笑非笑地扬起嘴角:“有劳二姐垂询,都已备好了。”

谢云曦牢牢谨记永宁郡主的叮嘱。今日不管谢明曦如何冷嘲热讽,暂且隐忍不发。此时心中有气,也只得忍耐,继续笑道:“我备了双份,送一份给你。”

“不必了”谢明曦半点不领情:“我不用别人的笔墨,更不吃别人准备的食物。”

谢云曦:“”

深呼吸一口气

忍忍忍

谢明曦的目光在谢云曦脸上扫过,轻笑一声:“二姐今日脾气如此好,委实令人惊讶。”

再深呼吸一口气

继续忍

谢明曦慢悠悠地说了下去:“今日莲池书院考生如云。不乏诗书满腹才学出众的贵女。二姐切记三缄其口,装也装出才女的样子。免得被人看出是个绣花枕头。”

再再深呼吸一口气

谢云曦忍得满脸通红,目中火星几乎快喷射而出。

谢明曦欣赏了片刻,眼角余光瞄到永宁郡主的身影,微微一笑,住了口。

三月十五这一日,六大书院皆有新生入学考试。

论考生之众,莫过于博裕书院。平民学子大多报考博裕书院,听闻今年报名人数有八百人,最终录取四十人。算来是二十取一。

德润慈湖稍逊一筹,报名人数在五百左右,各录取二十人。新儒书院居末,报名人数最少,只有三百多人,最终录取三十人。十取一,在六大书院中录取率算最高。

松竹书院有皇家书院之称,只有三品以上的官员子弟才有资格报名。便是皇室宗亲,也得看爵位高低。条件如此苛刻,有资格报名的不过百余人。最终取十人。

论录取率,莲池书院的五十取一,最令人咋舌。

这一日,莲池书院外送考的马车排出了几条巷子。身份再矜贵,也无用处。只能下马车,步行至书院。

此时才五更天。永宁郡主府的马车来的算早,也排到了一里开外。

永宁郡主早有准备,倒也未恼,率先下了马车。

谢云曦谢明曦也随之下马车。

有着各府标记的马车排得颇为整齐,衣衫华丽妆容精致的贵妇们领着自家适龄的女儿,不顾体面,疾步前行。

这等情景,每年三月十五总要上演一回。

其中不乏熟悉脸孔。贵妇们一边疾行,一边笑着点头示意。不过,无人停下说话。

永宁郡主也是如此。

永宁郡主一边走一边低声叮嘱:“云娘,我只能送你至书院外。待验明身份,领了考试牌,你便要自己进书院。记得带好笔墨和食盒。认真书写,不要心慌,乱了手脚。”

最后四个字,说得意味深远。

这是提醒谢云曦。她早已重金收买了巡检夫子,不必惊慌。

谢云曦额上冒着细密的汗珠,不知是因为走路迅疾而起,抑或是为了即将到来的考试紧张。闻言重重嗯了一声。

永宁郡主眼角余光一扫,暗恨谢云曦不争气。

瞧瞧谢明曦,不疾不徐,神色从容,半点不见惊惶。相较之下,谢云曦这个嫡姐倒成了怂包

到底不是从她肚皮里出来的,便是养了十一年,性子也不像她。到了关键时候,便显出了来自生母遗传的软弱平庸。

永宁郡主呼出一口浊气,将脑海中一闪而逝的念头按捺下去。

莲池书院到了

莲池书院和松竹书院相邻,只一墙之隔。

松竹书院开的是东门,正朝着皇宫的方向。莲池书院开的是南门。如此一来,前来送考的人便能错开,不至于过于拥挤。

松竹书院占地两百余亩,高达两米的围墙,将松竹书院环绕其中。

莲池书院略小一些,同样以高墙相隔。站在书院外,无法窥得书院里的情形。

莲池书院的匾额,是由俞皇后亲自所写。

俞皇后早年间才名动天下,尤以书法见长。莲池书院四个字,龙飞凤舞,锋芒毕露。见字如见人,俞皇后之骄傲风骨,也可见一斑。

站在莲池书院外,谢明曦心中涌起微妙难言的滋味。

前世,她在莲池书院待了四年。

四年中,她敛尽光华,为谢云曦做“伴读”,承受众人的鄙夷轻蔑孤立。于她而言,几乎未留下任何美好回忆。

除了六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