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2)

余舟没心思注意这些,他想了想,根据刚才看到的景色跟感悟,把之前作的一首写银杏的诗又稍微改了下,才写在纸上。

刚写完一句,围观的人就纷纷转头跟身边的人对视,眼里露出惊叹之色。

陶姜更是发出夸张的抽气声。

有跟陶姜比较熟悉的人忍不住道:陶姜你做什么呢?别扰了余兄的思路。

陶姜撇了撇嘴,故意高声道:我就是惊讶,如果像余兄这样的字都要说不端正,跟蚯蚓一样的话,那试问在场的人里面,有几人敢自称字写得好?

有人不服气地道:余兄字确实写得好,但也没有你说得那么夸张。

他们这一个夸奖一个反驳,夸奖的先不说,就是反驳的,也间接肯定了余舟字写得好。

旁边崔童听到后手没忍住抖了下,控制不住自己的目光开始往这边看。

只是陶姜好像早就算到了一样,摇着折扇站在两人的中间,把余舟写的字挡了个严严实实。

第五十二章

余舟写的是七言绝句, 一首诗总共才二十八个字,很快就写完。

他放下笔的同时, 站得近的人也已经把他写好的诗看过一遍。

原本怕打扰到他的读书人们, 在他放下笔的那一刻, 就低声讨论了起来。

之前提议让余舟跟崔童各作诗一首的人首先做出评价,知风动这几个字, 余兄真是用得妙极。

其他人也跟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最夸张的还是陶姜,他简直是亲妈眼神附体, 连余舟自己都没想到的用意,他都能找出不同的角度夸奖。

还是那种让人明知是在称赞,却不会过度得让人反感,反而很容易就接受的程度, 非常的有水平。

他这番举动, 要不是余舟确认先前不认识他,都要怀疑什么时候多了这么个迷弟。

转瞬过后,崔童那边也已写完, 同样有不少围在他旁边的人开始夸奖,不乏才思敏捷,结构严谨之词, 但跟陶姜刚才那一通比起来,就要逊色得多。

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说给他们听的, 在这些话语里,余舟听到格外重的一句,崔兄的字真是苍劲有力, 力透纸背。

余舟跟陶姜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没有说什么,甚至连年纪小的余温良,也是默默跟在余舟身后,一言不发。

他们不说话,自会有围观的书生把他们写的诗分别念出来。

余舟自己写的什么不用去管,只凝神细听崔童那边念的是什么,不过片刻,就听得清清楚楚并记了下来。

接着他看向陶姜跟余温良,眼里请教的意味很是明显。

余温良还小,这半年来又跟余舟接触得多,不用想也是站在余舟这边,根本没仔细衡量两首诗的差距,就直接道:自然是小舟哥哥的更好。

陶姜小声吐槽,怕是你小舟哥哥随便写几个字,你都会觉得他的更好吧?

余温良板着一张小脸,抿着唇问:那你认为谁的更胜一筹?

陶姜用合起的折扇抵着下巴,做出一副蹙眉难以抉择的模样,满意看到余温良露出紧张的表情后,才刷地一下打开折扇,粲然一笑:当然是余兄更胜一筹。

他话说完,旁边有人已经两首诗都看过,也跟着点头,就我个人而言,也更喜欢余兄这首一些。

其实诗这种东西,只要不是水平相差太多,就是各花入各眼,同一首诗都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更何况是两人所作的两首不同诗,一时很难分出个高下。

不然也不会有文无第一的说法。

所以即便是听到几人说更喜欢自己的,余舟也没觉得自己赢了。

直到有人两边窜,看完余舟写得诗后,又去看了崔童写的,然后用看热闹的语气道:我觉得余兄的字也写得更好一些。

余舟本来离崔童那边还有点距离,写完自己的后也故意没去看崔童字写得如何,听到这话后没忍住往崔童那边看了过去。

不是他自恋,只一眼,他就觉得,光字这一点,自己确实赢了。正要收回目光,陶姜又俯身过来在他耳边低声道:他脸黑了。

余舟抬眼,把目光从崔童写着诗的纸上移到崔童脸上。

见他脸色确实有些难看,而且急急忙推开围在旁边的书生,来到他们这边。

才看到余舟写的字,崔童就瞪大了眼睛,不可置信地道:你的字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难道崔兄的字是一出生就写那样的吗?余舟掸了掸衣袖上不存在的灰尘,大家都是读书人,能写得现在这样一手字,谁不是三更灯火五更鸡的练出来的。

崔童急道:可练字所需的纸跟笔墨

余舟猜到他想说什么,因此不待他全都说完,就没什么情绪地看了他一眼,打断道:崔兄,莫欺少年穷。

说完他便做出一副不欲多说的表情,轻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走出人群,带着余温良找了个角落站着。

他最后那句话语气很重,围观的书生里也有许多家境贫穷的,对练字时缺纸少墨的窘境感同身受,崔童那话便无异于戳到了大家的痛处。

这些人再看向崔童的眼神里,便不自觉带上几分嫌恶。

余舟跟余温良在角落站了片刻后,陶姜带着书童收拾好东西,也跟了过来,低声道贺,恭喜余兄胜出。

没有其他人在了,余舟就不再端着,摇了摇头笑着道:难道陶兄看不出来吗?大家觉得我的好,不过是因为听了崔童之前的话,对我几乎没有什么期待值,所以看到我写的东西后,才更容易觉得还不错。

陶姜怔了一下,接着笑得更为灿烂,余兄果然是通透之人,确实是有这方面的原因。

接着他话锋一转又道:不过余兄写的诗确实不比崔童的差,字更是做不了伪,观感也不会受其他东西影响。

余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他的说法。

短暂地沉默了一会儿后,才又不经意地问道:不知陶兄为何会帮我?

从最开始那夸张的笑声开始,到后来那些看似看热闹不怕事大的话,那么明显的偏袒,就算是个傻子也能看明白。

陶姜摇了摇折扇,我还以为你不会问呢?

余舟没说话,就静静地看着他。

片刻后,陶姜先败下阵来,收起扇子正色道:我听我表哥提起过你。

表哥?

贺云旗,陶姜挑了挑眉,别说你不记得他是谁了?

余舟失笑,怎么可能。

顿了下他又道:只是你们看起来一点也不像。

那是,我这样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当然跟他不一样。陶姜自恋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