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战国大司马 >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281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2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d壮的中年人亦立刻抱拳拜道:“在下应猛,乃叶邑司马。”

“在下蒙仲。”蒙仲翻身下马,抱拳回了礼。

此后,那名叫做朱奂的县令恭声问道:“请问,阁下是否带有能表明身份的文书。”

“有”

蒙仲从战马的背囊中取出一个竹筒,继而从中抽出了魏王遫对他的赏赐状,其中详细写有蒙仲此番收到的赏赐,还盖有魏王遫与国相田文的印章。

在仔仔细细看过后,朱奂恭恭敬敬地将赏赐状归还蒙仲,旋即拱手拜道:“下官早几日已收到来自大梁的消息,已命下卒封存县库,只等与方城令交割”

说着,他抬手示意道:“方城令,请。”

“请”

在朱奂的示意下,叶邑的城门缓缓敞开,蒙仲、蒙虎、华虎、向缭六百余骑兵尽皆下马,在朱奂、应猛二人的带领下,徐徐走向城内。

进城后,城内的邑民瞧见了他们,纷纷上前围观,且彼此私下询问蒙仲这一行人的身份底细。

这也难怪,毕竟骑兵在中原还是非常稀罕的,以至于有些邑民在看到蒙仲等人的战马后感到很不可思议这些人的战车呢

在前往城内县府的期间,蒙仲问朱奂道:“城内有多少邑民”

朱奂回答道:“城内城外约共有一千九百余户。”

按照一户五六人计算,叶邑亦相当于有过万邑民,说实话这样的城邑已经不算小了,至少与蒙仲的故乡蒙城相当可能稍微少点,但也少不了多少。

“守卒呢”

应猛回答道:“在下手下有守卒八百人,除此以外还有近两千人的在册役卒。”

所谓的「在册役卒」,即是在官府登记过的服役兵卒,按照魏国的律法,无论大郡小县,境内每户平民都必须出一名男丁服役,负责修缮城墙、铺设道路、挖掘渠道等等,若当地爆发战争,则这些役兵需无条件协助守卒守卫城池。

至于酬劳,微乎其微。

点了点头,蒙仲心中有了个大概。

片刻后,他们来到了城邑内的县府,在朱奂的带领下转到了一个库房姑且就称作文库,因为这座库房内,放置有叶邑一带的田籍、民籍、兵籍等档案,那一堆堆的竹简,简直堆满了整间库房。

“咳,向缭。”蒙仲转头看向向缭。

仿佛是意识到了什么,向缭苦着脸说道:“方才你带上我,我就感觉不对劲”

听了这话,蒙仲也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讪讪地安抚道:“能者多劳嘛,日后这方面的事,我准备通通都交给你唔,从现在起,你就是叶邑的邑令了。”

在旁,蒙虎与华虎二人颇有默契地抬手鼓掌,表示对向缭就此升官的祝贺。

“我怎么感觉,你是把麻烦事都丢给了我呢算了这好歹是咱们的基础,你若交给别人我还不放心呢”

说着,向缭朝着朱奂拱了拱手,正色说道:“在下向缭,叶邑的事,请与在下交接。”

“喏”

朱奂拱了拱手。

此时,蒙仲吩咐华虎的副将蔡成道:“蔡成,你领士卒五十人在此,助向缭清点库房。”

“喏”蔡成抱拳领命。

吩咐完毕后,蒙仲又叫应猛把城内的兵卒全部解散,随后又召武婴、魏续二人率五百名魏武卒进驻叶邑。

应猛一一照办。

待等到黄昏前后,蒙仲手下的兵卒便已接管了叶邑,这或多或少引起了邑内平民的惶恐与不安,好在蒙仲命朱奂亲自出面向邑民解释,使当地邑民了解这座城邑已被魏王赏赐给他蒙仲作为食邑。

然而在了解罢情况后,城邑内百姓虽然少了几分惶恐,但也多了几分担忧,毕竟叶邑成为了某人的食邑后,应征收的田租、田税将彻底由某人拟定,除非邑主横征暴敛引发民变,否则君王是不会再过问的,而这就意味着,叶邑人日后的生活,将与作为邑主的蒙仲息息相关。

对此,由于蒙仲还未与蒙遂、向缭等人拟定具体的政令,因此无法向当地的邑民做出什么保证,他只能让朱奂代为出面,安抚民心。

次日,蒙仲带着蒙虎、华虎等人以及六百余骑兵,在原叶邑邑司马应猛的带领下,前往舞阳与方城。

此前说过,叶邑位于西北、东南两边群山的要道东侧,刚好卡在一个狭隘的隘口,而顺着这条要道笔直向西南方向而行,约在二三十里外还有一个狭隘的隘口,而舞阳,就位于这条要道的东南处,三面环山。

换而言之,只要派兵分别驻守东西两侧的狭隘隘口,舞阳几乎不可能遭到外敌的侵犯。

见此,蒙仲心中已经打定主意,准备将舞阳作为他蒙邑各家族子弟以及家眷的住地。

而在“西隘口”再往西南,正前面就是一道一眼放不到边际的长城,那正是楚国古时为了防止邻国入侵而筑造的长城,东起丹江故道、西至汉水,建立于北侧群山之上,绵连起伏长达百余里,颇为壮观。

据应猛所言,方城就位于这段长城的西南侧,主要是负责协助东段城墙,除了这座城池以外,这条长城上还有两座大型关隘,一座在东,叫做方城关,归属于方城,同样是由魏国控制;而另外一座叫做荆阮关,位于方城关的西南,宛城的正北,不过却是跟宛城一样,由韩国派军驻守。

除此之外,这条长城上还有若干小关隘,比如朱连关、青冈关、三尖山关、皆分别由魏、韩两国各自把持。

这些大大小小的关隘,包括方城、包括这条连绵百余里的长城,就构成“楚方城”,是中原迄今为止所建造的,最长、最古老的防御性城墙。

不过,考虑到这个“楚方城”是主要防御北境来敌的,因此像登城墙所用的石阶,楚人都建在这条长城的南侧,因此对于魏韩两国而言,其实这条长城也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除非魏韩两国愿意花费巨大精力,重新修筑这条长城,将这条长城改成用于防备南方的来敌只是考虑到如今的楚国早已一蹶不振,几乎没有能力再进攻魏韩两国,因此魏韩两国也懒得再修改这条长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