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2 / 2)

或者说占山为王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这支密军是伪装成了几座民风彪悍的村庄村民,在太弥山上住着。

原反派嗜杀,但也根本就不管这些事,加上这密军也没主动违法犯罪,甚至税银都缴,自然没有人来收拾或者说来收拾的都被反收拾了一顿。

谢骨也没有直接动这支军队,因为如今南罗的军队驻扎国都的兵力不算太强,谢骨自认也没什么将才,到时候打起来结果难料不说,最大的鱼也钓不出来,没这个必要。

是的,他在追查这支密军是如何化整为零进入南罗的时候,也发现了崇沃国如今的境况。

那万俟琳琅是真的把这崇沃国也给握在手里了。

所幸的是谢骨刚到这个世界时就没放松过对自己人手的筛查虽然当时并不清楚谁才是主角,但谢骨清楚的是一个强大国家的崩塌必然是从内部开始腐朽,所以他非常注意手下人的忠诚。

先是从最亲近的暗卫和宫女太监开始,然后一步一步铺开,不动声色将不可信任之人拔除,要么借口杀了,要么就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总之事关金钱和兵力的部分,谢骨是要亲自过目来确定负责人的忠诚的,至于下面的那些小卒子,或许难以查明,不过既然是小卒子了,其实根本就不会知道谢骨的全盘计划,哪怕万俟琳琅从中推知了一星半点儿,也没办法扭转局面。

所以南罗国倒是不太可能发生崇沃国那种事了。

但既然万俟琳琅控制了崇沃国,此人暗中的能量也不可小觑,只是如今的大势是谢骨才是正统之君,万俟琳琅想要撬动本来就千难万难,所以两人的博弈,目前看来,还是谢骨占了上风。

当然,已经知道了这些,谢骨也不会完全不行动,如今他手下产业已经铺展了不少,他干脆命了部分店铺在太弥山脚或是附近的城池开设分店,又让那些靠近边境的生意慢慢扩展到崇沃国内去它们将会是最好的情报站,又或者到时候真打起来了,说不定还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反正这又不是西幻的那个世界,有一堆实力高强的魔法师甚至神明能以一人之力查探敌情,在本来信息闭塞的地方,消息的领先是极有可能帮助一个弱势国家赢得战争胜利的,更何况这些店铺的作用还不止是情报传递而已。

谢骨的改革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万俟琳琅也在谢骨时不时的胡搅下有条不紊地攻略着公子言。

虽然到现在她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了,但万一能派上点什么用场呢?

事到如今她终于有点回过神了这南罗国的皇帝,怕真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

但也就像她之前知道的那样,事已至此,谁都没有收手的余地了,更何况万俟琳琅并不觉得自己必输,崇沃国和北陵残余的兵力只要没有完蛋,她就还有再战的实力,加上原先的经营,大不了先把公子言抛出去当个替死鬼,南罗国君未必会怀疑到自己身上。

转眼间已是十一月了。

在谢骨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天下工匠良才自然是为了那丰厚的奖励而拼命研究,原本这个世界的航海技术就不算太先进,想要进行一些改进并不困难,另外适宜水上作战的投石机,或者说大炮也都有了初步成果,与此同时不少提高耕作效率的农具、水车等也在研究中,个别比较成功的已经慢慢推广。

看着好像一个多月的时间并不足以支持这么多的进展出现,但这些东西其实也本就不是这一个多月才开始有的之前南罗北陵争斗多年,北陵本就不是农业大国,南罗虽然以种植业为主,可战争干扰下,加上原反派对此也不上心,有些东西即使有了雏形也根本就没办法推广,可这一个多月来,谢骨的支持是明摆着的,原本一些先进的东西当然就立刻得到应用了。

或者一些出现了雏形的,以谢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大概判断下值不值得用,又该怎么研究也还是没问题的。

而他组建的第一支航队,也正式下水启航了。

这支航队主要是由谢骨自己的人手和一些经验丰富的船家组成的,加上一些在训练中表现出色的水军护卫,另外还有各别愿意出海一搏的商人,在经过了重重筛选后,这支的航队也就成型了。

