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二章:以德服人(2 / 2)

每年国库拨付王恭厂的钱粮,可是为数不少啊。大明为了对抗鞑靼铁骑,对于火器的制造,格外的看重,正因如此,王恭厂上下,在编的匠户,就有千户之多,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徒工,又有宫中、兵部、公布的监督,银子花了,饭管够,朝廷重视,人手也足,你们连浪花都折腾不出一个?

弘治皇帝道:“召太子和驸马都尉方继藩入宫。”

这……得问个明白。

似乎,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陛下的喜怒。

喜的是,这火炮或许当真可能扭转大明对鞑靼人的局势,忧的却是,王恭厂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竟是连区区一门火炮,竟都不能造好。

马文升倒是有些惶恐了,这事儿,有点大啊。

所揭露出来的,却不知是多大的事。

方继藩和朱厚照随即入宫,见了弘治皇帝铁青着脸,还有那马文升面如死灰的样子,心里一下子明白了。

朱厚照心里忍不住呵呵笑,论起坑人,老方实是高明的很。

难怪当初,方继藩不按图纸先造炮,而是先献上了图纸,十之升想起。

三点已经够他受了,可马文升一点脾气都没有,能咋说呢,已经没法儿解释了啊。

弘治皇帝阴沉着脸,颔首点头:“卿家讲来便是。”

方继藩道:“其一,王恭厂人浮于事,其中最大的弊病就在于,匠户的传承问题。想当初,太祖高皇帝得天下,在编的匠户们,功不可没,因而,又有祖训,在编的匠户,其子孙仍为匠户,当初的匠户,还是靠手艺得以制出精良的火器,可他们的子孙们,明明没有天赋,许多人,更是对技艺一窍不通,却必须承袭父职,依旧制造火器,而今,已经传承了数代了,这些匠户们,早已没了父祖辈们对技艺的热爱,因循苟且,正因为有了匠户的身份,所以认为其生生世世,都以此谋生,朝廷对滥竽充数者,又不能革除,而这天下,无数心灵手巧之辈,哪怕技艺精湛,却非匠户,无法被招募,如此一来,敢问陛下,这王恭厂的技艺,除了踟蹰不前,还能提高吗?”

这是大明的老问题了。

当初太祖高皇帝编匠户、军户、民户、商户,确实依靠这个政策,很快稳定了天下。可问题就在于,这么多年下来,这等毫无转圜余地的户籍政策,却开始弊病重重起来,这匠户的问题,尤其的严重,因为工匠,本来就涉及到了技巧的问题,怎么能说承袭就承袭?

而且,又因为这个关系,绝大多数人,对技艺并不看重,因为你手艺再好,又能如何,领的还是这份口粮,反而可能会被其他滥竽充数的匠户们敌视,你做的这么好干啥,让不让大家混饭吃了?

刘健等人心里咯噔一下,他们终于明白,为何方继藩突然矛头直指王恭厂了,这是要掀桌子啊。

弘治皇帝皱眉,陷入深思。

这个问题,作为天子,弘治皇帝也略知一二,事实上,早有人上过类似的奏疏。

不过,想要改变,涉及到了太多的饭碗,反弹肯定不小。

若不是因为这一次造炮,如此直观的暴露出了如此严重的问题,弘治皇帝大抵也只是明知这其中有弊病,也不愿有足够的动力去改变。

可这一次,问题太大了,你们王恭厂拿了这么多钱粮,造个火炮还能炸了,你们……这不是诈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