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2 / 2)

吴家自己吃不下那么大的资金规模,现金流因为别的项目亏空有点续不上。但是企业关系过硬项目机会难得,打肿脸充胖子牛皮都吹出去了,刚好刘宏凑上来,干脆一起拉下水。

庄算问道:刘宏找你来,肯定不是要钱吧?他是不是发现了苗头不对?

白有贤点点头:没错,这事吴家有夸大事实隐瞒实情的偷手,还牵扯到政府与大企业的博弈。并没有刘宏想的那么快能回款。企业不是印钞机,就算是在新区修建新工厂一切顺利,到投产进去可以卖出商品获得收益,至少需要一两年。更何况当地拆迁、建设等等环节,也都不是那么容易搞定的。指望新区的住宅地低买高卖赚差价,也要有足够多的接盘侠能买的起那些地才行。

白有贤将最近一段时间收集到的资料结合刘宏描绘的情况,基本分析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刘家老爷子应该是通过政府更上层的关系早就了解过情况,这事并不是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清晰,政府和企业都差钱,两边博弈。

大企业要更多的地更好的搬迁条件,就必须先投入更多的钱,显着底气十足。而政府那边不可能将好处都让几家大企业占了,要利用这个搬迁带动城市活力,少花纳税人的钱,吸引更多的中小企业也一起去新区发展。却又不能寒了领头大企业的心,要哄着大家,画出一片广阔的蓝图,吊起一根胡萝卜,让大企业尽可能多的投钱进去。

大企业本身或许早有人看出了端倪,才不舍得自己投那么多钱进去,而是编出了一套粉饰太平的理由,用企业信用为背书拉拢了各种资金进来。

在这件事情上被裹挟的不只是吴家和刘家,还有南方一些投机商。他们都被大企业忽悠着去了所谓的城市新区,围绕着新码头跑马圈地。这些地可是真金白银的交钱买,不出全款也要押保证金。谁圈的地大,那些大企业就去谁的园区。

吴家这边要拔得头筹,不能输了阵仗,不光是借钱给大企业买新的生产线设备,还投了钱买新区的地。从政府和企业口径得到的信息,吴家认为都比杭城的前景更看好,他们在杭城滨江没有这么硬的政府关系。而且这个城市本身就是老牌的工业城市,合

那个新码头是不是除了码头之外,附近都是荒郊野地,距离老城区很远,目前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渔村?庄算好奇的问了一句。

他看原著里描述过项目的缘起,结合现实世界里那无数反面的例子,证明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能那么迅速发展,轻松填满新区与老城区之间的空白。像深市那种从渔村一跃变成一线大城市,有的地方用十几年可以实现,有的地方可能十几年都还是一片农田。

庄算不明白这其中的作用原理,只是很肯定吴家参与的这个项目所在的这个城市,没有那么快的发展机遇。

在这种先知的指引之下,庄算很笃定的说道:吴家和刘家被老爷子误导,大概是觉得加快盖厂子,在新区圈更多的地,未来能获得的利益更大,对不对?

白有贤答道:是的,我研究了一段时间,觉得那个城市的发展看似工业基础扎实有了新码头再造一座新城都不成问题,但传统工业的未来经济增速比起杭城大力推的科技类企业,明显已经落伍,经济带动的作用似乎慢了一些。我有一种不算太准的判断,我认为相比之下,同样一块地,杭城的滨江区地价一定会涨的更快。吴家卖了杭城的地,跑去南方圈码头附近的新区地,就算是低价拿了不少住宅地,也未必划算。

庄算深深为白有贤的才华和判断力折服,如果是他顶多是从房价地价考虑倒推一下该城市的发展情况,而白有贤是从更高层面综合了经济发展、城市的定位、各种支柱产业等多方面给出了更前瞻的预判。

而且这个预判相当准。

刘宏想下船,或者是寻找能迅速回款的机会,才来问计于你么?庄算继续问。

如果是以前,刘宏的确更关心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次他还提了另外的模式,问我有没有兴趣打着地产公司的名号去那个城市拓展业务。他们有低价的新区住宅地,急切盼望着能有接盘侠过去以解燃眉之急。

