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状元 >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55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5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周氏沉浸在幸福的憧憬中,现在沈溪才预备考县试,但在她眼里,儿子好像已经中了秀才一般。

沈明钧心里同样高兴,迫不及待拿来纸笔,让沈溪当场把信写了,连夜便拿到印刷作坊交给即将返回宁化运货的伙计,让伙计到宁化县后第一时间送到自己家中。他特别叮嘱,请李氏帮忙联络一下桃花村的村民,为沈溪具保。

关于找廪生具保的事,本来沈溪的伯父沈明文是廪生,但在大明朝,具保必须要避开亲属,只能另行找人。

这方面也没什么问题,毕竟商会在宁化县发展得也很好,宁化可是惠娘设立汀州府商会的大本营,那些廪生表面上看志向高洁,一尘不染,但实际上人生在世就得吃五谷杂粮,如今商会势大,他们怎么可能独善其身?找一两个廪生帮忙没有任何难度!

看到沈明钧高兴地拿着信出门,周氏拉着沈溪的手,一脸欣慰:“小郎,还记得几年前家中选择从你兄弟六人中择一位读书的时候,他们是如何对你的吗?我求爹爹告奶奶,到最后却一事无成,眼睁睁看着六郎读书……”

“那时娘心灰意冷,以为这辈子你只能跟你爹一样,当个只会做力气活的蛮子,恐怕十几岁就要出去做工,给家里赚钱,一辈子没出路。现在你有这机会,一定要好好学好好考,让所有人知道,沈家的千里驹不是别人,而是你沈溪,知道了吗?”

说着这话,周氏已经忍不住抹眼泪。

当初周氏算是贤妻良母的典型,她跟沈家人关系出现隔阂,也正是从沈家推选六郎沈元读书开始,那件事让她认清了人情冷暖,开始有了自己的主意。

第一八三章 笼络

沈溪知道初三就要补课,于是趁着年底这段时间,赶紧把他整合城中水路、旱路帮会势力的计划付诸实施。

这对他来说算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以他一副尚未到十岁之龄的小身板,想去“号令群雄”那是不可能的,他所设想的,是让宋小城来当这个大当家,一统汀州地下势力。

要整合城中水旱两路人马,得先礼后兵……所谓礼,就是让惠娘以商会名义,把城中这些势力的代表召集起来商量事情。

现如今汀州府,各行各业的商家基本都加入了商会,或者“旱路帮”那些人不在乎商会给不给他们生意做,但“水路帮”毕竟涉及到船运和渡头卸货,跟商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会有货物要运,得先找船东,付订金;船东并不会亲自负责船运之事,他会把事情交给船老大做,船老大去找“水路帮”的人帮忙押船,运送货物到对应的码头,再找人卸货;然后由船东向商会收取运货尾款。

本来跟“水路帮”接触最多的是船东和船老大,商会本身只需要出钱即可。

但现在商会要改变经营模式,下一步会买船和买马、买车,开设船行和车马行,由自己人完成水运和陆路运输。

既然托运货物的是商会商家,而船行和车马行也隶属商会,那船行和车马行的伙计,从船老大到船员,从赶车的车夫到照料马匹的马夫,还有路上押运和卸货的,最好都隶属船行及车马行,归商会统辖。

这是一个合则双赢的局面,商会中的有识之士都很赞成。

如今商会已经开始从原产地直接采购货物,去年的春茶以及夏秋之交的黍米、小麦采购便是通过这条渠道完成。但因为货运一直掌握在别人手里,使得采购和运输磕磕绊绊,并不怎么顺利。

一旦由商会自己开设船行和车马行,那商会就形成采购、运输、批发、销售一体化的格局,今后甚至可以在货物原产地开办作坊,等于是把生产也纳入到这条产业链当中来。

商会做到产运销一条龙,做大做强就不再是空中楼阁,完全可以预期。

……

……

腊月二十四,惠娘布置人手去汀江码头联络那些“水路帮”的负责人。

这些势力基本是根据地域来区分,汀州府这段水路,势力最大的当属长汀县的“水路帮”,伙计加力夫凑一块儿有两百多人,别的县也有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在各个码头帮人卸货的帮派共有十几个,总人数约在八百人上下。

年底本来是货运繁忙的时候,但因受小冰河期影响,这一年冬天天气极度严寒,年底这段时间部分汀江江面甚至结冰,这在闽西一带非常少见。

如此一来,那些帮会中人无事可做,大多无所事事。

商会以礼相待,邀请他们过来叙事,大多数“水路帮”的当家人算是给足面子,答应亲自造访。

腊月二十五,商会总馆举行了一场较为隐秘的会谈,与会的各“水路帮”当家和跟班,加起来足足有四五十号人。

惠娘作为商会会长,依然是由她来负责跟这些好汉进行交流,她本身并不太习惯跟这些粗鄙不堪满嘴脏话的人打交道,只能按照沈溪提前给她编排的说辞,相互见礼后便开门见山地说道:

“诸位,我们商会要成立自己的船行和车马行,想聘请诸位到商会做事,以后按月领取月钱,也会按照出力多少另发赏钱……从此以后,各家吃商会的饭,听命于商会,不知诸位可有意愿加入?”

