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379(2 / 2)

面对阁老们恳切的脸孔,看着奏折上密密麻麻签署的百官姓名,其中甚至还有俞掌院父子及顾大人的姓名。

这就是所谓的人心所向,无可披靡

俞太后纵有千般手段,也无施展的余地。更敌不过众阁老口中一句“国不可一日无君立天子之事万万不能再拖延”,只得无奈退让。

俞太后松了口,此事便尘埃落定。

没想到,蜀王应召而来后,坚决地推辞不肯:“父皇还在世之时,我便和父皇禀明过心意,绝无争储之意。”

“皇兄继位后,我第一个就去就藩。为的是释皇兄之疑。”

“这两年多来,我在蜀地颇有建树,也早已将蜀地看做自己的家。我这点能耐,经营好自己的家已是为难。哪里担得起江山社稷的重任。恳请母后收回凤命,另择贤明之人为新帝”

蜀王要推拒作态,大家都能理解。不过,这态度也太坚决了,完全看不出是做戏的样子啊

陆阁老心中有些诧异。其余几位阁老,也各有所思。

不过,此时还没到他们说话的时候,束手静观便是。

俞太后按捺住心里的火气,淡淡道:“朝中多的是尽心尽责的臣子。能治国,武能安邦。你能耐不大不要紧,有识人之明容人之量便可。”

蜀王肃容拱手:“儿臣自八岁起穿女装,直至十四岁那年才恢复皇子身份。那几年的生活,对儿臣的影响也颇为深远。性子总有几分荒唐恣意,行事任性。”

“儿臣有自知之明,这样的性情脾气,委实坐不得龙椅。还请母后见谅”

简直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俞太后的目中闪过一丝怒意,语气也强硬起来:“照你这么说来,安王年少不当事,霁哥儿他们几个还都年幼,亲爹又犯下大错,不宜过继到萧皇后名下继位为帝。人人都不合适,大齐龙椅就这么空着不成”

话一出口,忽觉不妙。

果然,蜀王立刻接了话茬:“母后英明果决,对政事亦颇为熟悉。择一个年少的新帝,由母后听政摄政便可。”

陆阁老等人一起看向俞太后,目中已有警惕之色。

俞太后:“”

好狠辣的一招

绕来绕去,原来是在这儿挖了深坑,她一个不慎,竟是落进了坑中。

俞太后执掌后宫数十年,除了曾在李太皇太后那里吃过些暗亏外,还从未被人这般坑过。此时心火腾腾直冒,全仗着过人的自制力,才按捺下去。

俞太后也不是好惹的,立刻冷笑一声:“说来说去,原来竟是忌惮哀家。好一个蜀王,帝位还未到手,龙椅还没坐上,就开始惦记要弹压哀家了。罢了,哀家立刻下令,搬去皇陵,和你的父皇皇兄相伴度日。不在宫中碍你们的眼。”

一张口便是“你们”,显然是将蜀王妃谢明曦也一并拖了进来。

这一顶不孝的恶名若坐实,蜀王登基不免为人诟病,谢明曦还有何颜面执掌中宫

蜀王立刻跪下告罪:“儿臣绝无此意,请母后息怒。”

“母后执掌宫廷数十载,从无差错。抚育一众皇子,精心教导,从无懈怠。儿臣心中亦深记母后的教诲,从无一日或望。”

“儿臣对母后孺慕敬重,也深知母后的才干。这才做此提议,绝无忌惮之意,更没什么弹压的念头。”

“母后若信不过儿臣,儿臣这就对天立誓。儿臣绝无为帝之心,儿臣请母后听政摄政,亦是一片诚心。如违此誓,儿臣不敢再为盛家儿孙。”

第七百八十七章 改天二

看着沉声立誓一脸坚决的蜀王,众阁老面色一变,心惊不已。

这等誓言,岂能轻易出口

不为盛家儿孙,这可是大逆不道之言别说在天家,便是普通百姓家,将儿子驱逐出家族也是震惊全族的大事。

俞太后这个嫡母何等跋扈霸道,竟将蜀王殿下逼到了这等地步

往日俞太后压制萧皇后,这都是后宫之事,众臣不便干涉。现在事关帝位,众人不能再保持沉默了。

赵阁老率先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老臣有一言,不吐不快若有冒犯之处,还请太后娘娘见谅”

“天子之位,唯蜀王殿下居之,才能令众臣心服口服,也能在最短的时日内安定朝堂。否则,朝堂人心浮动,百姓亦人心惶惶不安。”

“恳请太后娘娘,以江山社稷为重。此时便下凤旨,立蜀王殿下为帝。”

方阁老也挺身而出:“老臣也请太后娘娘下旨”

李阁老老谋深算,不肯正面开罪俞太后,话也说得委婉许多:“太后娘娘既无听政摄政的心思,自不会因殿下这番话动气。殿下还年轻,说话欠妥之处,太后娘娘何不一笑置之。”

颜阁老也笑着打圆场:“李阁老所言甚是。母子之间说话,随意些也是有的。何苦为这等小事起口角。”

陆阁老便郑重多了,拱手说道:“蜀王殿下的一番戏言,太后娘娘不必放在心上。今日这一番话,也绝不会传出椒房殿。于太后娘娘的贤名无半分损害。”

“蜀王殿下万中所归,是继位为帝的不二人选。太后娘娘心系江山社稷安稳,亦令臣等敬重。”

“老臣身为阁臣,亦是百官之首。今日捧着百官联名的奏折而来,恳请太后娘娘下旨,立蜀王殿下为天子”

说完,陆阁老跪了下来。

方阁老等人,也一并跪下,齐声道:“恳请太后娘娘下旨,立蜀王殿下为天子”

大势已去

看着五个年过半百的阁臣齐整整地跪在自己面前,俞太后的脑海中闪过四个字。

心中再愤怒再恼火,亦无济于事。在蜀王立下毒誓的那一刻,她身为太后的优势已土崩瓦解,溃不成军。

这个盛鸿,实在是太狠了竟连不为盛家子孙这等话也说出了口

罢了

今日已彻底输了,再纠缠下去,也无半分益处。

俞太后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竟转眼就露出一个欣慰释然的笑容来:“这些时日,哀家有意磨炼蜀王的心胸,今日看来,蜀王是真金不怕火炼,委实堪当大任。”

“天子之位,舍他其谁”

“他日哀家到了地下,见了先帝,亦无愧于心了。”

好一个磨炼心胸

轻飘飘的几个字,便将之前的拖延刁难一笔勾销,不愧是叱咤宫廷数十载屹立不倒的俞太后

盛鸿心中暗暗感慨,不由得想起了来时谢明曦的叮嘱。

“万万不可小觑母后哪怕占尽上风,也要格外谨慎,不可落半分话柄。等登基后,再慢慢和母后过招也不迟。”

今日他言语姿态占尽上风,有大半都归功于谢明曦。言语设伏,不动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