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闺杀(破案) 第127节(2 / 2)

何嫚娘不是个吃货,当年跟着苏滢秀去长安市坊,大多都是为了买衣裳,这些零嘴只是走马观花,没怎么特别惦记。

现在谢吉祥如此一问,她还有些怔忪,愣了半天才说:“毛肚张和山楂唐都没见过,倒是这家猫儿肉丸还在。”

猫儿肉丸这名字起得倒是别出心裁,根据荣庆华记录,因为这家的肉丸可以馋得猫儿都哭了,因此得名。

谢吉祥在这一家的名字上画了个圈,又进屋取了两本关于燕京等地风土人情的游记,对比着看了起来。

这一忙就到了傍晚时分。

赵瑞说了晚上要过来,何嫚娘就多做了他的饭,如今赵瑞的饭量何嫚娘和谢吉祥都已经掌握,总之做两人平时一倍的饭食便差不多。

今日要吃素蒸饺。

薄薄的饺子皮包裹着用鸡蛋、瓜丝、粉条、虾皮搅拌的馅料,一个个胖墩墩的整齐码放在笼屉上,待到蒸熟,便成了晶莹剔透的素蒸饺。

何嫚娘先把前两锅蒸饺放在石桌上晾着,让谢吉祥挑蘸料。

谢吉祥口淡,只喜欢加甜醋。赵瑞口重,就得再加些小磨香油并油泼辣子,这样调配在一起特别下饭。

大抵是又能跟小姐和世子一起用饭,何嫚娘心情极好,一边拌海蜇黄瓜,一边还哼歌。

“晚上若是去大集,小姐定要再用些零嘴,晚上便少用一些,仔细夜里积食。”

“剩下的蒸饺也给世子带上,让他明早上用。”

谢吉祥很想说,其实赵瑞的一日三餐王府那边都不敢怠慢,不过看何嫚娘那么开心,她也便抿了抿嘴唇,也跟着笑了。

王府不怠慢是王府的事,她们给准备是他们的事,不相干。

在吃上,不仅谢吉祥了解赵瑞,赵瑞也很了解谢吉祥。

几乎在第三锅蒸饺出锅的时候,赵瑞规律的敲门声适时响起。

谢吉祥同何嫚娘对视一眼,谢吉

祥一边起身开门,一边念叨:“每次都是踩着饭点来。”

她刚一打开门,赵瑞就听到小姑娘念叨了。

他低头看她,举起手中的坛子微微一笑:“要不我把这一坛酸梅汤带走?”

谢吉祥白了他一眼,退开两步:“今日奶娘做了蒸饺,看你吃不吃。”

面对小青梅的时候,赵瑞那脸皮厚得可以垒城墙,此番也不例外。

他麻利地进了院子,把酸梅汤直接放到石桌上,老老实实过去洗手。

待到他洗完手,桌上的蒸饺也正好上齐。

何嫚娘又仔细盯住一遍,让赵瑞少用些蒸饺,然后一家人才开始用饭。

赵瑞倒是去过很多次长安市坊,不过他大多都是过去办案的,倒是没怎么好好玩过。

白日里谢吉祥没说,现在才说要去赶集,赵瑞便立即明白长安市坊可能有线索。

他边吃边说:“一会儿用完饭,咱们坐马车去,两刻便能到。”

燕京城的夜里只有衙门和皇室的马车可以纵马疾驰,赵瑞不会用皋陶司的马车,那自然就用赵王府的青顶车了。

赵世子领着小青梅出去赶集,倒是不用人多关注。

谢吉祥想了想,便道:“好。”

用完了晚饭,谢吉祥跟赵瑞准备好了热水,便一起上了马车。

夏日炎热,百姓大多都在院子乘凉,马车顺着青梅巷往外行去,能听到家家户户的欢声笑语。

天际月明星稀,地上家户团圆。

蝉鸣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可随着马车疾驰起来的凉风拂面,那知了声也渐渐淡去。

马车里只剩下彼此的呼吸声。

谢吉祥微微一顿,不知为何,她又觉得有些热了。

赵瑞今日似乎说了许多话,声音略有些哑,他晚上的蘸料也没敢多吃,只用了小半碗。

“怎么想起要去赶集?”赵瑞的气息萦绕在谢吉祥耳畔,令她柔软的圆耳朵莫名红了起来。

谢吉祥一瞬觉得心跳加速。

她掀起车帘,往外瞧了一眼,然后才低声说:“今日我看了一日游记,略有些心得。”

赵瑞问:“当真是白日看的?”

他今日显然没时间看,白日里不过来,就是要给她时间钻研。

谢吉祥不回答这个问题,只瞪了他一眼,然后道:“游

记里关于燕京的美食,大多都集中在长安市坊,因为在洪武年间,市坊便已设立,是当年燕京百姓最爱去的街市。”

只是后来,因着运河的开凿和朱雀园的开张,朱雀街和庆麟街名声鹊起,长安市坊逐渐落寞,现在除了燕京北城和西城的百姓还去,南城和东城的自有更好的去处。

谢吉祥如此一说,赵瑞略一想便明白了。

“我爹让我留意这本书,一定是有特别重要的线索同那两个书生有关,既然我们光靠书寻不到线索,切身游走一番是很有必要的,”谢吉祥道,“之后几日若是瑞哥哥有空,咱们还得再去一趟青山书院、白云观与皇觉寺等名胜,看一看到底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