惠娘的话令在场的一众帮会中人面面相觑。

自古传下来的规矩,出来做活纯属碰运气,有多大力气赚多少钱,有人雇你就能赚钱,没人叫只能喝西北风。

至于跟商会做事,那就不是出来跑江湖了,而是变成端上了商会的铁饭碗,稳定倒是稳定了,但少了几分逍遥自在。

“陆夫人,您这两年在汀州府混得风生水起,我们佩服,但若要让我们跟着您吃饭,恐怕有些不妥。”

其中一名叫李乾的“水路帮”老大率先发言。此人说话还算客气,这商会总馆毕竟不是码头渡口,他们不太敢得罪商会中人。

惠娘笑着道:“诸位听错了,不是跟小妇人吃饭,而是与商会共谋发展。以后船行和车马行,完全可以交给你们来管理。”

语破天惊!

在场这些人,虽然一个个人五人六,在外面被人尊称为老大或者是掌柜,但说到底不过是个工头,就算他们这些当家人,也要靠自己的力气讨饭吃,不能让手下的弟兄白白养着他们。

以至于这些看起来威风的龙头大哥,其实大多数都囊中羞涩,根本就无法在府城安家。就算安家,也只是住个小院落,他们当然想找条出路,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他们除了有把力气其他什么都不会,既不识字也不懂得记账、算账,甚至连手艺活都没有,谁会聘请他们?

一个中年汉子急切地问道:“陆夫人此话当真?”

不可否认,惠娘提出的把船行和车马行交给他们打理,令这些人颇为心动。今天还是给人做散工的力夫,明天就可以当家作主,这分明是天上掉馅饼儿的好事!

“你们看我像说笑吗?”

惠娘言语间非常严肃,“但届时商会将安排人手,到船行和车马行记账和管账,诸位就算做了掌柜,也要遵守既定章程办事。”

“各家联络到一起,以后这汀州府各大码头渡口,但凡船运和车马行的买卖,就由各位担着。”

“商会不会亏待下面的弟兄,生老病死皆有所养,赚了银子,你们的分成高,若亏了,你们也不能袖手走人。”

在场的人议论纷纷。

惠娘提出的构想,正是他们希望得到的。

行走江湖,看似逍遥快活,但这年头三教九流的人社会地位很低,在卸货时经常发生货物砸死人或者是掉进河里淹死这种事,而船家那边不会有任何赔偿,死了、伤了只能自认倒霉。

但若船行和车马行由自己控制,商会还提供资金上的支持,他们的人生就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当场就有人想表态接受,但依然有人心存疑虑,担心商会过河拆桥。

刚才说话的李乾代表各家出来说话:“陆夫人,此事容我等回去再做商议,毕竟门下兄弟众多,众口难调,总得大多数人同意才行,这种事即便我们拿主意了,若是下面不同意,也是行不通的。”

“对,对。”旁边有人跟着附和。

惠娘点头,之前沈溪跟她分析过“水路帮”这些帮会的特性,那是既不同同甘也不能共苦,他们看似一个整体,对外矛头一致,但在内部却因为地盘和活计的事争夺不休,大打出手的事不但体现在帮派之间,一个帮派内部也很容易产生纠纷。

主要是这年头靠力气吃饭也不容易,这些人很多时候做事不经脑子,靠着把蛮力,打架斗殴在所难免。

这些帮会的当家人,他们并没有多光彩,下面的人跟着他们混饭吃,其实图的是跟着一个团体谋求保护,当家的又不会发工钱给他们,今天可能跟着这个当家,明天若是吃不上饭他们就得换别人。

如此一来,这些当家的做任何决定都得经过下面的人“表决”,倒有些民主的意思,但其实也是这些当家人没有令手下弟兄信服的实力根基的体现。

“诸位,宜早不宜迟,年底前,各家若是愿意加入进来,请到商会来知会一声,若不愿意,我们也绝不强求。”

