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2 / 2)

卢植与皇甫嵩都没有说话,他们身后的从事喝道:既知道将军身负要事,无关人等还不让开?

赵云正色道:阁下,您若是为带走糜府众人而来,请恕我等不能让开。

此言一出,身后众人纷纷附和。

他的身后,站着几百名男子,年龄从几岁至及冠不等,他们都穿着淡蓝色的统一制服,胸口绣着儒字。

皇甫嵩登时意识到,这些人都是儒经书院的学生。

书院是糜荏的老师郑玄创办的,但起初的所有开销都是糜氏资助的,尤其捐赠的那一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是学子们最敬佩糜荏的地方。

他们早就听说先帝驾崩后朝廷对糜荏下的那到旨意,当时已然义愤填膺,在书院中时就写文章抨击此事,被郑玄压了下来;紧接着听说新帝下旨安抚糜荏,稍稍松了口气;再后来又发现朝中奸人贼心不死,居然一而再地要糜国师将家人全部送往京中为质,便爆发了。

读书人最是正义热血,他们这个年纪尚未体会世事的残酷,对一切都无所畏惧。激进一点的学生干脆组织了整个书院中的学子,打算阻拦朝中来人。

赵云身后稍矮的少年人上前两步,先对卢植与皇甫嵩行了一礼,而后悠悠道:皇甫将军,学生郭嘉,将军可否听学生一言,再做定夺不迟。

皇甫嵩是武将,对这些年轻气盛的学子很头疼:你说完后能否叫他们让开?

将军从京城一路东来,想来也见到东海郡的繁华。郭嘉道,但学生听闻,早年朐县并不是如今这付光景。是后来糜府出钱为百姓造桥铺路,建造工坊雇佣当地百姓,为他们提供数条生路,才有如今之景。

郭嘉说罢这话,他身后的一名年轻人道:皇甫将军,琰亦有话说。

这是出自清河崔氏的崔琰,也是今年刚拜入学院的学子。

将军,常言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糜氏造福家乡惠泽邻里,糜国师如今更是远在幽州平定叛乱。敢问将军,为何还要在此时捉拿糜国师的家人,令糜国师在战场上分心担忧家人?

这慷慨激昂的话语引发无数的共鸣,就连只敢远远看着的百姓也纷纷附和,大着胆子上前说起曾受过的糜府恩惠,恳求皇甫嵩不要带走糜氏一族。

皇甫嵩被他们的问得哑口无言,更为百姓的恳求震惊。

糜竺听闻此事时已然晚了。郑玄、司马徽、荀爽三人在今早收到消息时,匆匆离开学院前往糜府商议对策,一盏茶前才知学子们都跑出学院拦在道路上。

他霍然起身,动容不已。

哪有躲在这些未及冠的学子后面的道理?他便匆匆领着家人,从后面赶至两方对峙的地点。

诸位,诸位,糜竺诚恳道,多谢诸位的维护,不过你们都是学生,目前首要任务还是读书学习。

竺会好好解决此事,你们先回书院,可好?

不行,赵云瞧了走到他身旁的糜莜一眼,淡道,将军离开前,要云与郭嘉一道送阿莜姑娘回到乡中,守护你们。既受嘱托,云必当全力以赴。

任何人想要带你们走,除非踏过云的尸体。

听得这话,卢植笑了:义真兄,你看到了吗?

两年前他被糜荏安排为徐州牧,在徐州见到最多的,便是当地百姓对糜氏的尊重。

此地,糜氏早已深得人心。朝廷若是强迫拿人,恐怕更会激起民怨。

糜国师早就料及此事,写信要我为他拖一拖。他说平定幽州之乱后,自会带着家人回去京洛。卢植道,糜国师以前救过我的命,从道义上来说,我不能把他的家人交给居心叵测之人。

皇甫嵩叹了口气:子干你这又是何必呢?你可知这一拦你会是什么下场?罢免你的官职还是轻松的,陛下若是强硬些,恐怕会要了你的命啊!

