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会员书架
首页 > >寒门状元 >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445

《寒门状元》TXT全集下载_44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本官初到武昌府,什么都不了解,你这么急着送礼,本官是否可以认为,这地方上的弊政很大,需要本官彻查?”

“没……没……没有……绝……绝无此事!”

郭少恒瞠目结舌,说话结结巴巴,显得无比紧张。

主要因为沈溪到来后,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间表现出来的气势实在太强大了。

沈溪道:“如果没有,那自然最好不过……即便有,本官相信你郭参政是聪明人,应该能在马藩台抵达武昌府之前,将问题都解决好,是吧?”

沈溪说完伸出手,用力拍了拍郭少恒的胸口,意思是,本官言尽于此,剩下的你好自为之吧。

这会儿,沈溪已经开始用一些手段来打发郭少恒。

这番话表露出的意思是:“本官现在不能受贿,除了无功不受禄外,现在左布政使马天禄尚未赴任武昌府,存在一定的隐患,你先把马天禄的问题给我解决了!如果马天禄不闹事,本官再跟你说收银子和美女的事情!”

郭少恒原本有很担心,但沈溪突然做出如此明显的暗示,顿时把悬着的心放了下来,笑着说道:“中丞大人所言极是,下官知道如何去做了,绝不会给中丞大人您惹来任何麻烦!”

沈溪冷笑一声,对马九道:“让轿夫把轿子抬回来,将衙差也叫上,送本官回府!”

马九领命而去。

等沈溪上了轿子,督抚衙门的人浩浩荡荡离开蛇山脚下,郭少恒马上被一群人团团围住。面对沈溪表现出的油盐不进,所有人就让郭少恒出主意。

郭少恒道:“紧张作何?有本官在,绝对出不了问题,尔等只管把心放回肚子便可!现在要做的,是准备几天后迎接马藩台!”

郭少恒以为自己吃定了沈溪。

他属于官场上的老油条,应付了不知道多少任上司,自认在察言观色方面有自己的一套。

现在他仍旧在想沈溪的喜好,等把马天禄摆平后,沈溪那边自然迎刃而解。

郭少恒把问题想得异常简单,根本就没料到沈溪只是在搪塞和敷衍他。

沈溪对这样喜欢欺上瞒下的官员了解得很透彻,利用一个小手段,就让郭少恒不再来烦他,觉得很值。

当晚,沈溪回到总督衙门已快二更天。

熙儿早就收拾好等候沈溪回来,可惜沈溪喝了几杯酒,再加上旅途劳顿身体尚未完全恢复过来,回到家中便直接进房休息,甚至连衣服鞋子都没有脱便沉沉入睡。

云柳进房查看过,轻唤之下沈溪没有任何反应,知道自己的小姐妹没有机会得到沈大人的眷顾疼爱,只能帮助沈溪脱下鞋子,然后给他盖好被子,然后到另一个房间好好安抚熙儿。

这一晚姐妹二人通宵未眠,可惜等到天亮,沈溪都在呼呼大睡,她们知道这下彻底没戏了。

等第二天日上三竿,沈溪才懒洋洋地睁开眼,起床后感觉头晕脑胀,身体酸痛。

“这种应酬,以后还是别再有了,不然要不了多久就得未老先衰。”沈溪一边出言抱怨,一边整理衣服。

平时这会儿云柳早就备好洗脸水,结果等他出房,发现不见佳人踪迹。

沈溪只能自己去伙房打热水洗脸,正在洗漱,马九过来问询:“老爷,您今天要出去?”

沈溪指了指衙门口方向:“没人来叨扰了吧?”

马九道:“老爷,今天没人来,衙门口安安静静的。”

“那就好!”

沈溪把洗脸帕挂在竹竿上,说道,“准备一下,半个时辰后去都指挥使司衙门,我到任地方,总需要把基本政务和军务了解一下……去把五老爷和表少爷叫过来,跟他们说,今天跟着我出去历练!”