惠娘把沈溪特别交待的“最后一句”说出来。

要瓦解这些帮派的联合,就要用离间计,第一次召集起来商量事情,不能让他们在这个时候当众表态,而是让他们分开来决定是否加入,让其相互怀疑。

中间肯定有人率先动摇加入商会,而他们却不知道是谁先走出这第一步的,就会在内部出现矛盾,到后来慢慢就会分化成“加入商会派”和“独立自主派”两个阵营。

届时,惠娘就可以利用商会的金钱,资助投靠商会的这一派,完成对另一派的打压和兼并。

第一八四章 美轮美奂的银票

惠娘跟“水路帮”的人商量完事情,有意不跟“旱路帮”的人接触。

“旱路帮”的人,之前曾帮书店掌柜到印刷作坊打砸抢,年底在外地人到药铺捣乱时他们又在背后推波助澜,这让沈溪无比警惕……“旱路帮”的人分明就是一群豺狼野兽,根本就不能跟他们讲道理。

这些“旱路帮”的人中间不少有乱贼的背景,小偷小摸那是家常便饭,连杀人放火的事他们也能做得出来。

要想让他们彻底归心那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利用其内部矛盾各个击破。

但惠娘对于跟“旱路帮”展开争锋相对的斗争显得有些胆怯,在她看来,若是得罪这些人,被人上门寻仇,抢劫都算是轻的,若来个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两家人基本都是妇孺,根本无从抵挡。

沈溪只能暂时放下整合“旱路帮”的心思,让惠娘先把“水路帮”的人收编。等过了年,再看看如何调动“水路帮”的人去收编“旱路帮”,不过沈溪本人对此也不太看好。

年底这段时间,印刷作坊的年画畅销极为火爆,大批外地客商赶到宁化,大批量采购彩色年画回去售卖。

这个时间段,头年印刷作坊已经停工了,但今年生意格外好,到腊月二十五以后,仍旧有不少人来下订单,大批购进年画,印刷作坊只能加班加点,再次实行三班倒作业。

为了补偿下面工人,尤其是女工在这段时间的辛劳,印刷作坊从腊月开始就施行双薪制,设立加班费和年终奖励制度。年底这几天,更是每天发一次年底奖励,这让惦记着年底回去过年的男女伙计和工人分外有干劲。

能赚到钱,似乎过年也就无所谓了,在年底做一天活,等于平日里做四天,他们想不努力都难。

至于药厂那边,倒是早早就停工了。

一来是药厂生产的成药存货充足,用不着这么赶,二则却是药厂大掌柜韩五爷回乡跟家人团聚去了。

这一年韩五爷丢掉傍身的说书手艺,“背井离乡”到府城打拼,不过好在这一年他也赚够了钱,月银加年底分红足足有四十两,超过了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家。韩五爷打算年后回来时,把一家老小带上,到府城这边定居。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惠娘让韩五爷安排其家属到药厂做事,有这些“自己人”,能最大程度保证药方不外泄。

至于药铺这边,年底生意稍显冷清。

也是药铺的成药质量好,很多长期卧床不起的病患已经不用成天抱着药罐过日子,加上年底这段时间外面天寒地冻,大多数人都躲在家里,开在街面上的铺子,生意都很一般。

本来药铺是准备开到大年三十,但因生意清淡,惠娘决定腊月二十七就关门休息。她提前给谢韵儿和周氏结算了药铺分红,再置办一些年货,就算完事。惠娘主要是忙商会这边的事,年底这段时间一直很忙,有什么事的话,她会私下里跟沈溪商议。

年关临近,来银号取款的人不少,很多百姓怕过了年以后不知光景如何,不敢把闲钱留在银号,反倒愿意损失些利息,把钱取出来买一些米粮回家存着,积谷防饥嘛。

因为银号银根充足,在跟苏遮柒的商战结束后,银号的存银已超过三万两。

这主要得益于汀州府内商贾对商会信心十足,很多商铺的掌柜,愿意把钱存放在银号里,以财生财。

沈溪因为开了年要补课应对县试,年底这段时间他除了帮惠娘筹划整合城中江湖势力,还在研究他的“钞票”,就是银票样本。

市面上有大明宝钞作为底稿,而在大明之前,唐代有飞钱,宋代有交子、会子和钱引,元代则有通行宝钞,沈溪以一个考古学者对古代纸币的研究,还有对现代钞票的理解,研究出他独一无二,在当下外人根本无法伪造的新式银票,来作为银号将来发行所用。

沈溪所依靠的是成型的彩色印刷技术,他先画了银票的样画,再找人熔铸铜制印版,以印刷雕版年画的方式,进行三道上色工序,在纸张上,统一选用结实的桑皮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