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2 / 2)

锦川看到自家夫君的表情,就清楚他肯定又在打什么坏主意了,免不了疑惑,云旗他怎么了?

余舟只丢下一句,他是解元。

锦川:

这下别说余舟了,他也想去质问几句。之前看贺云旗病倒,他们这群人谁不担心?尤其是临近放榜这几日,更是连和他说话都是斟酌了又斟酌,生怕不小心说错了什么,会让他介怀。

因为大家都以为,他最后一场考试的第一晚就冻着了,肯定会影响之后的答题。

哪曾想,居然是解元!

余舟夫夫二人带着晨晨走过去的时候,陶姜已经在贺云旗身边追问了,表哥你既然考这么好,为什么看到我这几日小心翼翼,做低伏小的样子,还不提醒我!

难得看你这样,不是挺新鲜的么?贺云旗笑得一派从容,况且在榜单贴出来之前,我也不知道我是解元啊。

小三元再加上乡试的解元,搁哪里都是值得骄傲的成绩,余舟作为好友,走过去后,第一件事还是先选择道喜,恭喜云旗。

同喜同喜。贺云旗笑得很真诚。

但即便再真诚,也挡不住余舟跟陶姜一样想要追问,只是他的话要委婉很多,我们还担心生病会影响到你的成绩,还好还好。

是有被影响到一些,贺云旗对着余舟,肯定不再是之前逗弄陶姜时的模样,而是相当的陈恳,第二天早上知道自己冻着了之后,我就尽量用最快的速度回答问题,就怕后面身体撑不住会写不完。可即便是这样,写最后一道策问题的时候,还是有些迷糊,甚至现在都有些不太能想起当初写了些什么。

余舟跟他相交多年,自然清楚贺云旗的水平,而且也能理解贺云旗的做法,都最后一场考策问了,即便是病得再重,可若是不拼一下,放弃的就不仅仅是前面六场,还有未来的三年时间。

毕竟下一场乡试,要到三年后去了,这期间会发生什么,谁都不能预料。

他们这些好友能理解,身为贺云旗夫郎的周宁却是眼眶有些热,垂眸道:即便没考中举人,也不会有多大的影响,你这么带病拼搏,要是累出个好歹了要怎么办?

周围都是自己人,贺云旗拉住他垂在身边的手腕,轻轻捏了下道:反正是要考的,这回不过拼最后两天,总比三年后未知的九天要好,到时候若是第一场就遇到变天,不是更困难么?

他这么说了,周宁再无法反驳,只抬眼看着贺云旗,张了张嘴,把要说的话咽了回去,决定等到家了再说。

陶姜这时也从表哥没有告诉他考得很好的情绪中出来了,有些兴奋地问:既然我们几人都中了,我们今天是不是应该好好庆祝一番?

你想怎么庆祝?李浩林笑着问,接着又提醒,明日有鹿鸣宴。

这怎么能一样,他们这会儿已经快走到停着马车的地方了,周围只剩下很少的行人,但陶姜还是注意压低了声音,鹿鸣宴只有我们几个能去,哪能比得上跟家人朋友一起庆祝。

他这么说,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不过过了片刻,又全都看向陶姜,那你想好庆祝的法子了没?

陶姜沉吟了一下说:如果你们不急着跟夫郎孩子单独庆祝的话,就全都来我家烧烤吧。

说完他还特意补充了一句,就小舟哥调酱料的那种烧烤。

余舟也有心一起庆祝,而且他就调个酱料而已,其余都有下人去收拾,就点头应下,我觉得可行。

他们挨着住的三家是毋庸置疑的,李浩林离得远一些,陶姜就又单独邀请了一次,把伯母跟嫂子也请过来吧,以后怕很难再找到这么好相聚的由头了。

他话说完,还没等李浩林回答,被余舟抱在怀里的晨晨就高声道:还有哥哥!

几人都愣了下,余舟在晨晨的鼻子上捏了下,问:还有哥哥做什么?

一起吃肉肉!晨晨答得斩钉截铁。

余舟哭笑不得,看着陶姜说:以后晨晨要是成了个吃货,肯定是被你带的。

哪能怪我,明明是晨晨的父亲跟爹爹做东西太好吃,说完他又转向李浩林道,你看连晨晨都邀请了。

李浩林失笑,我又没说不来。

他们这群关系好的都清楚,乡试考完之后,估计要不了多久,余舟就会选择举家回到原籍。这种聚会可以说是聚一次少一次,他若是拒绝了,回去他娘可不会轻易绕过他。

大家约定好后,陶姜回到家就立即吩咐人去买材料,接着又是马不停蹄地布置后院。总算在下午的时候,把一切都准备好。

弄好之后,他就直接让人把余舟一家跟余温良叫了过去。

余舟他们到的时候,贺云旗跟周宁已经在了。

李家人也过来得比较早,大家从下午就聚在一起吃东西聊天,一直到月上中天才尽兴。

第二日是鹿鸣宴,由知府大人举办,余舟他们这些新科举人必须参加。

此后便是告别,即便很早以前就做好了要回余家村的准备,但终究是在府城待了这么久,别说余舟跟锦川了,就连晨晨,都表现出了不舍。

章婉如带着李浩林的夫人,更是一有时间就往余舟他们家跑,余舟总觉得,要不是因为离得太远,她很有可能会说出送他们回去的话。

最后还是余舟跟锦川两人承诺,一年至少要抽出时间来府城一趟,章婉如才好过了不少。

余舟跟锦川这番话,也并非是为了哄她开心,毕竟单程三天半,说近不近,说远也不是太远,但既然有长辈在这里,肯定就是要来走动的。

而且不仅是姨母,他们每年给外祖父和外祖母的东西,也需要先送来府城才行。

两人为了跟亲人多走动,这个时候完全忽略了,周宁家的生意有多大,他们想要带点东西来府城的话,根本不是问题。

除了姨母这边,同样需要认真告别的,还有沈教谕了。

余舟在府学一年,可以说若是没有沈教谕,他这次不可能考中举人。

车马很慢,分别之后再相见,就不知道会是多少年后,所以余舟去辞行的时候,特意准备了分量很重礼物。

看到他送来的东西,沈教谕丝毫没觉得意外,直接问:不打算参加明年的春闱了?

学生自知才学有限,明年就不舟车劳顿赶去京城了。余舟回道,他说的并非谦虚话,这次乡试只取八十人,他是第三十九名,说起来是不算太差,但他知道,其实运气也是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毕竟那场突如起来的暴雨,像他们一样早就做好防寒准备的人并不多。

你自己有主意就好,沈教谕相当豁达,又关心道,那以后呢?

以后如果学生觉得自己学问可以了,应该会去吧。余舟想象了一下,或许等到晨晨年纪再大点,已经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又能记得住事了,他真的会带着一家人去京城一趟吧。不仅是为了参加会试,更是为了一家人能一起看看那繁华的都城是什么模样。

不过此时此刻,这件事还不在他要做的事情之列。

第一百一十五章 为什么没有弟弟!

古人云,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中举之后,不仅是要回老家定居的余舟,余温良几人也是一样, 选择了第一时间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