沈溪到了武昌府,尚未决定下一步要做什么。

地方上的库房和账目需要核对一下,再看看军政情况,虽然看起来繁琐的事务很多,其实没什么大事,督抚衙门本就在地方三司衙门之上,他只负责统筹,具体军政事务基本不归他负责。

到了书房,沈溪拿起毛笔开始写上疏。

按照规矩,官员按时抵达履职地后,需要第一时间写奏疏回朝。沈溪此番奉皇命到地方担任两省总督,到任后需要把一路见闻,连同沿途感受写成奏折送到京城交弘治皇帝预览,算是履职后的第一份书面报告。

沈溪还打算写封信给谢迁,原本是陈述自己到地方后遇到的困难,但他想了想,暂时没什么麻烦,郭少恒那边自然有马天禄解决,地方盐茶专营制度他不急着去碰,得先把闽、粤两省的生意发展过来再说。

所以给谢迁这封信,沈溪没琢磨好怎么写,于是决定简单报个平安便可。

有些事,要等他亲自去都司衙门看过后再定,至于行都司那边他暂时没准备前往考察,他打算在武昌府这边多歇息些时间。

……

……

等吃过早饭,沈溪才见到顶着个黑眼圈、睡眼惺忪的云柳。

云柳强打精神,把昨日的情况大致说了下,虽然没说明熙儿的主观意愿,沈溪大概能猜到。

熙儿盼了这么久,终于等到被接纳的一天,结果却被自己放了鸽子,难免会影响到女儿家的心态。

知道熙儿这会儿正在休息,沈溪道:“你先回去睡觉,本官等下就去都司衙门考察,估计回来已经很晚了。下午睡醒后你和熙儿走一趟武昌知府衙门,把积压在那边的公文拿回来……这南来北往的公文,本官自打离京就未看过,身为两省总督,对天下事不了解可不成!”

因为之前总督衙门无人办差,只留下极少衙差看守,以至于朝廷有什么最新公文下达,一律寄放在武昌知府衙门。

沈溪让云柳和熙儿去办这件事,是他准备日后让二女专门负责武昌知府衙门这条线。

涉及具体的利益以及权责,三司那边难免会跟他插科打诨,需要沈溪亲自应付,知府属于地方行政,虽不归他直属,但现在知府衙门附郭省城,府县衙门的力量不用白不用。

沈溪暂时不清楚马天禄到任后会如何应付他这个上司,如果马天禄不配合,他要做什么事,必然要经过武昌知府这头。

他琢磨过这问题,湖广总督衙门设在武昌府,如果这边受到的阻力太大,他大可改换一下思路,直接前往南昌府。

毕竟他是湖广、江赣两省总督,去哪儿办公不一样?

江赣虽然没有总督衙门,但却有巡抚衙门,现在江赣巡抚可空缺着,沈溪一人兼着督抚的职位,皇帝可没规定说他必须留在武昌府这边。

沈溪处理事情的风格一向独特,朝廷上下早已习惯,很多事他都无需提前报备。

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门

吃过早饭,沈溪带着人出了总督官署,不过他并没有先去湖广都指挥使司,而是径直去了武昌左卫卫指挥使衙门。

两天前沈溪到武昌就是由武昌左卫卫指挥使崔涯代表军队出迎。

崔涯当日在接官亭压根儿就没跟沈溪对过话,因为大明文官治国,武将、军户多属世袭,地位相对较低。

崔涯在郭少恒这样的“副省长”面前,连个屁都不敢放,更别说是跟沈溪这样的钦差兼封疆大吏对话。在崔涯看来,文官都应该自持身份,尤其是像沈溪这样出身翰苑的顶级文臣,更应该眼高于顶才是。

结果等沈溪带着人上门,崔涯才发现沈溪很好说话。

崔涯不善言辞,见到沈溪后迫不及待将别人教给他的话一股脑儿倒出来:“……大人在宣大镇以及京城脚下的几战,为维护大明江山社稷安稳立下汗马功劳,乃一等一的大功臣,卑职佩服得紧……”

沈溪笑道:“这已是过去的事情了,本官现在到了武昌府,就只是普通的地方督抚。崔将军,可有空暇带本官去湖广都指挥使司?”

崔涯赶紧行礼:“大人请!”

不管崔涯有没有时间,沈溪要他做什么,就算正在婆娘的肚皮上,也得立即下来办事,别说是他了,就连正二品的湖广都指挥使也是这待遇,如今沈溪可是他们的顶头上司。

湖广都指挥使司衙所同在武昌府府城内,位于城池东北的樊港。

等到了地头,沈溪才发现都司衙门似乎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因沈溪一身便装而来,没带多少随从,进都司衙门大门时遇到点儿麻烦。因这地方平时不待客,正门极少开启,如果有事进出一律走后门。

但沈溪如今是以湖广总督的身份亲临,自然不能从后门出入,只能留在正门,等候崔涯绕道后门传报,大费周章,才光明正大由正门而入。

……

……

湖广都司衙门正堂,都指挥使苏敬杨迎候。

苏敬杨一袭武官常服,面料因为洗得过多表面上已暗淡无光,袖子和下摆甚至打了两个补丁。沈溪不知道苏敬杨是故意在他面前装穷,还是说地方上的条件原本就这么艰苦。

相互见礼后,苏敬杨请沈溪到正堂中央的太师椅就坐,然后从桌案上拿起一叠公文,送到沈溪跟前:

“沈大人,这是地方上近几年过往军务公函,请您一览!”

