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宫凤华 分节阅读 440(2 / 2)

这个老虔婆,压了她几十年,磨搓了她几十年。这世间,她最憎恶的人,莫过于眼前这个老虔婆。

从她嫁给建文帝的第一日开始,婆媳两人便互相憎厌,互看不顺眼。她身为儿媳,天生便居于劣势。声称爱她的丈夫,同样是个孝顺的儿子,多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她也因此生生受了数年磨搓。

那时的她,尚且年轻稚嫩,不知人心会险恶到何等地步。

生下女儿昌平之后,当年的李太后亲自前来探望,命人端了一碗补汤给她,颇为温和地安抚她,先开花再结果。以后再生儿子便是。

婆婆难得的温情,令她受宠若惊,不疑有他,便喝下了那碗气味略显浓烈的补汤。

这是她日后噩梦的开端。

之后数年,不管她如何调理,如何努力,都未再有身孕。而深爱她的丈夫,需要子嗣,不得不纳妃嫔入宫。很快,一个接一个的庶出皇子出世。

她慢慢变成了贤良淑德的好妻子,成了人人称道的好皇后,也成了一堆庶子的嫡母。

她的心,被沉没在寒冰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很久以后,她才知道,原来宫中有一种秘药,服下之后,女子便再难有身孕。

时隔十数年,事过境迁,宫中的太医已经换了一茬。李太后身边的宫女也不知换了几岔。没有任何凭据,只凭猜测,根本奈何不得李太后。

她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她不止一次地在心中愤怒立誓,一定十倍百倍地报复回去,让李太后不得好死。

建文帝一死,建安帝继位。她再无顾忌,将李太后折腾得生不如死。可惜建安帝命不长久,盛鸿登基后,谢明曦也一并出手,将老虔婆救于水火之中。

没料到,老虔婆竟被一颗莲子噎死了。

真是老天有眼

她的闺名中有一个莲字,老虔婆被莲子噎死。冥冥中似有一双无形的命运之手,为她报了仇。

俞太后在棺木旁站了许久。

众人都在跪灵,抬眼时只能看到俞太后哀恸的背影。

唯有站在俞太后身侧的谢明曦,能清晰地窥见俞太后眼底近乎残酷的快意。

过了许久,俞太后才哀叹一声:“哀家亲自来见太皇太后最后一面,也算全了哀家一片孝心。希望太皇太后到了地下,能和儿孙相聚。”

说完后,颤巍巍地转过身,出了灵堂。

俞太后撑着病躯亲来灵堂,全了孝心,也杜绝了口舌是非。

之后停灵数日,俞太后再未露过面。

谢明曦身为皇后,领着一众妯娌和诰命贵妇为李太皇太后跪灵。阿萝和一众堂兄弟姐妹,每日也来跪灵一个时辰。

朝臣们也同样要守灵。

六六三十六日后,李太皇太后的尸首被安葬进了皇陵。

帝后又要守一年的孝。

原本蠢蠢欲动想上奏折奏请天子广开后宫大选嫔妃的御史们,只得偃旗息鼓。静等一年孝期过后再提此事。

身为天子,宠爱中宫皇后众臣管不着。不过,天子膝下空虚,只有端柔公主一女。理应纳宫妃入宫,为天家传承子嗣开枝散叶才是。

好在天子年轻得很,今年二十二,明年也才二十三岁。当年的建文帝,可是在二十七岁时才有了子嗣。

这些风声,难免传进谢钧耳中。

谢钧自做了礼部尚书后,官途顺遂。天子敬爱皇后,对岳父也礼遇客气三分。谢钧春风得意,唯一的遗憾就是帝后毫无赐爵于谢家之意。

做承恩公的指望看来是没了。

谢钧只得将全部的希望放在了入阁。

自己最清楚自己的斤两。谢钧自知才学尚可,做官的能耐本事也过得去,不过,也说不上如何拔尖出挑。他最大的优势,就是皇后亲爹天子岳父这个身份了。

他也盼着谢明曦能早日生下嫡皇子。如此一来,谢明曦的皇后之位才能稳固如山。谢家的荣华富贵,也能安安稳稳地维续几十年。

谢明曦等闲不出宫,谢钧虽是皇后亲爹,也没有随意出入后宫的道理。这份“慈父之心”,皆由徐氏进宫请安时“转达”给了谢明曦。

“太皇太后死得也太不凑巧了。”私下说话,没那么多讲究,徐氏也就直言无忌了:“才出了国丧期没几个月,太皇太后又归了西。你和皇上又得守孝一年。”

“孝期之内不能有孕。这么一来,又得再耽搁一年才能生儿子。”

说起来,盛鸿谢明曦也够可怜的。生了阿萝之后,先是为建文帝守孝三年,紧接着是为建安帝守一年国丧,现在还得为李太皇太后守孝。便是谢明曦出孝期就有孕,也得到明年年底才能生。

算来算去,真够急人的。

徐氏板着手指算时间,然后又低声道:“阿钧昨日特意叮嘱我,今日进宫后,一定要和皇后娘娘好好说一说子嗣之事。”

“皇上和皇后娘娘是少年夫妻,情深意长。不过,男人的心最易变。远的不说,就说当年先帝在世时,和太后娘娘也是恩爱夫妻。后来还不是一个接着一个往宫里纳嫔妃”

“还是有了儿子,才能真正在宫中立足。否则,就像太后娘娘那般,忙来忙去为他人做嫁衣”

谢明曦漫不经心地听着,半句都没往心里去。

李太皇太后死得太过突然。现在想来,也不无好处。盛鸿和她又多了一年时间,可以从容筹谋安排。

阿萝今年六岁了,待到明年就是七岁。

按着大齐风俗,孩子养到八岁以上,才算真的养住了。

盛鸿要立女儿为皇太女,怎么也得等几年再说。

一年过后,或许可以再守三年到那时,阿萝也该长大了。

第九百一十九章 新妇一

三月初,谢元蔚迎娶俞婉过门。

李太皇太后下葬没多久,京城诸勋贵名门都尽力低调,酒宴都比往日少多了。谢俞两家结亲,亦是众目所瞩的喜事。

这一日,京城百官大多要送两份贺礼。不过,人多是去了谢家。

谢家设了五十席桌席,根本不够,紧急加了三十席,才勉强支应过来。

俞家的喜宴,却空了不少桌席,颇有几分惨淡。

重新起复的俞光正,如今做了俞家家主。长房的俞光德在族中的声望一落千丈。俞婉出嫁,若不是嫁到谢家,只怕肯来帮忙操持喜宴的族人都没几个。

锦上添花的事人人愿做,肯雪中送炭之人少之又少。

世情历来如此,怪不得别人势利。

周氏大病了一场,一直没好利索。俞婉出嫁的前一晚,周氏到了俞婉的闺房里,低声叮嘱女儿:“阿婉,我的好女儿,俞家现状如何,你比谁都清楚。”

“你既是跳出了这个火坑,嫁到了谢家,在谢家一定要安分守己,好好过日子。”

“千万别再惦记你爹说过的那些。太后娘娘的心思,你也别管。”

“后宫是谢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