如果是刚穿到书里,庄算根本不会犹豫,肯定是要去那边接盘,这种地一

但是现在呢?庄算不仅犹豫,还不由自主站在了白有贤的角度思考问题。哪怕不能忤逆原书设定和剧情,他注定要花钱在那个项目上,那他为什么要任人摆布呢?他账上是自己赚的钱,只要投到地产上,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赔了合情合理,赚了就都给白有贤吧,让他能有更多资本,更多的把握挣脱刘家老爷子的束缚。

当然怎么赚钱,庄算觉得不能自以为是,按照之前几个项目经验,他必须绞尽脑汁往外花钱,才有机会真的赚钱。如果按照他现实世界里那点本事,越是仔细琢磨怎么能省钱,反而赚不来钱。

从接触南方那个大项目开始这都过去了快半年,刘宏现在才来找你,是不是一开始有许多接盘侠,他们还在洋洋得意,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今没人理会了,如果不是接盘侠自己醒悟,那就是当初这些根本是托儿,刘家老爷子设了更大的局,甚至不排除与当地政府联手做戏,对不对?庄算正经的分析了一句。

我没对刘宏提过老爷子设局的可能。刘宏也听不进去,他一直以为自己是家族冉冉新星,老爷子看重他支持他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坑他?白有贤叹了一口气,

算算你说的很有道理,刘宏言谈之间也说之前许多人求着接盘他们拿的地,他还骗我说是专门给我留了机会,让我能趁机赚点钱。这鬼话说的可漂亮了,不知底细的人一定很感动。我也假装有兴趣先答应下来,给他一个希望。但是刘家老爷子在刘宏身边安排了眼线,那人在刘宏走后私下联系我,告诫我不要再插手坏了老爷子的谋划。

再插手?这么说当初吴家被挤兑的卖掉杭城滨江区的地,也是刘家老爷子的手笔了?吴家那边资产流失情况,我们能弄到更准确数据么?

白有贤疑惑道:算算,你是想插手管,拦着不让吴家被吞么?

庄算摇头:庄氏集团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只代表地产公司,现在还没有能力与刘家老爷

白有贤则担忧道:我建议我们还是不要参与进去了,离开那种是非之地。

这说不定是刘家老爷子给你的考验呢?随便安排个人对你讲一句告诫,你就被吓跑了,不战而逃?之前咱们不是说好了要寻渔翁得利的机会么?不去实地调研,用二手信息轻易下结论,不是你的作风啊。

白有贤皱眉检讨:对不起,是我顾虑太多了。算算,你真觉得我们还能从这个项目里找到盈利的机会么?可是若与吴家和刘家牵扯的太深,终归是有隐患的。

嗯,我也不想我的阿贤被他们利用。所以还是去亲眼看看吧,若是找不到机会,咱们再撤退,起码对得起自己。庄算觉得反正是要找个由头与白有贤出差,至于项目成不成听天由命吧,当然面子上的一些逻辑和道理还是要讲一讲,才能取信于人啊,他放飞自我的继续忽悠,

其实我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要求政府给一些老城区的地补偿?起码老城区有人气吧。是政府捂着不给,还是太贵又附带了一些高额的要求,吴家没人敢做?甚至是吴家已经亏空的再不敢碰房地产这个事?所以刚才问你,是否了解吴家亏空的情况。总之研究对手的反应,也能大致先推测出政府的态度。我们不想被吴家和刘家牵绊,就需要另辟蹊径。

白有贤从未将自己当成刘家的人,反而是考虑问题都以庄算为核心,此时更是赞同道:对,若是有项目机会,我们也要独立去做,另辟蹊径。

我暗中调查过吴天佑拿了卖地的八千万去干什么,发现他想投当地政府一个旧改项目,而非到新区去圈地。可惜吴家还不是吴天佑做主,吴天佑本人又不是学房地产沾边的专业。他爸妈相对保守,最终没同意。他们吴家觉得还是钱生钱,或者买块地倒腾出去更简单。

庄算知道原著主角吴天佑肯定不是一般人,否则原著结局也不可能是吴天佑涅槃重生重振家业。原著的白有贤当初会选吴天佑,也应该是因为吴天佑有才能。只一味的恋爱脑那种,怎么可能打动满满事业心的白有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