沈溪看这些公文表面的灰尘,便知道这些东西存放了有些时间……连都司衙门自己都不在意的公文,他这个督抚要是真拿起来查看,倒好像他要挑刺一般。

沈溪自然不愿意做这恶人,他凑过头吹了吹表面的灰尘,并没有就此接过,而是说道:“苏指挥,你挑重要的事情说几件便可,本官今日前来,只是例行公事,并无意深入探究!”

苏敬杨有些着急:“沈大人,您或许不知,湖广西南地区有叛军作乱,行都司征调兵马前去平叛,地方宣慰司请都司衙门派兵协同……但末将不敢仓促应对,如今沈大人您前来,自然以沈大人您的意思为准。”

湖广、桂省这些地方行政机构,跟中原腹地的行政构架有所不同,尤其是涉及到少数民族地区。

朝廷在少数民族聚集地,设土司还有宣慰使司衙门,加上巡检司、千户所、卫指挥使司等构架,地方上管兵的机关可不少,而这些衙门直属上级就是都指挥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

看似管辖权属明确,都指挥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都有调兵的权限,但其实地方上真的发生叛乱,两司指挥使并无资格直接调兵,而是得一级一级上报,由朝廷做出最后的决定。

地方土司,有时候比起都指挥使司的调兵权限还要大,他们有不经朝廷允许,在少数民族地区穿州过省的资格。

因而地方发生少数民族叛乱,首先是土司衙门直接调兵,都指挥使司和行都指挥使司这两个上级,倒好像是专门负责跟朝廷报备用的,并无实际调兵权限。

沈溪问道:“叛乱到了什么程度?分别是哪些部族谋乱?”

苏敬杨对此一问三不知,只能拿了解的情况来说:“……大人,湘西土司彭翰公已调地方兵马万余,于湘桂间平息叛乱。但因许久无地方平叛奏报,末将也不知具体情形如何了……”

地方上不但设有土宣慰使司、土宣抚使司、土按抚使司等衙门,甚至还有土知府、州、县、洞等土官设置,跟平时铁打营盘流水兵的流官制度不同,这些土官都有世袭资格,而且是跨朝世袭,即便朝中大臣、将领更迭,地方土官却可以世袭不改。

大明并非没有改土归流的声音,只是朝廷暂且没有更改这种世袭土官制度的魄力。

沈溪刚履任地方,对于地方行政有很多不解之处,不会贸然改变什么。进入明朝中叶后,地方少数民族叛乱之事非常普遍,如果连土官都不能拉拢,那地方上等于是又多了一个个独立的小朝廷。

问不出关于叛乱的具体事项,沈溪也就缄口不言,此番他到湖广和江赣,朝廷并没给他硬性的要求,说是让他彻底平定地方,但沈溪从来都不认为民族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述诸武力,他更希望通过一些安抚措施,让各少数民族与汉人相安无事。

沈溪更没准备领兵到湖广南部和西部地区,民族矛盾年年有,他去了或许能解一时之急,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大概问了一下湖广西部和南部的军队情况,沈溪准备打道回府,既然从苏敬杨问不出什么事情,他准备把都司衙门的案牍带回去自己看,希望能从中发现点儿什么。这次他到地方,只是累积资历混日子,把自己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带到这时代,将湖广和江赣当作试验田。

兵马调度,以及地方上的治安,自然有相关衙门负责,沈溪心态相对轻松。

沈溪将走之际,苏敬杨让人抬了一口箱子出来。

看箱子的重量,里面的东西应该很沉,果然,打开来里面密密麻麻都是用线串起来的铜钱,加起来有一两百斤重。

沈溪皱眉道:“苏将军,这是何意?不知道的还以为大明铜钱贬值,买什么东西需要用箱子来盛钱!”

苏敬杨虽然手握一省军权,可以在老百姓面前耀武扬威,但见到沈溪这样的顶级文臣,他就只能低声下气了。

别人都在给沈溪送礼,他怕怠慢了上官,自然也得送。

苏敬杨道:“一点小小的礼物,不成敬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