再说,陛下只是想将糜国师的家人接到京中享受荣华富贵,这是理所应当之事,你何必阻拦?

卢植摇头,笑了一下:义真兄,这话你自己信吗?

第七十六章

皇甫嵩闻言沉默。

董太后信誓旦旦地在先帝面前说要糜荏殉葬, 堂而皇之地派兵去拦朝廷军;后来朝廷非但下旨令刘虞代替糜荏,又下旨将他的家人带回京洛,其中含义无须深究。

对于朝廷而言, 或许是忌惮糜荏叛乱。可对于糜荏而言,此事他何其无辜?好好地行军平叛至半路, 忽然被下旨要为先帝陪葬, 理由仅是他人妒忌贤良?

他不同意,便是先帝也不同意,又要夺他权势,迫使他的家人全部入京为质?

此事分明就是蹇硕作出来的,他将贤良逼迫于此, 与当年十常侍也没有区别!

只是皇命在身, 他无法违抗。

卢植看着他:义真兄, 我知道你的为难,你大可以把所有过错都推给我们。何大将军仁慈, 不会过多怪罪于你。

至于植, 卢植笑了,届时自然会随糜国师一同入京,接受陛下判决。

他的这一句话说的风淡云轻, 显然存着舍生取义的态度。

皇甫嵩听懂了,长叹一声, 领兵无功而返。

朐县发生之事, 糜荏很快知晓。

卢植的为人他很清楚,蹇硕想要离间他与何进,那么必是何进派人前去。他麾下大多人是被逼投靠的清流一派, 与蹇硕手下不同, 自然会被德高望重的卢植、荀爽等人劝阻。

等皇甫嵩归去, 也断然不会遭受什么惩罚。

也正是这个时候,糜荏收到了来自并州牧丁原的信件。

信上说的是大将军何进召集他入京肃清蹇硕,他已整装待发。

先前糜荏出征休屠各胡部族,与丁原结下了不错的友情,后来又替丁原照拂吕布保持友情。现在丁原决定兵进洛阳,自然有道理来同糜荏说一声。

糜荏皱眉回了信件:京中的混乱或许出乎丁州牧预计,不如暂且观望,请局势稳定一些再做打算。

他不知道丁原会不会接受他的意见,只是认为丁原不擅阴谋,不适合趟这浑水。

正如糜荏所料,京中已经彻底乱了。

就在皇甫嵩离开的那一段时间,何进听从袁绍的劝谏,令各州豪杰入京。

当时曹操、陈琳等人闻言大惊,全部入军营劝说何进:将军,大军一旦集合起来,强者为雄,便等于是您主动将权利递给别人啊!到时就不是杀不杀蹇硕的问题,而是如何平定他们的霍乱啊!

何进拒不听从。

朝中形式一日比一日紧张。何太后惧怕蹇硕真的暗杀刘辩,先撑不住对蹇硕服了软。

何进是她同父异母的兄长,始终隔着一层关系。虽然她年幼时父亲去世,作为长兄的何进惯来对她很好,但她心中其实更亲近同母的二兄何苗。

她先命人劝说何进,不要再对蹇硕出手。现在登基的是她的儿子刘辩,只要稳住蹇硕给他足够的利益,他当然不会轻易冒着大不韪的风险,害死刘辩而立刘协为皇帝。

但若是何进继续执迷不悟下去,蹇硕就不一定了!

身至连何苗也一块劝说何进,莫要再一意孤行。现在他们还可以与蹇硕商量和平相处,给蹇硕一块封地,叫他当州牧就好。若是何进继续执迷不悟,一旦刘辩出事,他们会有灭顶之灾。

何进闻言,迟疑难定。

袁绍担心他改变主意,又进言道:将军,虎狼的胃口一旦被打开,绝对不是一个州牧可以满足的。集合群雄之事既已败露,不管如何蹇硕都会对您心生怨恨,就算放过陛下,也一定会想要除掉您!将军您还等待什么,为什么不早点做决定呢?