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482(1 / 2)
d道:“阿仲如今在魏国出仕,深受魏王器重,理当先魏后宋”
听到这话,戴不胜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言,讪讪说道:“我就是随口一说说起来,这小子如今是越来越能耐了,就因为魏王任命他为河东守,竟逼得秦国要以鱼死网破的方式来逼迫魏王收回成命啧啧啧,了不起。”
惠盎闻言微笑不语。
记得在得知这件事时,他也很对这位义弟感到骄傲,毕竟不是谁都能让秦国那般如临大敌。
“要是蒙仲那小子回来,齐人可就要倒霉了。”戴不胜冷笑着说道。
“快了。”
惠盎点点头说道:“前一阵子,派去魏国的使者送回消息,说是魏国的大司马翟章所言,此刻魏国已经迫使秦国妥协,赢得那场仗的胜利,有意思的是,据魏国所言,秦国似乎是为了报复齐国,反过来号召诸国讨伐齐国,眼下,秦、魏、韩、赵、燕五国正在筹划联合伐齐”
戴不胜闻言笑道:“哈,这可是今年听说的最好的消息话说这支诸国联合军队几时能够聚集”
惠盎有些惋惜地说道:“当初赵国的奉阳君李兑前前后后忙活了小半年,才促成了五国伐秦,这次恐怕也得差不多的时间我猜测最快也得明年了。”
“明年”戴不胜闻言露出了与惠盎差不多的惆怅神色。
这也难怪,毕竟眼下才九月下旬,按照当前的战况,今年年底之前,彭城恐怕挡不住齐军的攻势。
再考虑到那支诸国联合军队的主要目标是进攻齐国本土,宋国这边的战争,到时候主要还得靠宋人自己。
当然了,即便如此,有援军总是好事,至少可以让齐国分心。
就当惠盎与戴不胜在军营中谈聊时,在彭城的西城门处,蒙仲带着随行的百余名方城骑兵,堪堪抵达了城下。
寻常的魏国骑兵来到彭城,彭城的宋军自然要严加盘问,但唯独蒙仲是一个例外,因为他随身携带着当年他成婚时宋王偃赐予他的六柄利剑之一,上面刻着宋王偃监造这柄宝剑的年月与名讳,这柄宝剑就相当于是通行令,寻常的宋军哪敢阻拦
进入彭城后,蒙仲马不停蹄直奔王宫,待来到王宫宫门前后,他再次取出随身携带的那柄宝剑,对值守宫门的卫士说道:“我乃蒙邑蒙仲,自魏国大梁而来,有要事欲见宋王,请立刻为我通报”
宫门的卫士看到了那柄利剑上的刻字,不敢怠慢,捧着宝剑立刻入宫禀告宋王偃。
此时在宫内的校场,宋王偃正乘坐着战车,全身戎装,带着一群卫士模拟冲锋陷阵,看样子是在恢复旧日的武艺,为亲自出阵迎击齐军做准备。
就在这时,有卫士匆匆入内禀告道:“大王,有一人自称蒙仲,手持此剑在宫内求见。”
“蒙仲”
本来还因为受到打搅而有些动怒的宋王偃,闻言顿时一愣,惊讶说道:“他不是在西河与秦军打仗么难道打赢了”
说罢,他走下战车,走到那名卫士面前,取过那柄宝剑,抽出剑刃一看,见果然是当年他赐予蒙仲的那柄,欣喜说道:“好小子看来真是打赢了秦国请他进来。”
片刻之后,蒙仲就在两名卫士的指引下来到了校场。
几年不见,蒙仲长得更为健壮,但宋王偃还是一年就能认出前者,就当他带着几许莫名的笑意准备上前与蒙仲说话时,却见蒙仲面无表情地快步走过来,也不停下见礼,当着在场其余所有人的面,用左手一把抓住了宋王偃甲胄上的领甲部位。
“你、你是何人,胆敢如此卫士卫士”
从旁有人惊呼道,一脸惊怒地呼喊卫士,直到宋王偃抬手阻止。
他饶有兴致地看着已与他一样高大的蒙仲,似笑非笑地问道:“你要做什么,蒙仲弑君”
“谁知道呢”蒙仲直直盯着宋王偃半晌,面无表情地问道:“你惧不惧”
似这般大逆不道的话,听得周围旁观的侍者、卫士皆睁大了眼睛,一脑袋冷汗,生怕那位被称作暴君的君主发怒。
但出乎众人意料的是,宋王偃并没有动怒,只是表情变得非常古怪。
因为这话,正是他当年初见蒙仲且吓唬后者时所说的原话。
“哈哈哈哈。”
在周围许多人惊愕且惊恐的注视下,宋王偃饶有兴致地笑道:“你是想说,如今是你手中的剑,更为锋利么”
“哼”
蒙仲轻哼一声,忽而将其推开半步,旋即指着宋王偃,面无表情地招招手说道:“来让我将你这个犯糊涂的老物打醒我就是为此而来的”
听到这话,倘若说宋王偃只是错愕居多,那么周围旁观的侍者与卫士们,此时早已经看傻眼了。
这位是谁
居然敢对他们大王这么说话
第432章 蒙仲与宋王偃
宋王偃,这是一位毁誉参半的君主。
他是宋国上一任君主宋剔成君的弟弟,二十余岁时就担任宋国的大将,英勇擅战,在宋国军队中极有威望,因此后来他的军队才会支持他篡夺其兄长的君主之位。
在外人眼中,尤其是在齐国放出的谣言中,宋王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传闻他不敬天地、不重礼数,沉溺于酒色,还说什么剖开驼背人的背、砍断早晨过河人的腿云云,其实这些都是齐国对宋王偃的污蔑,原因就在于宋王偃篡夺了亲善于齐国的宋剔成君的君主之位,且率领曾经臣服于齐国的宋国挑战齐国的威严,这是齐国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齐国释放谣言,将宋王偃污蔑为桀纣再世,但事实上,当代最具舆论影响力的儒家,却从未对宋王偃做出过负面评价,甚至于儒家的领袖孟子,还尊称宋偃为宋王,劝宋王偃以仁政治国,表示这样就能不惧齐楚。
对比孟子当初出使魏国见到魏襄王,离开时就说魏襄王不像是一位君主,他称呼宋偃为宋王的举动,已经算是极其友好了。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孟子本身就对宋国抱持好感,因为当时沿用儒家思想治国且推行仁政的,其实就只有一个半国家,一个即前些年被宋国伐灭的滕国,半个即宋国。
听上去似乎很讽刺,被齐国污蔑为桀纣再世的宋王偃,他治下的宋国居然是推行仁政的尽管宋国推行仁政主要是因为国相惠盎的关系,但最起码宋王偃也得认可这件事吧
而除了孟子以外,对宋王偃以及宋国抱持极大好感的,便是赵国的赵主父。
赵主父与宋王偃有着超过三十年的稳固盟约,期间赵宋两国从未发生过矛盾与摩擦,当年蒙仲还在赵国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听赵主父称赞宋王偃是他最信赖、最可靠的盟友。
正所谓物语类聚、人以群分,像孟子、赵主父等人都如此推崇宋王偃,宋王偃当然不会是谣言中那个桀纣再世的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