其实这支航队人数并不是特别多,约莫数百人吧,也没准备走多远,预计中最迟明年夏天会回到南罗,主要也就是个先遣队的意思,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他大陆,能找到就尝试着交易,不能找到就在中途找个岛屿修整一番,然后返航。

不过知道这支航队实际人数的并不多,因为表面上,谢骨大张旗鼓,直接选出了上万人的航队出来,甚至还暗地里放出风声,说这只是他要选的第一批而已。

事实上这上万人的航队中,真的要出海的只是百分之一左右而已。

谢骨之所以要选这上万人,也只不过是为了转移而已。

他已经研究过了这块大陆的堪舆图,到时候这上万人会先乘船从南罗靠北的港口出发,浩浩荡荡出海,但其中绝大多数人会分散开,然后分批次在更靠南方的港口下来,然后化整为零从另一边潜入崇沃国和北陵国,变为谢骨暗中潜伏的力量。

而万俟琳琅等人也只会以为这些人是真的出海了,却不知道他们只是绕了条路,回到了大陆上而已。

所以也才有了只是第一批的风声传出。

毕竟这块大陆这么大,南罗国原本也有数十万的军队,即使是万俟琳琅手上的北陵密军加上崇沃国军队恐怕也是过十万的,如果不多埋点人手进去,又怎么能起到牵制的作用呢?

作者有话要说:我发现谢霸总这是不知不觉富国强兵了???

第92章 封建时期暴君皇帝(16)

于是从十一月开始, 一直到来年的二月开春的时候, 谢骨先后派出去了五批航海队, 林林总总怕也接近了十万人,都是先表面南下或东行,等远离出发港口之后再悄悄改道, 从各处港口下船回来。

现在各国对于海岸关口审查也并不严格,加上有谢骨这个南罗皇帝打掩护, 基本不可能查出他们的问题。

于是这一批近十万人的人马也化整为零埋伏在了暗处。

不过这暗中埋伏人马也只是谢骨的后手之一, 因为现在关于万俟琳琅的很多信息其实并不完全清楚,所以这也只是以防万一,如今他更注重的是那些工匠。

毕竟出海这事儿一时半会儿并不会有很大的收获, 但工匠们对于技术的贡献却可以较快见效,特别是作用于生产方面的,可以极大程度上将劳动力从繁重农务中解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发展商品经济, 那才是真正赚钱的时候。

所以谢骨也特意成立了一个类似技术部的机构,专门召集天下工匠, 评估他们的发明创造并予以一定奖励, 农业方面也一直在鼓励因地制宜, 大半年下来, 作物成熟较快的南海一带已经初见成效了。

南海一带的收成可观,一天天紧盯着的大臣们也就松了一口气,终于开始全力推行谢骨的政策,但因为与此同时还有另一件大事要办, 他们也是忙得脚不沾地快要飞起。

三年一度的春闱。

事实上今年的春闱比往届都要重大得多,因为这是北陵灭亡南罗独大后第一次举行会试,而且前几年因为战争等种种原因,虽然这些考试都是照常,可从各地赶往考试举行地点的学子却少了很多,如今战争平息差不多一年,那些之前无法参考的考生自然又开始活跃起来了。

而且谢骨也专门下了圣旨,特赦了不少前北陵的学子也可以尝试参考不过他们即使是通过了这一场春闱,后续也会面临着更严格的考察期。

科举本就是一个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之一,谢骨和南罗国的大臣们重视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对于今年南罗国的科举,万俟琳琅也很是重视。

按照她原本的计划里,这科举也会是相当重要的一环人才本就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如果说这春闱出了问题,那谢骨又该如何向天下莘莘学子交代?届时必然彻查,她完全可以顺着这条线下去,把那些有才干又一心效忠南罗的大臣全部除掉。

特别是按照南罗国的规矩,历届科举考官大约有十二到十八人,其中有那么几位是固定了给相应位置的考官的,如吏部尚书、礼部侍郎、翰林院为首的两位学士,再有杂七杂八加起来的一些学识出众的官员,才组成了一支考官队伍,而这些固定位置的官员就是她的突破口毕竟搜集南罗国情报这么久,对于这些重要官员的性格,万俟琳琅还是摸了个七七八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